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見名將 恩師情重

  • 三國之將軍無雙
  • 韋老實
  • 3250字
  • 2020-01-17 22:01:19

少傾,曹操和孫堅至,拱手拜道:“拜見皇甫中郎,朱中郎?!?

按理來說,曹操的騎都尉一職,與皇甫嵩朱儁的中郎將一樣。

不過,皇甫嵩兩人無論是名聲還是年紀,都長于曹操。

況且,兩人乃是奉令討伐黃巾,豫州官軍的統帥,故而曹操便以下級行禮。

皇甫嵩說道:“孟德,文臺不必多禮,你二人不是去追擊波才,彭脫了嗎?何故如此早便回來了,莫非已經拿下這兩個逆賊?”

孫堅再拜道:“啟稟中郎,末將慚愧,因天色已晚,那彭脫又棄軍而逃,末將只追了一陣,斬首數千賊寇,便失去了彭脫的蹤跡!”

皇甫嵩安慰道:“文臺不必愧疚,畢竟亂賊人多勢眾,又四散二逃,我軍兵少,難免有所不及。

況且如今這二賊膽氣已失,來日再擒下便是?!?

孫堅說道:“多謝中郎。”

然后他后退一步,靜靜站立。

皇甫嵩見此,問道:“莫非孟德有所斬獲?”

曹操拱手拜道:“中郎,末將克沒有什么斬獲,不過,那波才的首級倒是在末將手中!”

皇甫嵩和朱儁對視一眼,而后面露喜色,問道:“孟德這是何意?”

曹操說道:“末將一路追擊波才,行至鄔陵之時,遇到了一支官軍,為首將領,正手提波才首級?!?

朱儁性情剛烈,為人也比較性急,追問道:“孟德不必吊我等胃口,速速說來!”

曹操笑道:“末將便上前詢問,方知此人姓許名勇,字伯文,乃是東郡兵曹。

其與兩位義兄,濮陽縣尉田恒,字燁升,乘氏縣尉李乾,字元貞,在太平道作亂之時,帶領官軍擊敗亂軍,斬殺張角弟子,亂賊渠帥卜己,并平定了東郡,濟陰郡,陳留郡大半亂賊,得知朝廷大軍困于潁川,便率軍前來相助。

于路上遇見波才殘部,便率部出擊,擊殺波才于亂軍之中!”

曹操一口氣說完,頓感有些口干舌燥。

皇甫嵩說道:“一個兵曹,兩個縣尉,就平定了三郡亂賊?”

朱儁也說道:“孟德,這太平道亂賊有多瘋狂,你大概是不知道,若非波才,彭脫不一個兵法,被義真尋到破綻,一把大火,恐怕長社已經唄攻破,我等皆落入賊手矣!”

曹操聞言,想了想,說道:“末將也不確定,但這許勇言之鑿鑿,其麾下五千悍卒,亦不像不經戰陣之輩,末將猜測,八九不離十!”

孫堅也說道:“中郎,一路行來,末將仔細詢問其平定亂賊之經過,其條理分明,不似撒謊之人,況且其既然說三郡亂賊已破,中郎只需數匹快馬就可查明,謊報軍情可是誅九族之大罪,其又豈敢欺騙我等?”

皇甫嵩點頭說道:“孟德,文臺所言有理,不知那許勇可曾被你二人帶來?”

曹操說道:“正在門外等候?!?

皇甫嵩說道:“速請其進來!”

曹操拱手道:“中郎且稍等片刻?!?

說完,徑直去請許勇。

沒過多久,曹操便帶著許勇,田恒,李乾過來。

曹操拜道:“中郎,這三位就是許勇,田恒,李乾?!?

許勇三人連忙拜道:“東郡兵曹許勇(濮陽縣尉田恒,乘氏縣尉李乾)拜見皇甫中郎,朱中郎。”

皇甫嵩起身,來到三人面前,扶起許勇,說道:“三位請起?!?

三人連忙說道:“多謝中郎。”

三人抬頭,皇甫嵩看著三人,尤其是許勇,雖然許勇只比他矮上一點,但臉上卻還有一絲稚嫩,一看就知道年紀不大。

當即問道:“許兵曹似乎年紀不大?”

許勇恭聲說道:“今年方滿十四!”

皇甫嵩贊道:“少年英杰,當真了得啊?!?

隨即又對田恒,李乾說道:“兩位亦是忠義之士,值此國難之時,感謝三位能挺身而出,除亂賊,復河山,皇甫嵩在此謝過三位。”

許勇連忙拜道:“中郎言重了,我等三人,皆食朝廷俸祿,剿滅亂賊,本就是分內之事,況且我等三人不過是僥幸罷了,微末之功,當不得中郎一拜。”

皇甫嵩笑道:“當得,當得,本中郎與朱中郎,率數萬大軍,奉旨討賊,反為賊寇所敗,數十日困于長社,直至數日前,才僥幸擊敗亂賊。

然而三位卻已經破了三郡之賊寇,且帶兵前來相助我等,又斬殺賊首波才,實在是羞煞我等。”

許勇連忙說道:“中郎折煞我等,只因我等皆是無名之輩,那太平道渠帥大意,讓我等夜襲斬首成功,方才擊敗了卜己。

卜己死后,三郡亂軍群賊無首,才為我等所乘。

相比之下,兩位中郎率朝廷大軍,亂賊不敢輕視,集結十數萬亂軍,方才逞一時之威風。

然兩位中郎乃當世名將,區區賊寇,如何能奈何中郎,為兩位中郎所敗,不過是意料之中而已。”

皇甫嵩聞言,哈哈大笑,朱儁說道:“好了,你們幾人就不要互相吹捧了,還是想想怎么剿滅賊寇吧。

畢竟波才雖死,但彭脫和其殘部仍在逃,若是再讓他們聚集起來,恐怕還有數萬亂賊,不可小視??!”

皇甫嵩點了點頭,黃巾軍的瘋狂,給了他深刻的映像,當即說道:“公偉所言甚是,戰事要緊。

對了,許兵曹……本將軍喚你的字吧,伯文,可否?”

許勇連忙說道:“當然可以,末將求之不得!”

皇甫嵩哈哈大笑道:“伯文不必拘束,本將軍出身西涼,向來不喜小節,更何況伯文立下了如此大功,放松些?!?

許勇說道:“喏!”

“對了?!被矢︶酝蝗粏柕溃骸安模憧煞駧Я苏丈碣N和官???”

許勇連忙說道:“自是有的?!?

當即取出自己的照身貼,又讓田恒去取官印文書。

照身貼就是現代的身份證,出自秦朝,商鞅變法之時所創。

秦朝有規定,凡治下百姓,出居住地過百里者,必須攜帶和出示照身貼。

若是沒有,則當做流寇盜賊,輕則拘役,重則流放。

漢承秦制,照身貼便留了下來,只不過如今朝政糜爛,兩次黨錮,使得大批黨人名流退隱,不涉朝政,貪官污吏橫行。

靈帝更是賣官鬻爵,下至縣令,上至三公,明標價碼,朝政之混亂,可見一斑。

由此一來,許多制度根本無人機會,基本上,扔兩個五銖錢,雒陽城門守軍都會恭敬的送你進去,照身貼,那是什么東西?

不過,不是說照身貼就沒用了,有一個遍布全國的地方,就需要,那就是亭驛。

亭驛,作為漢朝最小的管理機構,卻也是最重要的。

十里一亭,設一亭長,有求盜(衙役)數名,負責管理方圓十里之地,其內有屋舍,馬舍等,一旦朝廷有緊急事務,或者邊疆八百里加急,那些奉命傳令的士卒就是通過亭驛,不停的換馬,以達到最快的速度。

官員,旅人,商賈,基本上都會去亭驛留宿,只因為亭驛設立在官道上,很少有盜匪。

特別是那些游學的士子和官員,雖說漢代的士子不是后世那種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但畢竟他們往往只身一人或者只帶幾個家仆書童,遇到幾十個盜賊,又能怎樣?靠嘴嗎?

而要想留宿亭驛,就必須要有照身貼或者官印,文書等等。

照身貼多為竹制,上面刻寫名字,籍貫,大致的長相等等證明身份的東西。

上面有獨特的印記,難以仿冒,或者說,能仿冒的,不必仿冒而已。

當初許勇被通緝,便不敢在亭驛留宿,只能住在野外,除了亭驛中有他那老娘都認不出來的通緝畫像以外,就是他不敢出示他的照身貼。

皇甫嵩看了看三人的照身貼,又還給了許勇,再接過田恒遞過來的官印文書,看了一會。

說道:“伯文出身寒門?”

許勇說道:“正是。”

皇甫嵩又問道:“本將觀伯文舉止文雅,不似不識字之人,不知師承何人?”

許勇拜道:“末將自幼心慕儒學,十二歲時,前往陽翟,入潁川書院,做一名雜役,得恩師看重,收錄門墻,故得以讀書習字,恩師尊諱郭謙,字守敬?!?

朱儁說道:“可是郭氏郭守敬?”

許勇說道:“正是?!?

皇甫嵩問道:“公偉認識?”

朱儁點頭說道:“守敬乃是我的故交,只可惜他不喜朝政,一直待在書院中教授學子。

前些日子,他去河北之時,還曾書信一封給我,說收了個得意門生,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便將他的本事學了個七八層。

他告訴我,說他的學生雖天生聰慧,但喜兵事更甚治學,日后若是遇到,希望我多加照顧,只是恰逢太平教作亂,我一時倒也忘了。

難怪剛才聽到伯文的名字的時候,我就感覺有些熟悉?!?

額,許勇頓時愣住了,沒想到恩師竟然給朱儁寫過信,讓他提攜自己,不由得銘感五內。

他跟隨郭謙學習時,就感覺郭謙有些奇怪。

郭謙的學識自是不用說,能在潁川書院教書,都是飽學之士。

但書院中的老師大多都是治儒學,比如論語,荀子之類,唯獨郭謙,卻是研究小杜律。

小杜律,乃是研究刑法斷獄之書,更加接近法家。

而按理來說,學習小杜律,自該入朝為官,方能一展所長,但郭謙偏偏待在潁川書院,不肯入仕。

許勇曾問過郭謙,但郭謙卻不肯說,后來,通過一些了解,許勇猜測,郭謙應該是黨錮之禍的受害者之一,對朝廷,甚至天子都失望透頂,才不愿入仕。

甚至不與官員交往,沒想到,當亂世來臨,郭氏舉族搬往河北避難之時,卻寫信給了朱儁,向他推薦自己。

而自己呢,利用郭謙的心思卻更多一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鄱阳县| 连南| 鹿邑县| 铜陵市| 富宁县| 昆明市| 治多县| 鄂伦春自治旗| 城步| 大荔县| 东莞市| 渭南市| 库尔勒市| 金阳县| 沙河市| 临汾市| 囊谦县| 迁西县| 衢州市| 太康县| 阿鲁科尔沁旗| 融水| 定南县| 湖州市| 化德县| 绍兴县| 松潘县| 大庆市| 凤山市| 罗定市| 于田县| 屏边| 贵港市| 吉林市| 桓仁| 永福县| 邵阳县| 依安县| 韩城市| 观塘区| 福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