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 為什么中醫界總提到“杏林”二字?

我們經常聽到中醫稱自己為“杏林中人”,很多與中醫有關的事物都跟“杏林”有關系,如人們稱贊醫生則稱“譽滿杏林”“春暖杏林”等。為什么中醫界總提到“杏林”呢?這跟東漢時期的醫生董奉有關。
董奉的故事見于《神仙傳》等古籍,他字君異,侯官(現今福建閩縣)人。董奉少年時期,除了學習古籍經典之外,發奮鉆研醫術,立志要做一位濟世的醫生。后來偶然遇到了一位高人,因而修得道術,不但醫術極為高明,而且能夠預言風雨,老百姓都把他看作能“呼風喚雨”的仙人。董奉修得道術后,青春長留,駐顏不變。據說有一個在侯官出生的少年,第一次見到董奉時,董奉已是四十出頭的人,50年后,此人回侯官探親,看見許多當年的鄰居朋友,都已經老的老,死的死,唯有董奉的顏貌一如往日,沒有一點變化,心中很奇怪,就問董奉:“當初我看到先生是中年人,現在我已滿頭白發,您卻依然健壯如中年,先生是否得道?”董奉回答:“碰巧吧。”此后,前來尋求“長生不老”的“仙藥”和“法術”的人,日益增多,攪得董奉終日不能安寧。于是,他便離開家鄉,周游天下,以醫術濟世救人。他經過交州(現今廣西),刺史士燮出現厥亡三日,經董奉救治,死而復生,這一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江南。士燮全家萬分感激,特地在府邸的旁邊建造了一座高樓,供董奉居住,一日三餐均親自侍奉。一年后,董奉謝絕了士燮的盛情挽留,離開交州北上。途經江西時,他看到當地人民由于三國爭戰而貧病交加,十分同情,便在廬山住下來。董奉定下了一個奇特的規定:看病不收費用,但重病者病痊愈后,可在他居住的山坡上種植杏樹五株;病輕者,種一株。由于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遠近患者紛紛前來求治,數年之間就種植了萬余株杏樹,成為一片杏林。杏子成熟時,董奉寫了一張告示:來買杏的人,不必通報,只要留下一斗谷子,就自行摘一斗杏去。他把杏子交換來的谷子,用以救濟貧民。據說,每年有兩三萬貧病交加的人,受到董奉的救濟。當地人非常感謝他,送給他的匾額上寫著“譽滿杏林”“杏林春暖”等話語。這些話經過長期流傳,就成了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的雅稱。
現在,“杏林”已經成為中醫學界的代稱,凡學習中醫的人必推崇“杏林精神”,學習董奉不計報酬,一心為百姓的仁心仁術。代表著祖國傳統醫學的杏林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文化現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丰县| 乌恰县| 广平县| 卢湾区| 凤台县| 津南区| 房产| 新安县| 油尖旺区| 息烽县| 铁岭县| 隆德县| 南投县| 枣庄市| 秦皇岛市| 三台县| 广州市| 鄂托克前旗| 安康市| 白山市| 屯留县| 东宁县| 焉耆| 成都市| 永德县| 定西市| 且末县| 晋中市| 平陆县| 晴隆县| 上思县| 鱼台县| 沧源| 广西| 安宁市| 曲松县| 平和县| 武川县| 南部县| 台前县| 桓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