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序
追憶在31年前,我曾應邀與安徽省諸位賢達名家合作主編《新安醫籍叢刊》,當時的安徽省衛生廳和安徽中醫學院(現為安徽中醫藥大學)領導十分重視,全力支持。新安醫學研究會王樂匋會長主抓,并與多位醫家合作,編纂這部大型中醫叢書。全書共15分冊,1000余萬字,由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分數年刊行問世,引起中醫界的廣泛重視。這部新作在1992年獲得華東十省市科技圖書進步一等獎。后來王樂匋先生曾對我說:“由于諸多因素的限制,《新安醫籍叢刊》的編刊仍需進一步提高,我們還可以考慮再做一些專題研究……。”時過境遷,20余年來,全國的地域醫學研究在新安醫學研究的帶動啟示下,漸興并蓬勃發展。須予著重提出的是,新安醫學有計劃的深入研究,在安徽中醫藥大學校長王鍵教授(他是王樂匋先生的哲嗣,曾受教于王老多年)的帶動下,不斷結出學術碩果,其中比較重要的有王鍵教授領銜主編的《新安醫學精華叢書》《新安醫學名著叢書》。其中《新安醫學精華叢書》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一等獎。
近幾年來,王鍵教授又主撰《新安醫學流派研究》。此書將新安地區名醫、名著中的學理建樹與有關臨證的重要學術流派予以介紹、評析。書中首列概論,先后論述新安地區古今名醫、名著(包括近些年新發現的著作)、學術傳承與臨床特色、各科成就,其后并闡析新安醫學的數據挖掘研究以及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特性的文化品質等。王教授好學深思,殫精竭慮,創作富有靈感。敝見認為:此書具有“探賾索隱,鉤深致遠”(見《潛夫論·卜列(一)第二十五》)的學術特色,編撰中的創意性和示范性亦較鮮明。
中醫藥學的傳承、發展與弘揚,地域醫學的整理研究是當前的學術重點之一。我在翻閱《新安醫學流派研究》后,深感此書有以下主要的學術特色:其一,從全書的要目、學術內涵來看,作者所選的名醫、名著相當精要可取,體現了這是一部地域醫學深入研究的精品。其二,我作為畢生重點研究臨床文獻中的一員,對新安諸多醫家的重要臨證經驗和治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新安臨床醫家的主旋律,是貫徹實施以“王道醫學”為大經大法的治療風格,其中特別是對“固本培元”法的深廣研究,對后世臨床各科診療的影響益顯昭彰。這些珍貴的學術經驗,應該引起讀者廣泛的重視和學用。其三,該書又能結合現時代學術臨床研究的新法(如數據挖掘研究等),使讀者更易從中學習、借鑒。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中醫藥學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近若干年出版、刊行的中醫藥圖書很多,但屬于學術精品的編著還不多。著書立說能達到“宣明往范,昭示來學”(見江瓘《名醫類案·自序》)水平的較少,《新安醫學流派研究》寫出了學術精要的水平。可以預見,中醫藥學將為國際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作出重要的建樹。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