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劉時覺,又名守庸,1949年10月出生,浙江溫州市人。1965年8月初中畢業,插隊溫州市郊狀元人民公社,烈日霜風中從事田間勞動,后來任鄉村民辦教師七年,兼任赤腳醫生六年,至1976年底回城,在溫州中學、溫州第三中學擔任語文教師。1979年考上浙江中醫學院研究生,在何任、陸芷青、徐榮齋、蔣文照、馮鶴鳴等名師組成的導師小組指導下從事中醫古典醫著研究,追隨吳頌康、詹起蓀門診臨床,向林乾良先生咨詢醫史,陸芷青先生則是學位論文指導老師。1982年畢業,取得碩士學位,現任溫州醫科大學教授、主任醫師。
長期在一線從事中醫臨床,以老年病與腎系疾病的中醫藥治療為特色,注重辨證層次和理法方藥一以貫之,注重中西醫臨床方法的取長補短、臨床思維的分離與結合,倡言陰陽燥濕論、腎骨髓腦一體論和辛味獨陽論,理論指導實踐,創制改制許多經效驗方,臨床療效卓著,先后發表論文98篇。199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中醫學教程》,闡述辨證層次,倡導理法方藥一貫,用為溫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的中醫學教材,獲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后又形成專著 《解讀中醫》,更為廣泛地推廣。從中醫臨床治療優勢入手,闡述中西醫臨床方法和思路,即西醫為主中醫參與、中西并重中西結合、中醫所長中醫治療三種關系,出版 《中醫教程新編》、《西醫臨床運用中醫的思路和方法》二書。溫州和浙江的地方醫學文獻研究成果有 《永嘉醫派研究》、《溫州近代醫書集成》、《丹溪學研究》、《丹溪逸書》。《浙江醫人考》與 《浙江醫籍考》則屬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項目,既是地方醫學文獻研究,又是書目文獻研究的成果。書目文獻研究則有 《宋元明清醫籍年表》、《四庫及續修四庫醫書總目》。本書與 《中國醫籍續考》是作者中國醫學古籍的目錄學系列研究最為重要的成果,調查、搜集古醫籍6862種,并進行翔實的考證研究。這些學術著作先后獲國家高等學校科研優秀成果獎、浙江省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浙江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浙江省中醫藥科技進步獎、浙江省教育廳科技進步獎、溫州市科技進步獎等獎項的一等、二等、三等獎多項。最為得意的成果是,2002年一手創辦了溫州醫科大學中醫學專業,是中醫系的創始人和首任系主任;多年來指導的研究生都能成為獨當一面的業務骨干;作為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及學位指導老師,2011年圓滿完成帶教工作,學員均獲相應學位。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自是人間之至樂。
2001年被評為溫州市名中醫,2004年被評為溫州市優秀教師,2005年被評為溫州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08年被評為浙江省名中醫,2008年被評為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及學位指導老師,2011年圓滿完成工作。
- 中國肺癌放射治療臨床指南(2020版)
- 生理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專科)規劃教材)
- 骨傷手術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臨床麻醉學理論與實踐
- 中藥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與實施
- 內科學:風濕免疫科分冊(第2版)
- 專科技能培訓教程:麻醉學與急危重癥醫學分冊
- 整形美容專業護士崗位培訓教程
- 婦產科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專升本)規劃教材)
- 生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藥物毒理學
- 腹腔鏡胃腸外科手術學(第2版)
- 藥用植物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疫苗的質量控制與評價
- 物理學實驗(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配套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