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陰道鏡所見及術語
陰道鏡是診斷宮頸上皮內瘤變(CIN)/鱗狀上皮內病變(SIL)以及宮頸癌的風險評估工具,可以實時可視化評估宮頸,尤其是轉化區,是宮頸癌篩查三階梯中不可缺少的一步。
1925年Hinsehnann發明了第一臺陰道鏡,之后的綠色濾光鏡是對陰道鏡的擴充,可更好地評估宮頸血管模式。在對宮頸及下生殖道行陰道鏡檢查中,醋酸溶液和碘溶液仍普遍應用,這兩者均可用于識別異常的病變部位。全面系統的陰道鏡檢查非常重要,陰道鏡醫生應遵循陰道鏡檢查的4個步驟:觀察(visualization)、判斷(assessment)、活檢(sampling)及關聯(correlation)。醫生先將患者的子宮頸及下生殖道暴露在陰道鏡下觀察,辨別正常的解剖標志,依據正常、成熟和不典型的鱗狀細胞上皮對不同生物化學反應,評估上皮的正常標志和是否有異常上皮,根據陰道鏡圖像,最終由陰道鏡醫生評估陰道鏡印象并選擇活檢部位,從典型病變或可疑病變部位取下組織,最后要將細胞學、陰道鏡和組織病理結果綜合考慮,進而做出準確診斷并采取相應的治療。陰道鏡印象可以提示宮頸低級別病變、宮頸高級別病變或者微小浸潤癌及浸潤癌的組織學診斷。陰道鏡印象的依據是陰道鏡表現和特性,如醋白上皮、鑲嵌和點狀血管等,這些將在本節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