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陰道鏡技術臨床應用的現代觀點
(一)陰道鏡專科醫師的培訓至關重要
陰道鏡圖像的判斷受主觀因素影響,統一規范的操作流程,提高陰道鏡印象和病理診斷之間的差距,是保證陰道鏡檢查質量的關鍵。我國陰道鏡技術從西方發達國家引進時間不長,但發展迅速,婦科臨床對陰道鏡檢查的大量需求,急需建立一整套規范化的陰道鏡技術培訓制度。
(二)陰道鏡活檢診斷有局限性
陰道鏡引導下活檢的假陰性率為41%~54%,診斷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的陰性預測值為48%,浸潤癌的漏診率為11.8%。陰道鏡下活檢證實為LSIL者,經電環切除術(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診斷性錐切后,有23%~55%的患者最終確診為HSIL。
(三)癌前病變治療前需要陰道鏡對整個下生殖道進行評估
包括:①如果不治療,發展為宮頸浸潤癌的可能性有多大?②患者陰道鏡圖像是否充分?轉化區是什么類型?③是否伴有浸潤癌?④患者的年齡多大?有無生育要求?⑤是否充分遵從了循證醫學的原則?⑥治療方式對患者的益處和可能帶來的并發癥與損害;⑦個體化原則——最合適的方案。
(四)陰道鏡檢查是下生殖道病變物理治療或保守性手術治療的基礎
對陰道鏡檢查不充分的LSIL患者,不推薦采用激光、冷凍等毀損性物理治療。對陰道鏡檢查不充分的CIN患者,全子宮切除術更不是首選的治療方法。對于治療后復發或持續存在的CIN患者,其病變常位于宮頸管內,陰道鏡檢查不易發現,最好采用切除性治療方法,而不是毀損性治療方法。
(五)陰道鏡檢查在妊娠期婦女診斷和治療方案的決策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妊娠期HSIL發展成為宮頸浸潤癌的風險較小,產褥期病變自然消退的比例相對較高。對于HSIL孕婦的管理,主要是明確有無浸潤癌或隱匿性癌的存在。妊娠期進行診斷性錐切術或LEEP治療,可能導致出血和早產。妊娠期采用診斷性切除術僅限于懷疑存在浸潤性癌的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