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中醫成長記:聽故事 學傷寒
- 岳小強
- 2232字
- 2020-02-21 21:45:18
第六回 產后痛妙用新加湯,調營衛桂枝第一方
不知不覺又是一周過去了,這天清晨,仲小依和席建中剛整理好診室。推開門進來一老一少兩位女性。
“小大夫你們早!我們又來了?!蹦觊L的老婦人開口了。
仲小依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周前因汗出不止就診的女患者和她的婆婆。
“上次的藥效果非常好,我吃了兩劑汗就基本上止住了,再吃了幾劑關節冷也不明顯了,”年輕女性細聲細語地說,“但是現在周身關節仍然常隱隱地作痛,尤其是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覺得腿怎么放都不舒服,而且有時小腹也有些綿綿作痛。所以這次想再吃點中藥,看能不能徹底地治愈?!?/p>
仲小依見郭教授還沒有來,便認真地開始搜集病史,寫起門診病歷來:
主訴:產后關節及小腹隱痛1周。
現病史:患者新產后3周,一周前因調攝不慎而外感,出現汗出不止,伴惡寒、頭痛、四肢關節冷痛等表現。服用中藥桂枝加附子湯后汗出已止,惡寒、頭痛等外感癥狀亦消失,關節冷也基本消除。刻下患者僅余關節隱痛,時伴小腹隱痛,夜間為甚,納寐安,二便調暢。
席建中也完成了體格檢查,又對病史做了補充。查體:關節部位皮膚溫度正常,無觸痛,腹軟無壓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郭教授這時步履矯健地踱了進來,滿意地看著兩個弟子寫的病歷:“這個病人該怎么下診斷呢?”
“首先要排除風濕類疾患,患者可以進行相應的檢查,如查血沉、抗‘O’、類風濕因子等?!毕ㄖ杏謸屩l言,“但病人關節局部未見明顯異常,似乎得風濕疾患的可能性不大?!?/p>
“患者主癥為關節疼痛,似應屬于中醫‘痹證’的范疇,但患者的表現和病因等卻又與《中醫內科學》中‘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的痹證存在明顯的不同?!敝傩∫莱烈鞯?。
“說得非常好!”郭教授應道,“中醫的病名多是從癥狀入手進行診斷的,所以有時類似的疾病間必須要進行必要的鑒別,才能給出正確的診斷。而在中醫學兩千多年的發展歷史中,隨著醫學對疾病認識的深入,其病名內涵有時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如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并沒有使用‘痹證’這一病名,與今天痹證類似的病癥均散見于‘濕病’和‘歷節’病篇中。但是,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又提出了‘血痹’這一病名,它是由于機體氣血不足,加被微風所引起的以肢體局部麻木為主癥的一種病證。雖然仲景將血痹稱為‘痹’,且血痹與痹證的病位都涉及皮膚、肌肉、關節,但是前者病因病機是以氣血不足為主,與痹證的邪自外來有著本質的區別。因此,仲景創制了黃芪桂枝五物湯來補氣通陽、和營祛風治療本病。”
“今天這個病人,她的癥狀與‘痹證’類似,在病因病機上又與‘血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該患者新產過后,氣血大虧,復外感風寒之邪,出現肌表、關節等不適。現雖然經過施治外感癥狀已基本解除,但仍有四肢關節、小腹隱痛。其痛綿綿,故主以虛,即中醫所謂的‘不榮則痛’,系氣血不能濡養筋脈、關節所致?!?/p>
“那我們是否可以使用黃芪桂枝五物湯來治療這個患者呢?”席建中搶著問。
“黃芪桂枝五物湯中以桂枝湯為主調營衛、和氣血,加黃芪更能增加補氣之力,應該可以的?!敝傩∫傈c著頭。
“病人的確可以使用這個方子加減治療,但黃芪桂枝五物湯證的主癥為脈微、肌膚不仁,與病人的主癥不完全符合,所以我們還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惫淌诮舆^了話茬,“發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62)。很明顯,病人脈弱、關節及小腹痛的主癥均與新加湯相符,因此桂枝新加湯更適合這個病人?!?/p>
“是啊,經方運用,須講究方證相合,方為至當。”仲小依暗暗佩服郭教授深厚的中醫功底。
“桂枝湯只是個治感冒的方子,為什么只經過小小的調整就可以治療這么多內傷的病癥???”席建中感到有些困惑。
“桂枝湯為仲景群方之冠,雖然藥僅五味,但配伍卻非常精當。方中桂枝發汗解肌,芍藥益陰和營斂汗,二者一陰一陽,調和表之營衛;再加生姜助桂枝以解表,大棗助芍藥以養血益陰,且二者配伍又有調脾胃、滋化源之功,可調和在里之營衛氣血;更妙在于甘草二兩,合桂枝辛甘化陽,合芍藥酸甘化陰,可以助陰化陽。諸藥合用,共奏調營衛、和氣血之功?!惫淌陬D了頓接著說,“因此,桂枝湯走表可以和營衛而解肌,走里可以調氣血而和陰陽。要用桂枝湯解表,須遵仲景調護之法,服后溫覆,啜熱粥取汗,以助藥力走表。如不啜粥,則桂枝湯可調和經絡之營衛氣血,如黃芪桂枝五物湯、桂枝新加湯諸劑。若桂枝湯與飴糖等甘溫守中的藥物合用,又能調和臟腑之氣血陰陽,如小建中湯即是如此。”
“原來周揚俊說‘桂枝湯,外證得之,解肌和營衛;內證得之,化氣調陰陽?!v的這個道理啊?!敝傩∫琅闹X袋說。
“老師,您說的營衛氣血陰陽都把我搞糊涂了,能講一下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嗎?”席建中滿臉迷茫的樣子。
“營衛都是氣的組成部分,為水谷精微所化生。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營衛二氣體現了中醫學中的‘氣’又可以再分陰陽:衛氣行于外,故又稱為‘衛陽’;營氣行于脈中,又常常被稱為‘營陰’。營衛二氣相伴而行,對于防御外邪、調節汗孔開闔、保持體溫恒定、維持睡眠節律等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營在脈中,故又與血關系密切。營與血的關系,主要體現了氣血之間相互轉化,營能夠化血,如《靈樞·邪客》說‘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脈,化以為血?!瑫r,血又是營的物質基礎和載體,血虛必然營虧??傊瑺I衛氣血這四個概念,盡管在中醫學中有著截然不同的定義,但其實四者卻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調營衛不可脫離氣血,和氣血又必然影響到營衛。氣屬陽,血屬陰;在氣的概念中,衛氣屬陽,營氣屬陰。從這個角度來看,調節營衛氣血,就是調和陰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