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醫學
- 于普林
- 2407字
- 2020-08-14 13:12:21
第三節 老年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身體健康方面的服務
身體方面的問題是老年人遇到的比較普遍的問題,許多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年人都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的健康照顧。因而解決與老年人健康有關的問題是社會工作者主要的工作內容之一。
作為社會工作者必須了解或熟悉與老年人常見疾病預防、康復和護理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比如對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病老人的健康管理。
1.健康服務
是為老年人提供的與身心健康直接相關的預防、診治、康復、護理等方面的服務,主要內容包括健康風險評估、營養咨詢與教育、例行體檢、慢病防控、壓力緩解、酗酒和濫用藥物的處理、推行身體鍛煉方案、采取防范措施以控制在家中受傷、提供精神心理慰藉、推廣預防性服務、提供有關社會服務和后續性健康服務的咨詢等。
2.與健康照顧有關的服務
是為老年人提供與身心健康間接相關的生活照料、家務助理、出行協助、事務管理等方面的服務,具體包括送餐服務、家庭病床服務、家務服務、探訪、電話慰問等個人幫助,手杖、輪椅和住所改造等輔助手段的提供,緊急呼叫系統安裝等技術支持,信息服務、轉介服務、志愿服務、代際互助服務、日托服務、營養配餐服務、法律服務、出行服務、房屋修繕維護服務、照顧人緩解服務、院舍服務等專門服務項目的提供。
二、認知與情緒問題的處理
癡呆、譫妄、抑郁和焦慮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四大認知和情緒情感問題。癡呆是影響老年人的認知功能的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癡呆老人表現出在熟悉的家里從事日常活動越來越力不從心,認知功能進行性減退,時常需要人照護,生命質量嚴重下降,一般病程10年左右,會給家人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譫妄也稱精神錯亂,發病突然,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病理方面的原因,一般都有逆轉的希望和可能,但如果不加治療或治療不當,就會很快導致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抑郁癥是指以持續的情緒低落為特征的一種情感性的心理障礙,是老年人常見的精神病患之一。嚴重抑郁者,如得不到及時救治,會感到生命毫無價值,為解脫長期的苦悶情緒而嘗試自殺或實現自殺。焦慮癥的特點是過度憂慮,有非理性的恐懼,會產生睡眠障礙和情緒的變化,多數抱怨有軀體的不適。
老年社會工作者應在臨床醫師的指導下,密切觀察老年人的情緒情感變化,尤其是對抑郁和焦慮癥患者,應解除他們情緒低落、悲觀厭世或急躁易怒、憂心忡忡的各種精神心理問題,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和及時解決問題,盡可能避免或降低老年患者的自殺風險,幫助老人達到心情愉悅、生活幸福。
三、精神問題的解決
每個老年人都有自己的行為方式,對于社會工作者來說,重要的是理解老年人在精神上如何界定自己的現實世界。有關老人的精神生活有五點非常重要:第一,老年人珍惜生活非常重要。欣賞時間的珍貴,真實地活在當下,學習享受生活。第二,找到往事的意義,以此來建構生命的意義。第三,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以往生活的缺憾。第四,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尋求和解與寬恕,彌補過往生活留下的缺憾。第五,拓展個人愛好和同情的圈子。這些觀點都出自翻譯過來的《老年社會工作》,同時也出現在了我國的社會工作執業資格考試的教材中。
老年社會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幫助老年人解決其精神心理問題。“退休綜合征”就是一些剛退休后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剛從領導職位退下來的人員,因不能成功實現角色的轉變而產生的精神心理問題。老年社會工作者,應成為老年人精神的寄托、貼心的朋友、心靈的安慰劑、遇事的救世主,只有這樣,才能和老人融為一體,才能為老人排憂解難,才能幫助老人安度晚年。
四、社會支持網絡的建立
建立有效的老年人社會支持網絡要求從業人員要有“家庭思維”。家庭思維是指把老年人看成是復雜的多代關系系統的一部分,這一關系系統對老年人的生活有重大影響,是老年人與人交往并獲得支持的基本來源。諸如配偶、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之類的家庭角色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是與這些角色相聯系的特定功能已經終止,他們還是會影響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建立社會支持網絡的工作主要包括:老年伴侶工作、家庭體系工作、照顧人支持體系工作和促進老年人與社會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健康的夫妻關系能夠為彼此提供機會。比如,一個妻子一直悉心照顧家庭,因為生病了,她很郁悶,夫妻可能為是否要進養老院而傷心。事實上,妻子雖然不能操持家務了,但她可以給些指導,做什么飯,如何做,丈夫在妻子的指導下可以重新學習操持家務,雙方仍然可以彼此陪伴,而不必進養老院。這需要社會工作者給予一定的支持,彌補家庭方面的喪失。
五、老年特殊問題的處理
1.虐待和疏于照顧的問題
虐待老年人指的是惡意對待老年人,在身體上、情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經濟方面對老年人構成虐待或剝削。疏于照顧老年人既包括主動也包括被動地讓老年人得不到所需的照顧,導致老人的身體、情緒或心理方面的健康衰退。
婦女比男人有更高的風險受到虐待。其原因是活到老年的婦女比男性多,在老年人口中比例較大;婦女更多地依賴他人生活或接受他人照顧;婦女是弱勢群體。老人的年齡越大,就越容易成為虐待或疏于照顧的受害者。高齡老人、身體不好或認知有問題的老年人更可能受到虐待或疏于照顧。
在這種情況下,老年社會工作者的職責是:保護老年人免受經濟方面的剝奪,提供支持性輔導,發展支持性服務,改變和調整老人的生活環境等。
2.喪親問題
直接面對瀕臨死亡和喪親的現實是做老年社會工作者不可逃避的事情,不管是對于新手還是有經驗的專業人員來說,這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行將去世的老人在身體、心理、社會和精神方面都有一些特定的需求。如害怕延長身體上的不適或痛苦,關心自己的身體形象和其他人對自己的觀感,需要盡可能長地保持對自己生命的某種掌控感,需要跟家人和朋友保持接觸,盡管此時他本人和家人朋友經常會有退縮行為;需要尋求生命的意義。社會工作者在老人瀕臨死亡時要做的重要工作:提供情感支持,代表老人及其家人爭取合理權益,提供相關資訊(比如本地的臨終關懷組織),做喪親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