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性化健康醫療管理服務
- 沈劍峰
- 15字
- 2020-07-24 11:08:48
第二章 體檢服務與個性化健康服務
第一節 體檢中心的發展與局限性
一、體檢中心的發展
(一)概念
體檢中心:是由國家授權批準的一些醫院或某些機構成立的專門檢查人體健康狀況,擁有完整的設備和人力,能檢查出身體的疾病和健康評估的場所。所以,健康體檢是體檢中心的主要業務。
(二)國外健康體檢的發展歷史
健康體檢在國際上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了。1861年,英格蘭皇家胸科醫生Horace Dobell首先提出健康體檢的概念,他指出通過健康體檢發現疾病的前期狀態,可以提供有效的治療和治愈疾病的機會,他也被后人稱為“體檢之父”。美國費城醫生George Gould進一步指出,定期體檢是預防疾病、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健康體檢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預防疾病、控制健康風險因素、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體檢在各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美國和加拿大健康體檢發展歷程
1913年,美國成立了第一個專門從事年度體檢的機構——EHE(Executive Health Exams International),該機構致力于通過每年一次的健康體檢,早期發現疾病,促進健康的生活方式。1923年,美國醫學會發表了《周期性體檢:內科醫生手冊》,并分別在1932年、1940年和1947年進行了修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沒有癥狀人群普遍接受了年度全面健康體檢。
1984年,美國成立了預防服務工作組,提出開展定期健康體檢,當時體檢和干預措施主要內容包括:①疾病篩查:以早期發現疾病為目的,檢查項目包括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等;②免疫學預防注射:根據不同人群進行預防接種,如破傷風疫苗、流感疫苗和其他預防接種;③預防性用藥:如有心臟病危險因素的個體服用阿司匹林;④健康問題咨詢:如戒煙、安全性行為和懷孕前補充葉酸等,并根據不同的性別和年齡制定了不同的預防性體檢項目和健康管理措施建議。
近年來,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在常規年度健康體檢的基礎上更加強調了慢性疾病預防,制定了一系列的慢性疾病防控指南和建議,包括:煙草依賴治療建議、酒精濫用篩查和行為干預建議、膀胱癌篩查建議、乳腺癌和卵巢癌易感性遺傳風險評估和乳腺癌易感基因突變檢測建議等。
加拿大也是較早開展健康年度體檢的國家。在加拿大出現了醫療保險后,政府就提供每位公民每年一次年度健康體檢。1976年,加拿大衛生部成立了定期健康體檢工作組,并進行了年度體檢的循證醫學評估。通過流行病專家、家庭醫生、兒科醫生、內科醫生和精神科醫生的深入研究,在充分的循證證據的基礎上,進行了健康體檢風險和收益權衡利弊分析,進一步提出了一些疾病的預防干預措施,包括各種疾病咨詢、疾病篩查方案、化學藥物預防(例如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補充劑)以及疫苗接種等。
2.歐洲健康體檢的發展歷程
歐洲各國醫療衛生相關部門提出,對健康體檢工作要注意根據不同人群的體檢目的進行適當的安排,注意節約醫療資源和減輕病人的負擔。歐盟在最近發表的評估現有的篩查和預防方案中進一步指出,現有的一些群體疾病篩查和預防方案的有效性尚未得到有效評估,這可能會導致不恰當的干預措施拖延治療,增加疾病負擔和衛生不公平,以及增加衛生保健系統成本。建議基于個體和群體健康狀況、生活質量、健康公平性、成本效益和倫理等方面的考慮,評估現有的篩查和疾病預防戰略和方案。
3.日本健康體檢的發展歷程
日本是世界上公認的長壽國家,國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長壽人口的增加與國家基本的健康體檢服務及健康管理措施得當有著密切關系。日本政府和相關學會、協會等組織均十分強調系統的健康體檢與檢后生活方式的指導的重要性,這是日本成功地實施健康管理和健康促進規劃的重要經驗。1954年日本醫院協會開始設置了體檢科,1959年,體檢正式作為協會下屬的一個獨立專業學科。日本健康體檢服務是一種體系完善、覆蓋率高、立法,明確、針對不同年齡、不同階層進行各種各樣的健康診查服務。一般就業者或者30歲以上女性公民及40歲以上的男性公民每年都可以免費享受一次由政府安排、專門體檢機構負責組織實施的健康檢查保健服務。
總之,美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注重定期健康體檢,發展到現在形成了健康體檢、專病篩查、生活方式干預、健康教育和培訓、疾病預防和慢性病護理等較為全面的健康管理體系。加拿大也經歷了由注重年度健康體檢轉變為包括健康教育、疾病篩查、化學預防以及疫苗接種等較為全面的預防性干預健康管理體系。歐盟提倡根據個體或群體健康狀況、生活質量、健康公平性、成本效益和倫理等方面綜合評估疾病篩查和治療預防策略。日本國民長壽與國家健康體檢服務體系和制度密切相關。
(三)我國健康體檢的發展歷史
1.初始階段
我國體檢初始階段的特點是:以職業體檢為主,體檢項目與體檢標準相對固定,總體規模較小,并沒有形成獨立的行業。最初從飛行員選拔體檢開始,而后發展到征兵體檢、入職入學體檢、職業病篩查體檢和出入境檢疫體檢等等。在此期間,各大醫院所進行的體檢不是面向社會大眾的,而是針對升學、就業、參軍等組織的專門體檢,主要目的是檢查員工身體健康狀況是否符合招聘或選拔的要求,能否勝任未來的工作和學習,發現和避免疾病傳染病和職業病。所以,內容較為簡單,不能完全代替全面健康體檢。
2.發展階段
體檢發展階段的特點是:以干部保健與公務員體檢為主,體檢工作制度化,體檢對象和任務進一步擴大和深化。體檢是干部保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條件的改善,干部保健對象的年齡越來越大,平均年齡提高,患病的種類越來越多、發病率越來越高,逐步形成了以體檢為基礎的多學科交叉的干部體檢保健模式。1986年國務院頒布了第一個出國體檢的國家法規文件《國家教育委員會關于出國留學人員若干暫行規定》,2004年國家人事部、衛生部又頒布了《公務員體檢通用標準(試行)》,顯示了我國體檢工作逐漸走向制度化。
3.行業形成階段
行業形成階段的特點是:體檢機構推出以“健康為中心”的體檢服務,成為全國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類醫療機構包括公立的三級甲等醫院建立“醫檢分開”的獨立體檢部門,并出現了以體檢連鎖服務為主業的民營體檢機構,健康體檢中心成為醫院創收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國每年有數億人進行體檢,市場規模千億元。為促進體檢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于2009年頒布了《體檢管理暫行規定》,該規定為體檢做出了明確的定義:體檢是指通過醫學手段和方法,對受檢者進行身體檢查,了解受檢者的健康狀況、早期發現疾病線索和健康隱患的診療行為。另外,部分省市衛生行政部門相繼成立了體檢質量控制辦公室,用于指導體檢行業的規范化發展。
(四)健康體檢發展的現狀和趨勢
1.國際發展現狀和趨勢
2010年以來,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提出在家庭健康管理中要進行規律的健康體檢,通過健康史和家族史、生活方式及身體檢查,能夠及時發現健康問題,有助于預防和治愈疾病,指導個體采用健康長壽的生活方式,以及選擇恰當的健康醫療服務。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推薦的健康服務包括高血壓篩查、血膽固醇篩查、糖尿病篩查、乳腺癌篩查、宮頸癌篩查、大腸癌篩查、前列腺癌篩查、皮膚癌篩查、艾滋病毒和艾滋病篩查、實施免疫接種計劃、口腔健康評估、成人精神心理健康狀況評估、減輕體重和心血管健康評估等。
加拿大強調定期健康體檢(the periodic health examination),指出定期健康體檢提供了受檢者接受持續醫學服務的機會,并得到健康指導,同時改進醫患關系。預防保健體檢表[The Preventive Care Checklist(PCC)Form]是周期性體檢的工具,體檢表的內容體現了循證醫學的實踐狀況,反映了健康體檢中的主要問題。2009年健康體檢表包括四大類內容:①健康教育和咨詢;②身體檢查;③實驗室檢查;④預防接種。在健康教育和咨詢中強調了對骨質疏松、戒煙和肥胖的健康管理建議;身體檢查方面強調了高血壓控制的靶目標、診斷標準及家庭血壓監測標準;實驗室檢查強調了骨質疏松篩查、血脂異常篩查;最后強調了對腦膜炎、肺炎和流感等高風險人群的預防接種。
2006年日本制定了衛生保健改革法,在這個方案中提出,由政府指定公共健康保險公司負責提供大眾健康體檢及必要的健康行為干預工作,通過提供高效、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促進健康行為;地方衛生部門統籌安排開展健康促進服務和活動,以促進大眾身體健康、延長健康壽命和控制醫療成本,并且根據健康行為改善的成果,政府對保險公司給與適當的獎勵。
2.國內發展現狀和趨勢
為加強體檢管理,促進體檢規范有序地進行,保護和增進人民群眾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護士條例》等法律法規,2009年衛生部頒布了《體檢管理暫行規定》和《成人體檢基本數據集標準(試行)》。2010年,衛生部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的有關要求,為了加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控制工作,提出了《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工作指導方案》,在這個方案中,強調重視慢性病高危人群,采取預防性干預措施,提出各類單位要定期為職工提供健康體檢,以便及早發現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2012年,為了進一步遏制我國慢性病快速上升的勢頭,保護和增進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衛生部等15個部門聯合制定了《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進一步強調政府機關、企業事業單位要積極推行體檢制度,將慢性病核心指標和口腔檢查作為必查項目,建立動態管理檔案,加強指導管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單位醫務室對健康體檢與篩查中發現的高風險人群,進行定期檢測和隨訪,實施有針對性的干預,有效降低發病風險。各級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機構開發并推廣高風險人群發現、強化生活方式干預的適宜技術,并進行督導和評價。開發癌癥高發地區重點癌癥篩查適宜技術,開展早期篩查和治療,結合國家免疫規劃政策,加強對癌癥高風險人群乙型肝炎、人乳頭瘤病毒等疫苗的預防接種。
3.我國與部分國家體檢項目的比較
2014年,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頒布的“我國體檢項目專家共識”提出了以下體檢基本項目。
(1)體格檢查:
包括一般檢查和物理檢查兩部分。一般檢查包括身高、體重、腰圍、臀圍、血壓、脈搏;物理檢查包括內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婦科等。
(2)實驗室檢查:
包括常規檢查、生化檢查、細胞學檢查三部分。常規檢查包括血常規、尿常規、糞便常規+潛血;生化檢查包括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血糖、尿糖和尿酸等;還有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
(3)輔助檢查:
包括心電圖檢查、X線檢查、超聲檢查三個部分。備選檢查項目包括:慢性病早期風險篩查項目,包括心血管病(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外周血管病)、糖尿病、慢阻肺(COPD)、慢性腎臟疾病、部分惡性腫瘤(食管癌、胃癌、直結腸癌、肺癌、乳腺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等。
英國漢普郡簡便體檢項目包括:身高、體重、腰圍、臀圍、收縮壓、舒張壓、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谷酰轉肽酶等。
美國EHE推行全面綜合的個性化體檢服務,包括個人健康顧問、回顧病史和全面體格檢查、血液、尿液檢查、預防接種、心臟風險評估、感覺功能測試、心肺測試、胃腸道檢查、婦科檢查、男科檢查,健康史問卷、健康危險因素監測、健康相關服務、健康咨詢、體檢等。
印度全面多樣化體檢項目,男性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血糖、肌酐、膽固醇、胸片、心電圖;女性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血糖、肌酐、膽固醇、巴氏涂片、心電圖、胸片、鉬靶婦科檢查。
總之,健康體檢作為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手段已成為各國的共識,各國均經歷了由疾病篩查為目的的體檢,逐漸發展為慢性病防控和生活方式干預的健康體檢。目前各主要發達國家形成了健康能力評估和針對多發慢性病的專項體檢項目組合與檢后行為管理體系。然而我國健康體檢目前仍然以疾病篩查為主,在健康能力評估和檢后管理方面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國健康體檢的發展趨勢正朝著規范化、專業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二、體檢中心發展的局限性
(一)重數量規模,輕專業質量
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進步,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人民群眾醫療保健觀念也隨之也發生了重大的轉變。人們已經不能滿足于以前的看病治病的衛生需求,越來越多的民眾需要的是預防疾病,使自己保持健康的狀態。如此一來,催生出來許多以健康查體、健康評估、健康干預和健康促進為核心業務的體檢中心。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全國的體檢中心有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呈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態勢。據統計當前全國的體檢機構的數量在一萬家左右,綜合型三甲醫院幾乎都設置有體檢中心。體檢市場也是呈現一片繁榮景象,據統計,2008年全國各級醫療機構體檢創收達150億元人民幣。
然而,在重數量規模的同時,出現了輕專業質量的現象,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行業準入標準低。在原衛生部出臺的《健康查體管理暫行規定》之前,全國各地衛生監管部門對于健康體檢中心的申請、審批、資質等方面的要求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定,不能按照統一、系統、規范、完整的要求建立體檢中心,使得健康體檢中心類型不一、規模各異、質量參差不齊。
2.體檢中心醫務人員業務水平良莠不齊。健康體檢中心的醫務人員應為從事臨床工作多年且經驗豐富的高年資人員。但在健康體檢中心成立之初,由于醫務人員資源短缺,體檢中心大量聘請經驗不足、專業不熟的年輕醫生,或退休時間較長的返聘人員。尤其在一些民營醫院此類現象更為突出,嚴重影響健康體檢報告的準確性和指導性。
3.體檢人數過多,不能保證體檢的完善過程。據統計,北京每年進行健康體檢的人數為457萬,上海國賓體檢中心服務人次每年近15萬。2007年,南京軍區南京總院成立,日均查體人數在300人左右,每年近10萬人次,并且增幅迅速。由于體檢人數過多,每個受檢者的體檢時間較短,不能保證準確的完善的體檢過程。
(二)重經濟效益與客戶需求,輕科學嚴謹與學術研究
各大體檢中心成立之初都是為了創收,以副業形式開展的。這種定位勢必會造成各個體檢機構的工作中心向經濟利益傾斜,社會利益勢必會大大削弱。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體檢套餐化,體檢項目針對性不強。為了提高效益,很多醫院實行體檢項目套餐化,這類體檢流程固定,嚴重缺乏針對性。從接受體檢的人來看,很多人更希望通過體檢來檢測身體某一方面的問題。但是很多時候由于體檢項目的復雜,而失去自主選擇。此外,醫療中心不能僅僅針對健康的人群,更應該關注于已患有某種病癥的患者,他們更需要定期的針對性的體檢來監測病情的發展。有的體檢單位,盲目追求經濟效益,不顧忌體檢者的具體情況和需要,不是從實際出發而是不該查的項目亂查;有的打起價格戰不從保證質量,提高信譽讓體檢者滿意入手,而是以低價來招攬體檢者。所以說當前很多體檢中心普遍存在重效益而缺乏針對性的弊端。
2.重效益,輕科研。如今各大體檢中心都還是以經濟利益為第一位,對科學研究都還缺乏重視,對于科研的投入也是杯水車薪。全國各大體檢中心的體檢數據普遍缺乏標準化,空有海量數據,卻由于數據自身的缺陷而導致數據浪費。
(三)重健康查體輕健康管理,醫療資源浪費
由于我國健康管理尚處于發展階段,并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大多數醫院體檢中心工作主要還停留在疾病階段,缺乏一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方案。體檢后的服務往往是缺乏的或者不到位的,檢后沒有系統的總結分析,沒有針對性的指導受檢人員做好預防保健和必要的醫療、康復。
在管理制度上,全國的體檢中心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有些體檢中心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實不到位,沒有一個有效的監管機構。體檢中心各個部門不能實現行之有效的分級管理,也沒有有效的激勵制度。在人才選拔和培養方面也缺乏統一的考核標準,使得很多體檢中心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參差不齊,阻礙了體檢工作的發展。
在健康體檢中心成立之初,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及醫院相關部門領導只是按照對健康查體的模糊認識,參照醫院既有其他科室醫療及行政文書樣本,規劃并設計健康檔案的格式、內容及項目,造成各體檢中心客戶檔案內容不統一,書寫不規范,軟件不兼容,從而使得同一居民的健康檔案在不同醫療單位形成信息孤島。
重查體的同時必定會造成過度醫療,這也是對醫療資源的浪費。很多沒有必要的檢查在重復進行,比如大量的CT、MRI的檢查。許多體檢中心是設立在綜合性醫院里,很多所使用的設備是跟病患診斷所用設備共同使用的,侵占了正常的診療資源,無疑使看病越來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