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盎司的預防

解讀體檢報告的“密碼”
■ 黃曉明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健康體檢,很多單位也把體檢作為職工福利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拿到體檢報告時很多人都會一頭霧水:
“這些看著像套話的建議是針對我的嗎? ”
“有箭頭、有加號都表示異常嗎?”
“我真需要去看醫生嗎?”
既然您有這么多的疑問,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解讀體檢報告的“密碼”吧!
體檢到底能發現什么問題?
→體檢不同于看病。看病是你有不舒服去看醫生,然后醫生根據你的癥狀和體征選擇有針對性的檢查來診斷疾病。通常在體檢時,你并沒有什么不舒服,只是希望通過檢查來發現早期疾病。
→目前的體檢機構很難做到為每個人量身定制體檢項目,一般都只能根據性別和年齡選擇體檢套餐,各種體檢套餐的設置也不見得科學合理。
→要知道,有些疾病是可以通過定期體檢早期發現的,比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宮頸癌、大腸癌等,而更多的疾病很難早期發現。
→所以要正確看待體檢的意義,體檢并不是萬能的,如果有不舒服還是要看醫生。
肥胖也是一種疾病
體重問題往往在體檢報告的開篇討論,可見醫生是愛美女性之外最重視胖瘦的人。醫生可不是單純看“三圍”,我們會用更科學的指標——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衡量人的胖瘦程度。
拋開世俗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肥胖真的是萬惡之源,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關節炎,甚至腫瘤都和肥胖有關,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肥胖列為一種疾病。
如果你的BMI已經超標,不要等閑視之,道理誰都懂—— 管住嘴,邁開腿!

特別提醒:根據中國的標準,BMI超過24屬于超重,超過28就屬于肥胖哦!
高血壓是成人最常見的慢性疾病
體檢最容易發現的慢性疾病毫無疑問就是高血壓了,因為高血壓最常見啊。
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收縮壓 ≥140mmHg或者舒張壓 ≥90mmHg,當然一次血壓超標并不能確診高血壓,需要多次重復。
如果體檢發現血壓超過140/90mmHg,你最好趕緊去買一個電子血壓計,在家多測幾次,如果多次超標就該去看醫生了。
有人可能會問了:“電子血壓計是不是沒有醫院的水銀血壓計準啊?”
這個問題你不用擔心,AlphaGo都戰勝人類了,既不環保又操作麻煩的水銀血壓計很快會被淘汰的,馬上你家的血壓計和醫院的就一樣了。
體檢能診斷糖尿病嗎
能!目前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只需要符合下面三條之一:
①空腹血糖≥7.0mmol/L。
②口服糖耐量試驗(OGTT)后2小時血糖≥11.1mmol/L。
③糖化血紅蛋白≥6.5%。
常規體檢都包含空腹血糖檢查,很多體檢套餐也有糖化血紅蛋白這一項,所以常規體檢完全有能力發現糖尿病。
如果你的空腹血糖或者糖化血紅蛋白達到了上述標準,趕緊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吧。
如果沒有“達標”,也不要大意。你可能發現了,體檢報告里空腹血糖的正常值上限不是7.0mmol/L而是6.1mmol/L,糖化血紅蛋白的正常值上限也不是6.5%而是6%。
超過了正常值,但沒有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人,可以說是正走在通往糖尿病的危險道路上,還有懸崖勒馬的機會,所以一定要足夠重視。
怎么看血脂化驗單
血脂化驗單示例

臨床常用的血脂指標有 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性質正好相反,前者是“好的膽固醇”,越高越好;后者是“壞的膽固醇”,高于正常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
所以我們常說的“高脂血癥”的說法并不科學,更合理的疾病名稱為“ 血脂異常”。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醫生最為關注的指標,因為它的增高和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危險疾病的關系最密切。
根據血脂分層管理的目標,不同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的正常值是不同的,心腦血管疾病危險程度越高的人這項指標需要控制得越低。
極高危人群就是那些已經明確診斷了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如得過心肌梗死、放過心臟支架、患過腦卒中等。 高危人群是有高血壓或者糖尿病,再加上滿足3個危險因素中的1~2個。其他人暫屬于正常人群(具體見下表)。

所以有的時候,雖然在化驗單上低密度脂蛋白這項沒有顯示箭頭,但其實已經超出了正常人群要求的 <3.37mmol/L的范圍,也是不正常的。最好征求醫生的建議,比如是調整生活方式還是加用藥物治療。
血常規里有箭頭怎么辦
血常規化驗單示例

體檢報告中的血常規有20多項,經常會發現有幾個超出參考范圍的箭頭。
有箭頭就是有問題吧?其實不然。偷偷告訴你,血常規的化驗單醫生一般只看這三項: 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如果這三項正常,其他有一兩個箭頭一般也都沒啥問題。
所以即便血常規的化驗單有箭頭,但是只要這三項正常,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那都不是事兒!當然,如果你的那三項指標出現了箭頭,最好還是看看醫生吧。
尿里有紅細胞是腎有問題嗎
尿常規里發現紅細胞(醫學術語為 “鏡下血尿”)也是體檢經常遇到的問題。
鏡下血尿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什么嚴重的事情,比如月經前后、泌尿系感染、尿路結石等。即使經醫生判斷血尿來源于腎臟,也不用過分擔心,單純有鏡下血尿的腎炎是最輕最輕的腎炎,很多時候都不需要治療。只有相當少的一部分血尿是膀胱或者腎臟的腫瘤造成的。
所以看到尿常規里提示有紅細胞別緊張,先復查,如果持續存在,可以找醫生看看,明確一下血尿的來源。
腫瘤指標靠譜嗎
很多體檢機構的體檢套餐里都包含各種腫瘤指標,拿腫瘤指標來篩查腫瘤靠譜嗎?
當然不靠譜!這些所謂的“腫瘤指標”,升高不能100%表明有腫瘤,正常也不能100%說明沒有腫瘤。
所以對于沒有任何癥狀的正常人,妄圖用腫瘤指標來篩查腫瘤,既浪費錢,又浪費血。
絕大多數腫瘤指標是醫生針對懷疑腫瘤的病人(也就是有臨床表現的病人)輔助診斷用的,也就是說,這種檢查不能用于正常體檢人群的腫瘤篩查。目前可用于前列腺癌篩查的腫瘤指標PSA,其意義也在受到質疑。
至于為什么那么多機構仍在宣傳這些“一管血查腫瘤”的神話,我就不好評論了。
腫瘤篩查需要個性化對待,絕不是一管血能解決的。
幽門螺桿菌感染需要治療嗎
幽門螺桿菌是胃部常感染的一種細菌,確實和很多疾病有一定關系。
吹口氣查幽門螺桿菌,這個準嗎?
這個還真準,核醫學的呼氣試驗是目前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標準方法。
問題是真的每個人都需要吹這口氣嗎?發現了感染都需要治療嗎?
據保守估計,全世界有超過一半的人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有相當一部分被感染的人沒有任何癥狀,也不致病,也就是說我們完全有可能和幽門螺桿菌和平共處。
目前并沒有很強的證據表明在沒有癥狀的人群中治療幽門螺桿菌能降低胃癌的發生。權威機構美國胃腸病學會建議“只有在臨床醫生計劃對陽性結果采取治療時才應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沒有任何癥狀的正常人就別吹這口氣了!
B超發現有囊腫怎么辦
體檢B超發現的很多異常都是良性的!良性的!比如乳腺囊腫、肝囊腫、肝血管瘤、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腎結石、腎錯構瘤、子宮肌瘤、附件囊腫……這些良性病變在大部分情況下不需要治療,吃藥打針也不會讓它們縮小。
你只需要把去年的體檢報告翻出來看看,如果去年也有,大小沒變,放心吧,讓它們繼續靜靜地待在你的身體里吧。
如果病變有明顯增大,你需要看的是外科或者婦科,看內科沒有用,因為內科大夫不會開刀。
其實,說了這么多,最重要的還是正確看待體檢報告。
體檢是為了讓自己更健康,既然做了體檢,就請認真閱讀體檢報告。發現問題別緊張,該看醫生看醫生,該復查就復查。如果因為一點異常就茶不思飯不想,那反而失去體檢的意義了。
最后還要提醒大家,務必保存好每次的體檢報告,因為對于醫生來說,很多指標動態觀察更有意義。

黃曉明,1999年畢業于北京協和醫學院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博士。現任北京協和醫院普通內科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