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臟病學實踐2018
- 張健 陳義漢
- 1448字
- 2020-02-21 13:25:18
第一部分 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管理
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偉大轉折
新時代衛生與健康事業最根本的指導方針,就是要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偉大轉折。健康,已成為未來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主題詞”。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是億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與未被滿足的巨大需求。
實現健康中國夢,是黨和政府的責任擔當與歷史使命。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推動健康促進,創建人人享有健康的社會環境。同時,實現健康中國夢需要廣泛發動社會和廣大民眾的參與,推動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群防群控、聯防聯控、共建共享,將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人人都應意識到并認真學會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非傳染性疾病(慢病)遍布世界每一個角落(everywhere),關系到每個人(everybody)的健康與生命,必須充分發動群眾,開展應對慢病這一嚴峻挑戰的人民戰爭。
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偉大轉折,迫切需要改變醫療機構和人數眾多的醫療衛生工作者“重治輕防”,甚至“只治不防”的被動消極和消耗浪費醫療衛生資源的傳統錯誤模式,彌合臨床醫學與公共衛生/預防醫學日益加深的裂痕,徹底改變“前不防,后不管,火燒中段,沒病的等得病,得病的等復發”的碎片化和斷裂的服務鏈。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開展以心、肺、腎等臟器相關疾病預防、康復、老年醫養與全民健康一體化的健康服務機構、團隊和模式,尤其是支持這一全新模式落地和推廣普及的付費機制與激勵政策,這是落實“兩全”(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的“杠桿原理”的最佳支點。
我最近反復在講吳英愷、Puska和Cooper三位醫生的精彩人生,是想發動更多醫生,尤其是學科帶頭人,從根本上改變理念,在偉大轉折的關鍵時刻,轉身投入慢病的預防與病后的康復/二級預防。醫生與醫療機構的轉型對實現慢病的防控和“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偉大轉折具有重要的意義,是彌合裂痕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移,需從醫學教育、畢業后教育和繼續教育入手,培養適應偉大轉折的全新人才。全新人才應是既會治,又會防,既掌握生物醫學技術,又學會“雙心醫學”和“五大處方”,會用非醫療干預和醫療干預有機結合的綜合手段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復合型、實用型人才。
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偉大轉折,一定要充分發動廣大民眾、患者和千家萬戶的主動參與,實現兩個主動和有效互動。第一個主動是變被動等得病和等復發轉變為主動出擊,做好做實預防與康復;第二個主動是通過針對群體的健康教育與個體化/處方化的健康指導和服務,培養和提高每位患者與其家庭參與臨床決策、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和自信。創建專病患者俱樂部,如過好支架人生俱樂部、過好早搏與心房顫動人生俱樂部、過好心力衰竭人生俱樂部……建立醫患、患患和醫醫三個微信群,發揮可穿戴設備、遠程醫療和“互聯網+醫療健康”的作用,落實全方位(五大處方)和全周期(建立醫患互動的長期隨訪機制)是降低醫療成本、發動公眾參與、實現醫患和諧的中國創新模式,已經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同與廣大公眾和患者的真心擁護,為廣大患者的人生帶來了光明與希望。
我們要不忘初心,排除少數利益集團急功近利、搶名搶利的干擾,堅定不移地貫徹“時時考慮患者利益,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價值體系,把我國的慢病預防康復事業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推向前進,讓慢病預防見實效,億萬人民健康得實惠,為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偉大轉折共同奮斗!
(胡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