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靳三針臨癥配穴法(第2版)作者名: 柴鐵劬本章字數: 2011字更新時間: 2020-02-19 17:17:50
五、顳三針
【組成】
顳Ⅰ針、顳Ⅱ針、顳Ⅲ針。(圖13)

圖13 顳三針(顳Ⅰ針、顳Ⅱ針、顳Ⅲ針)
【配穴主治】
腦血管意外后遺癥,腦外傷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
斜、腦動脈硬化、耳鳴、偏頭痛、帕金森病、腦萎縮、老年癡呆。

【臨床心得】
顳Ⅰ針的下方有手少陽三焦經的角孫穴和足少陽膽經的率谷穴,前者為手足少陽之會,后者為足太陽、少陽之會。耳尖直上入發際的顳側,是手足少陽經所分布的區域,是治療中風的首選區域。顳Ⅱ針、顳Ⅲ針位于顳Ⅰ針之前后,三針覆蓋整個顳部,增強對顳部的刺激。顳三針可疏通肝膽經絡之氣血,平肝息風,清肝瀉膽,鼓舞少陽升發之機,有利于中風后遺癥患者的康復。
1.顳Ⅰ針
【穴位定位】
耳尖直上發際上2寸交會處。(圖13)
【局部解剖】
①針刺層次:皮膚—組織—顳肌。②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耳顳神經、枕大神經和顳淺動脈分布;深層有下頜神經肌支分布。(圖14)

圖14 顳Ⅰ針、顳Ⅱ針、顳Ⅲ針局部解剖圖
【主治病癥】
腦血管意外后遺癥,腦外傷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
斜、腦動脈硬化、耳鳴、偏頭痛、帕金森病、腦萎縮、老年癡呆。

【操作方法】
垂直向下沿皮平刺0.8~1.2寸。可加電針,也可行捻轉補瀉手法。針刺時要注意觀察皮下血管,并盡量避開。如果進針時疼痛特別明顯,可能是扎中血管,應將針稍退后,調整方向,繼續進針,以酸、麻、脹感為好。出針時,如果出血,應及時按壓。
【臨床心得】
顳Ⅰ針居率谷上0.5寸,針刺多超過1寸,已穿過率谷穴可以加大刺激量。顳三針的位置和顳骨縫有高度重合,此先天發育過程遺留的縫隙,可使頭皮處的針感更深地傳入顱內。針刺對局部血管收縮刺激是很強的,而這種收縮會極大地影響其所伴行營養的神經。對神經血液供給影響如此大,更不用說對神經本身的影響了。
新生兒有前后囟門的時候,可以很容易地看出組成整個腦顱骨的頂骨、顴骨、顳骨、篩骨、枕骨、蝶骨等8塊顱骨。后囟出生后6~8周即閉合,前囟更大,2歲左右才閉合。前后囟門閉合后,顱骨更緊密地閉合,使整個頭部形成更堅固的顱骨保護。但矢狀縫、人字縫等顱骨縫的這種先天遺跡仍然存在。這些顱骨縫和頭穴是否有對應或其他的關系,至少有顱骨縫處的穴位應和沒有顱骨縫處的穴位,對顱內腦實質的影響是不同的。通過顱骨縫穿過顱骨進入腦內的血管應該更豐富,這也許是為什么率谷在頭穴中應用最廣泛的原因之一。且顱外組織中有豐富的血管、神經經顱骨間隙伸入顱內,所以頭部穴位對顱內中樞神經的影響是極大的,大得超過我們目前的認識,這是筆者認為靳三針強調頭針應用的原因所在。(圖15)

圖15 顱縫示意圖
臍帶是胎兒期胎兒和母體營養輸送的唯一通道,出生后臍帶被剪斷,末端閉鎖形成肚臍。我們全身的大部分皮膚都可以接受觸碰等大強度刺激,但肚臍被多次觸碰就容易引起腹痛或腹瀉,這和形成肚臍的原因有極大關系。臍帶雖然被剪斷了,雖然末端閉鎖了,但這種先天的遺跡仍然使肚臍處的皮膚不同于他處的皮膚。肚臍處皮膚的敏感性,包括對藥物吸收的能力、對腹腔臟腑的影響都仍然強于其他部位,這就是臍療的道理所在。
中國北方有個非常有趣的民俗:夏天天熱時,幼兒通常赤身裸體,到處跑來跑去玩耍,但一定會戴一個叫做“肚兜”的東西。一塊菱形的布,系掛在脖子上,腰兩側有細帶,可以在腰后側系上,整個肚兜完全覆蓋在小兒肚腹部分,預防小兒肚腹處受涼、風吹等,這種習俗非常符合中醫理論。中醫認為,幼兒心肝之火常有余,所以幼兒喜怒多變、精力旺盛,玩耍不知疲倦。北美有句名言:男孩子精力旺盛得只差能發電了。中醫還認為幼兒脾常不足,又貪吃偏食,更易導致腹瀉、疳積等疾病,所以幼兒腹部如受風寒,極易出現腹瀉等常見病,肚兜很好地預防了風寒外襲。
2.顳Ⅱ針
【穴位定位】
顳Ⅰ針水平向前旁開1寸。(圖13)
【局部解剖】
①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顳肌。②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耳顳神經、枕大神經和顳淺動脈分布;深層有下頜神經肌支分布。(圖14)
【主治病癥】
腦血管意外后遺癥,腦外傷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
斜、腦動脈硬化、耳鳴、偏頭痛、帕金森病、腦萎縮、老年癡呆。

【操作方法】
同上穴。
【臨床心得】
針刺顳Ⅱ針時,由于該處血管神經豐富,所以特別敏感,針感非常強。“顳三針”主要治療肢體運動和感覺障礙,因為它的位置屬于(大腦)中央前、后回之間的范圍,所占的面積很廣,所以對肢體的運動和感覺障礙有治療作用。
3.顳Ⅲ針
【穴位定位】
顳Ⅰ針水平向后旁開1寸。(圖13)
【局部解剖】
①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顳肌。②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耳顳神經、枕大神經和顳淺動脈分布;深層有下頜神經肌支分布。(圖14)
【主治病癥】
腦血管意外后遺癥,腦外傷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
斜、腦動脈硬化、耳鳴、偏頭痛、帕金森病、腦萎縮、老年癡呆。

【操作方法】
同上穴。
【臨床心得】
顳部三針是頭針中針刺疼痛較強的三個穴位,尤其是進針后針尖向顳骨側稍斜進針,針體有可能緊貼著骨膜前進,此時痛感尤劇,故建議根據患者耐受程度及治療需要調整進針角度,此點在任何穴位進針時其實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筆者反復強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