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七節 共刺激分子阻斷劑

共刺激分子是免疫細胞活化第二信號的提供者,對于免疫應答的發生是至關重要的。根據共刺激分子的結構可分為兩類:①TNF-TNFR超家族,包括CD27-CD27L、CD30-CD30L、CD40-CD40L、OX40-OX40L、4-1BB-4-1BBL、RANK-RANKL、TNFR-TNF、HVEM-LIGHT、Fas-FasL等;②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由三大類分子組成。CD28/B7家族:CD28-B7-1/B7-2、CTLA4-B7-1/B7-2、PD-1/PD-L1/PD-L2、ICOS-GL50、BTLA-HVEM;Tim家族:Tim1-4;黏附分子LFA-1/ICAM-1、CD2-LFA-2等。

一、CD28阻斷劑

目前最成功的共刺激分子阻斷劑是針對CD28共刺激信號的。Abatacept是CTLA-4細胞外區與修飾的IgG1Fc段的融合蛋白,可以阻斷CD80/86與CD28的結合,從而干擾細胞激活所需要的第2信號的傳導,導致T細胞對所遞呈抗原的耐受。目前該藥已完成用于類風濕關節炎Ⅲ期臨床試驗和治療牛皮癬性關節炎的Ⅱ期臨床試驗。盡管Abatacept在自身免疫病的治療方面作用顯著,但是對于移植排斥反應的抑制效果甚微,因此研究者表達了另一種CTLA阻斷劑Belatacept(LEA29Y),它是將Abatacept的兩個氨基酸殘基置換后的產物(L104E和A29Y)。Belatacept與Abatacept相比,與CD80和CD86的結合更為牢固,解離速率降低,藥物的體外活性提高了10倍,且能有效抑制移植排斥反應。目前該藥已完成治療器官移植的Ⅲ期臨床試驗。

二、CD154阻斷劑

B細胞的活化也需要雙信號刺激,抗原B表位與BCR結合提供第一信號,B細胞作為APC將抗原T表位呈遞給T細胞,活化的T細胞表達CD40L(CD154),與B細胞表面的CD40結合,為B細胞的活化提供協同刺激信號。CD154與CD40的結合對于B細胞的活化、增殖、分化及免疫球蛋白的產生、免疫球蛋白亞型轉換及記憶性B細胞的發育成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T細胞的活化提供協同刺激信號。研究證實,CD154-CD40在多種炎癥過程中發揮作用,無論是動脈粥樣硬化還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阻斷CD154-CD40之間的反應可能是治療上述疾病的重要途徑。

Deambrosis I等從噬菌體展示文庫中篩選到了9個環肽,它們能夠和小鼠骨髓瘤細胞J558L過表達的CD154結合,然而只有環7肽4.10(CLPTRHMAC)能夠識別CD154的活化結合位點,其效果與CD154單克隆抗體相當,改變4.10肽的氨基酸組成則該作用消失。4.10肽可抑制CD40介導的B細胞活化,降低B細胞CD80/86的表達水平,抑制IL-4引起的B細胞IgG的類型轉換,此外,該CD154阻斷肽還可抑制體外上皮細胞的移動及形成毛細血管樣結構,抑制人臍帶血來源的上皮細胞體內的血管生成能力。

三、BTLA/HVEM/LIGHT阻斷劑

皰疹病毒入侵介質(HSV-I entry mediator,HVEM)又稱LIGHTR,是TNFR-TNF家族中的一員,它可作為CD28/B7家族成員B、T淋巴細胞衰減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的配體,傳到BTLA的抑制信號,負性調節T細胞的活化增殖,亦可作為本家族中LIGHT的受體,傳遞刺激T細胞活化增值的正性調節信號。因此BTLA/HVEM/LIGHT形成了一個精確調節T細胞活性的網絡,同時也為免疫活性藥物的開發提供了新靶點。

能夠表達BTLA胞外區片段的pcDNA3.1在真核表達體系體內注射,可表達可溶性BTLA胞外片段,競爭性結合HVEM,阻斷BTLA的免疫抑制信號,提高機體免疫應答程度,加強Hsp-70肽類腫瘤疫苗的抗腫瘤效果。Han L等構建了表達可溶性BTLA的真核表達載體,與Hsp-70抗原肽、Hsp-70肽類腫瘤疫苗協同作用,增強小鼠的抗腫瘤免疫應答,對宮頸癌具有明顯的抑制功能。Gurka S等開發了一系列BTLA特異性抗體,得到了抗體的F(ab)2段,篩選出能夠特異性封閉BTLA的抗體,可用于BTLA-HVEM相互作用的體內研究,也可能對機體免疫應答具有調節作用。

LIGHT除了與HVEM結合外,還可與另一受體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β受體LTβR結合,傳遞免疫激活信號和促進炎癥反應。LTβR與免疫球蛋白的可溶性融合蛋白LTβR-Ig可以阻斷LIGHT與LTβR的相互作用,抑制炎癥反應,改善CIA小鼠的癥狀。但是HVEM與免疫球蛋白的融合蛋白HVEM-Ig卻發揮相反的作用。Pierer M等試圖用HVEM-Ig治療CIA小鼠模型,但結果顯示,HVEM-Ig能夠促進小鼠T細胞活化,促進IL-6和IFN-γ的分泌,加重小鼠病情。

四、ICOS阻斷劑

誘導性協同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是CD28家族中的成員,與CD28組成型表達不同,該分子只誘導性表達于活化的T細胞,主要是Th2細胞而非Th1細胞。天然T細胞主要依賴CD28分子提供協同刺激信號,ICOS則在CD28之后發揮作用,促進活化的T細胞分泌細胞因子,如IL-4、IL-5、IL-10、IFN-γ等。ISCO可上調CD154的表達,促進T細胞增殖。ICOS還通過促進IL-10的分泌,對B細胞向記憶性B細胞和漿細胞的分化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具有促進作用。

近年來發展的ICOS阻斷性抗體,如人類全長型的抗體JTA-009、小分子類抗體B7RP-1-Fc和其他ICOSL特異性單抗,可封閉ICOS的作用,抑制小鼠急性抑制物抗宿主反應及抑制排斥反應,抑制CIA小鼠多功能Th1/Th17細胞的聚集,減輕CIA的病理損傷程度。利用ICOS與Ig的融合蛋白ICOS-Ig亦可阻斷ICOS的作用,抑制T細胞的功能。

五、PD-1阻斷劑

PD-1/PD-L1作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協同刺激分子的重要成員,參與自身免疫、移植免疫以及腫瘤免疫等機體免疫調節過程。PD-1是一個主要表達在活化T細胞上的抑制性受體,與其配體PD-L1結合,可顯著抑制T細胞的活化和增殖,并調節細胞因子的表達和分泌。PD-1的阻斷性抗體可能提高機體免疫應答水平,與腫瘤疫苗合用可提高機體抗腫瘤免疫應答強度。Sakuishi K等研究發現,荷瘤小鼠的CD8+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高表達Tim3,而所有Tim3+的TIL均有PD-1+。Tim3+PD-1+的TIL免疫功能低下,對IL-2的反應性低,加之腫瘤細胞高表達Tim3和PD-1的配體(galectin-9和PD-1L),造成Tim3+PD-1+的TIL不能有效發揮抗腫瘤作用。用抗Tim3抗體和抗PD-1L抗體處理,可增強荷瘤小鼠免疫應答,抑制腫瘤生長,延長小鼠生存時間。

六、ICAM-1/LFA-1阻斷劑

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屬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黏附分子,正常狀態下,內皮細胞鮮有表達,但當內皮細胞受到炎性細胞因子(如TNFα和IL-1β)刺激后,可呈現高表達。ICAM-1通過與其配體LFA-1識別,介導白細胞的黏附和浸潤。此外,ICAM-1/LFA-1也是一對重要的共刺激分子,參與T細胞活化過程中的免疫突觸形成并提供協同刺激信號。鑒于ICAM-1/LFA-1對于免疫系統的重要作用,研究者合成了多種抑制分子來阻斷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些分子主要包括兩類:單克隆抗體和肽類抑制劑。

LFA-1是β2組整合素的成員,由CD11a/CD18組成。Efalizumab是一種人源化抗CD11a單克隆抗體,目前已經用于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最近研究發現,可抑制同種異基因淋巴細胞或抗CD3單抗誘導的正常人外周血單個和細胞的增殖,同時對牛皮癬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也有同樣的抑制活性。最近,Efalizumab治療牛皮癬的臨床試驗陸續完成,其中包括一項有1255例患者入組的Ⅲ/Ⅳ期臨床試驗,結果再次證明Efalizumab對于牛皮癬具有顯著療效。Turgeon NA和Posselt AM的臨床實驗結果表明,Efalizumab能夠有效抑制1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細胞移植后的免疫應答,顯著增加胰島細胞抑制成功率,幫助患者擺脫對胰島素的依賴。此外,用Efalizumab治療的患者未出現白細胞減少、貧血、口腔潰瘍和腹瀉等不良反應,與傳統免疫抑制方案相比,Efalizumab的毒副作用輕微。

cIBC和cIBR是來源于ICAM-1N段D1結構域的環十二肽cIBC和cIBR(圖1-16),可有效抑制T細胞的黏附。cIBC和cIBR均具有PRGG基序,該基序處于一個β片層二級結構中,并且具有和ICAM-1 D1結構域中A’和B-β鏈之間的β轉角相似的結構,這是它們能與LFA-1結合的關鍵。cIBC和cIBR與LFA-1結合的位點不同,前者與LFA-1Ⅰ區域的266~272氨基酸殘基結合,該區域點靠近金屬離子依賴的黏附位點,而cIBR可與一個叫作L-site的口袋結合,遠離cIBC的結合部位。cIBR可抑制cIBC與LFA-1的結合,但反過來cIBC不能抑制cIBR的作用,可見cIBR具有多個LFA-1結合位點。

圖1-16 ICAM-1/LFA-1阻斷肽

2008年,Iskandarsyah等對cIBR進行了一系列改進,期望得到活性更高、分子量更小的ICAM-1/LFA-1阻斷肽。改進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①用Cys替代N端的Pen;②采用新的成環方法,如用Lys側鏈與Glu側鏈環化取代原來的Pen和Cys環化;③去掉C端的某些氨基酸已得到更小環肽。由此得到的一系列環肽(表1-1)。

表1-1 ICAM-1/LFA-1阻斷肽

實驗結果證實,用C替換cIBR第一位的氨基酸殘基Pen得到的cIBR-1,其抑制T細胞黏附的活性與cIBR相似,但用D-Arg替換三位氨基酸殘基R(cIBR-1),則活性明顯升高。分別用K和E替換1和12位氨基酸,并改變成環方式,得到了cIBR-3。cIBR-3顯示出較強的生物學活性,甚至超過其母體cIBR。cIBR-4是在cIBR-1的基礎上加入了Leu殘基,而cIBR-5、cIBR-6、cIBR-7則是在cIBR-1的基礎上去掉了C端的某些氨基酸。cIBR-4抑制T細胞黏附的活性強于cIBR-1,cIBR-7的活性強于cIBR-1、cIBR-6,與cIBR-3、cIBR-4相當。2009年,Bimo AT等正式報道了cIBR-7,在cIBR的結構基礎上合成的寡肽cyclo(1,8)-CPRGGSVC。cyclo(1,8)-CPRGGSVC保留了關鍵基序PRGG,去除了C端的幾個氨基酸,與其母體cIBR相比,不但活性稍有提高,而且減小了體積,降低了疏水性,以便于利用疏水性藥物為載體進行投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赉县| 铜鼓县| 沂南县| 襄城县| 长沙县| 东乡县| 陈巴尔虎旗| 连城县| 鹿邑县| 长岭县| 武宣县| 无为县| 杨浦区| 武山县| 永善县| 东平县| 年辖:市辖区| 昭觉县| 弋阳县| 兴义市| 缙云县| 旬阳县| 奉化市| 新丰县| 台中县| 常山县| 龙里县| 通州区| 大田县| 当雄县| 万荣县| 六盘水市| 称多县| 光泽县| 瓦房店市| 东兰县| 双桥区| 四川省| 石阡县| 黄陵县| 贵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