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灸法的基本操作

第一節 施灸的材料

一、艾及艾制品

1.艾,是一種中藥,又稱醫草、灸草,自然生長于山野之中,我國各地均有生長,為菊科多年生灌木狀草本植物,葉似菊,表面深綠色,背面灰色有茸毛。以湖北蘄州產者佳,葉厚絨多,稱為蘄艾。艾葉有芳香性氣味。每年在農歷的四五月間,當艾草葉盛花未開時,采收新鮮肥厚的艾葉,放置日光下曝曬干燥,然后放在石臼中或其他器械中,反復搗爛壓碎,使之細碎如棉絮狀,篩去灰塵、粗梗及雜質,留下的柔軟純艾纖維,即成柔軟如棉的艾絨,其色淡灰黃,干燥易燃者為佳。艾葉經過加工,制成細軟的艾絨,有其他材料不可比擬的優點:其一,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燒;其二,燃燒時熱力溫和,氣味芳香,能竄透皮膚,直達深部。加之艾葉遍產各地,便于采集,價格低廉,所以幾千年來,一直為針灸臨床所應用。

艾葉的功用:性溫熱,味苦無毒,宣理氣血,溫中逐寒,除濕開郁,生肌安胎,利陰氣,暖子宮,殺蛔蟲,能通十二經氣血,能回垂絕之元陽。內服用治宮寒不孕、行經腹痛、崩漏帶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強壯元陽,溫通經脈,祛風散寒,舒筋活絡,回陽救逆。現代研究認為艾灸對于調動一切內在積極因素,增進機體防衛抗病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有溫養細胞,旺盛循環,增加抗體,改變血液成分,調整組織器官功能的作用。

艾絨的質量,對施灸的效果有一定影響。艾絨質量好,無雜質,干燥,存放久的效力高,療效好;反之則差。劣質艾絨,生硬而不易團聚,燃燒時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覺灼痛,難以忍受,且因雜質較多,燃燒時常有爆裂的弊端,散落燃燒的艾絨易灼傷皮膚,須加注意。

從艾葉的性能功用上也可以理解為何臨床以艾絨為主要灸用材料。《本草綱目》載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曰:“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元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渡窬慕浘]》亦說:“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用剛,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入臟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說明用艾葉作為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寒濕、回陽救逆等多方面的作用。

艾絨的新陳,對施灸的效果也有一定影響。新產艾絨內含揮發性油質較多,燃燒快,火力強,燃著后煙大,艾灰易脫落,易燒傷皮膚,故臨床上應用陳艾而不宜用新艾,在《本草綱目》上有:“凡用艾葉須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艾絨以陳久者為上品,陳艾優點是含揮發油少,燃燒緩慢,火力溫和,燃著后煙少,艾灰不易脫落,所以艾絨制成后需經過一段時期的干燥貯藏再使用為好。在《孟子·離婁上》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說明古人對艾的選擇已有相當豐富的經驗。

圖1 艾草與艾絨

2.艾制品

(1)艾炷:將艾絨做成一定大小的圓錐形的艾團,稱為艾炷,艾炷以壯為計數,每燃燒一個艾炷稱為一壯。

制作艾炷的方法:一般用手指搓捻,取適量的純凈陳久的艾絨,先置于手心中,用拇指搓緊,再放在平板上,以手拇、食、中三指邊捏邊旋轉,把艾絨捏成上尖下平圓底的圓錐體形狀。這種圓錐形體小,不但放置方便平穩,而且燃燒時火力由弱至強,患者易于接受。手工制作艾炷要求搓捻緊實,上下均勻,剔除粗梗及雜物,耐燃而不易爆裂。此外,有條件的可用艾炷器制作。艾炷器中有圓錐形空洞,洞下留一小孔,將艾絨放入艾炷器的空洞之中,另用圓棒直插孔內緊壓,即成為圓錐形小體,然后用針從艾炷器背面之小孔中將制成的艾炷頂出備用。用艾炷器制作的艾炷,艾絨緊密、均勻、結實,大小一致,更便于應用。

圖2 制作艾炷

根據臨床需要,艾炷的大小常分為三種規格。據歷代針灸醫籍的記載和臨床經驗,大者如蠶豆大小,中者為黃豆大小,小者為麥粒大小,皆為上尖下大的圓錐體,便于平放和點燃。為了便于臨床研究,準確掌握艾炷劑量的大小,故規定出標準艾炷,其艾炷底的直徑為0.8cm,艾炷高度為1cm,艾炷的重量約為0.1g,可燃燒3~5分鐘。此即為臨床常用的大型艾炷,中型艾炷為大型艾炷的一半大小,小型艾炷又為中型艾炷的一半大小。

圖3 各式艾炷

(2)艾條:又稱艾卷,指用艾絨卷成的圓柱形長條。根據艾絨內是否添加其他藥物,又可分為純艾條(清艾條)和藥艾條兩類,一般藥店有售,有時為了臨床特殊需要,可以按照規格自行制造。取制好的陳久純艾絨24g,平鋪在26cm×20cm質地柔軟疏松而又堅韌的桑皮紙上,將其卷成長20cm、直徑1.5cm、重24g的圓柱狀,松緊要適中,用膠水或糨糊封口而成。臨床常用的藥艾條是在每條艾絨中摻入肉桂、干姜、丁香、獨活、細辛、白芷、雄黃、蒼術、沒藥、乳香、川椒各等分的細末6g而制成。藥艾條的種類很多,并有許多特定的名稱,如太乙神針、雷火神針、百發神針、消癖神火針、陰證散毒針、念盈藥條等,其藥物成分不同,臨床適應范圍有異。另外,近年來還出現了無煙艾條,燃燒時不產生煙霧,適用于伴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清艾條

各種粗細清艾條

太乙神針

雷火神針

無煙艾條

圖4 各種艾條

二、其他灸材

臨床上除用艾作為施灸的材料外,還有其他一些物質可作為灸材,包括火燃類和天灸兩種。

1.火燃類

(1)燈心草:

為燈心草科植物燈心草的莖髓,我國各地均有分布。味甘、淡,性微寒,入心、小腸經。功能清心、利尿。因其可用以點油燈而得名,為燈火灸之材料。

(2)黃蠟:

即蜂蠟之黃色者。為蜜蜂科昆蟲中華蜜蜂等分泌的蠟質,經精制而成。味甘、淡,性平。功能收澀、止痛、解毒。為黃蠟灸之材料。

(3)桑枝:

為??浦参锷5哪壑?。味苦,性平,入肝經。功能祛風濕,通經絡,利小便,降血壓。為桑枝灸之材料。

(4)硫黃:

為天然硫黃礦或含硫礦物的提煉品。味酸,性溫。為硫黃灸之材料。

圖5 燈心草

(5)桃枝:

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嫩枝。味苦。為桃枝灸之材料。

(6)藥錠:

將多種藥物研末,和硫黃熔化在一起,制成藥錠(藥片),以之施灸,見之于文獻記載的有香硫餅、陽燧錠、救苦丹等。

(7)藥捻:

以多種藥物研末,用紫綿紙裹藥末,捻作線香粗細的條,作為施灸材料。

2.天灸(藥物貼敷法)

(1)毛茛:

為毛茛科植物毛茛的全草,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性味辛、溫,有毒。能退黃、截瘧、平喘。鮮品搗爛后,可敷于穴位,作毛茛灸。

(2)斑蝥:

為芫青科昆蟲南方大斑蝥或黃黑小斑蝥的干燥全體,產于河南、廣西、安徽、四川、江蘇等地。性味辛、寒,有大毒,入大腸、小腸、肝、腎經。本品含斑蝥素,對皮膚、黏膜有發赤、起皰作用,可作斑蝥灸以攻毒逐瘀。

(3)旱蓮草:

為菊科植物鱧腸的全草,產于江蘇、浙江、江西、廣東等地。味甘、酸,性涼,入肝、腎經。功能涼血止血,補益肝腎。鮮品搗爛或曬干研末,可作旱蓮灸。

(4)白芥子:

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種子,產于安徽、河南、山東、四川、河北、陜西、山西等地;性味辛、溫,入肺、胃經。功能利氣豁痰,溫胃散寒,通經止痛,散結消腫。其所含的芥子苷在水解后,對皮膚有較強的刺激作用。研末可作白芥子灸。

(5)甘遂:

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根,產于陜西、甘肅、山東、河南等地。性味苦、寒,有毒,入脾、肺、腎經。功能瀉水飲,破積聚,通二便。研末可作甘遂灸。

(6)蓖麻子:

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種子,我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性味甘、辛、平,有毒,入大腸、肺經。功能消腫、排膿、拔毒,潤腸通便。搗爛如泥膏狀可作蓖麻子灸。

(7)其他如吳茱萸、蔥白、馬錢子、巴豆霜等很多藥物也均可作灸法用。

毛茛

斑蝥

旱蓮草

白芥子

白芥子

甘遂

蓖麻子

蓖麻子

蔥白

馬錢子

巴豆霜

圖6 各種天灸材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东| 乐山市| 南京市| 广东省| 阳原县| 大宁县| 融水| 德昌县| 册亨县| 伽师县| 湘阴县| 嘉义县| 和平区| 华阴市| 顺平县| 仪陇县| 固安县| 公主岭市| 科技| 台湾省| 定安县| 株洲市| 精河县| 河北省| 秦皇岛市| 增城市| 平潭县| 乐安县| 怀化市| 东乡县| 边坝县| 永和县| 台江县| 峨眉山市| 龙海市| 石泉县| 东海县| 洛扎县| 五大连池市| 石柱| 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