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宋金元時期

宋金元時期,活血化瘀理論與實踐得到了進一步的整理提高,采用活血化瘀治療的方法得到廣泛應用,以活血化瘀為主的方劑大量涌現。
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婦人諸疾里記載了失笑散、蒲黃散、當歸散、牡丹散、紅花當歸散等許多活血化瘀方。宋代名醫陳言著《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該書對癥瘕積聚進行了詳盡的論述,并用三圣丸(赤芍、當歸、三棱、莪術、紅花)、小三棱煎(三棱、莪術、芫花)等理氣活血治療癥瘕積塊。宋·許叔微著《本事方》用彈丸(乳香、沒藥、五靈脂、麝香)活血化瘀治療癱瘓。
金·李東垣屬補土派,但也重視調氣血、通血脈,在《醫學發明·中風同墮墜論》中創立了著名的活血化瘀方劑-復元活血湯(柴胡、瓜蔞根、當歸、穿山甲、桃仁、紅花、大黃、甘草),“治從高墜下,惡血留于脅下,及疼痛不可忍者”。在《脾胃論》中以當歸活血散(川芎、青皮、槐花、荊芥穗、熟地、白術、當歸、升麻)活血化瘀治療腸癖下血,濕毒下血。張子和提出“氣血以流通為貴”,下法有“陳去而腸胃潔,瘀證盡而營衛昌,不補之中有補存焉”。
元·朱丹溪對情志致病十分重視,認為情志失調可以導致氣血失和而為病,指出“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并提出“蒼術、撫芎,總解諸郁,隨證加入諸藥”的理氣活血治療大法,創越鞠丸(川芎、醋香附、炒神曲、炒蒼術、炒梔子)活血化瘀為主治療諸郁。這說明情志疾病多存在血瘀的情況,應當合用活血化瘀的方法進行治療,這是對活血化瘀療法的又一發展,擴大了活血化瘀療法的使用范圍,對后世有很大影響。如《景岳全書》引《醫學統旨》疏肝解郁活血的代表方劑柴胡疏肝散(陳皮、柴胡、川芎、枳殼、芍藥、甘草、香附)就是丹溪思想的生動體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永县| 南靖县| 靖安县| 建瓯市| 防城港市| 太和县| 吴桥县| 遂平县| 台东市| 清河县| 汉川市| 合水县| 土默特右旗| 安龙县| 文成县| 民县| 资源县| 罗平县| 花莲市| 板桥市| 都兰县| 鄯善县| 五河县| 乃东县| 香港| 侯马市| 九江县| 京山县| 嵊州市| 长治县| 工布江达县| 阿瓦提县| 北碚区| 余江县| 布尔津县| 德阳市| 寻乌县| 佛学| 峨边| 旌德县| 周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