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十年磨一劍,得力于爐火純青

肥胖病,初見于《靈》 《素》等醫經典籍。《素問·通評虛實論》言:“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高梁之疾也。”《說文解字》云:“肥,多肉也,從肉從卪。”肥,肌肉豐滿之意。貴指食祿萬戶,車馬千乘之侯王之家。庖廚犧牲,膾不厭細的豪門貴族富戶,易患內消伏熱,中風跌仆偏枯諸疾,演變而滋生痿、厥、氣滿、發逆等頑疾,生動真切。然不若今時已滋生成全球三大流行病種之一。其對人類健康之危害,對國際社會增加經濟之負擔,已無異于洪水猛獸,勢不可擋。以其人體造成的多種代謝紊亂,又成為心血管疾病的易患因子,西方有識之士,命其名為“死亡四聯癥”,不以為過。然而世界衛生組織將肥胖視做一種疾病,不過30年光景。余自1992年涉足糖尿病領域,僅僅20余年,診治糖尿病伴有肥胖病者,約近30%左右,此情此景使我觸目驚心!1994年3月由我主編的《中西醫結合糖尿病學》,已辟有“肥胖與糖尿病”一章。2001年6月3日,中國人群肥胖與疾病危險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我有幸親與其盛:大會公布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肥胖總會分析報告。據分析結果,大會建議對中國人肥胖重新定義:中國人的體重指數(BMI)>24為超重,>28為肥胖,男性腰圍應在85cm以內,女性腰圍應在80cm以內,否則就是肥胖。經過十數年的臨床實踐,細心觀察,用心揣摩,發現肥胖群體,無一非苦心志而享口福的富裕階層人士,與《素問·通評虛實論》的論述如出一轍。苦心志者,言其人謀慮籌劃,日以繼夜,工其心計,勞其心思,耗其心血,損其心體;又心神過用,暗吸腎陰,坎水日漓,龍雷震蕩,虛焰上浮,灼津傷液,煉液成痰,痰濁壅盛,三焦通路阻遏,經隧脈絡焉得暢行,堆阜臟腑之間,形體臃腫,行為笨拙,大腹垂腴,而成肥胖累贅,正合經旨“至虛有盛候”之旨趣。余屢言肥胖乃體虛病實之候,其意在此。享口福者,言企業商貿風云人物,交際應酬,宴請往還,膏腴不節,醇酒無度,戕傷脾胃生生之氣,納多運滯,積濕生痰,清氣不升,痰濁不降,濕郁痰凝,氣血津液焉得暢行,五臟精華之血,變生成為敗濁,何以奉養五臟六腑,腦髓筋骨,四肢百骸,則人身之智慧聰明,生意經營,事業規劃,計將安出。此由“實而致虛”,與經旨“大實有羸狀”名異而實同。治此等體虛病實,久久纏綿之證,最為犯難。以其濕痰瘀濁壅阻三焦道路,經隧脈絡頓失流暢浚通,妨礙人體氣血之運行,矧濕為黏膩之邪,最難驟化,須借辛香氣味,宣暢氣機,俾氣化濕亦化之意,更須芳香之品,辟穢化濕,甘淡之味,驅濕下行,三者各展其長,而奏上下分消之勢。又痰與濁,較之濕邪又深入一層,以其質重氣穢,其勢更難收拾,蓋痰與濁屬陰霾之邪,最須辛香燥烈之品,推蕩攻逐,但痰濁乃氣血津液所化,其病體里真已虛,辛香燥烈之品,最易劫津傷血,相互掣肘,左右為難。是以滌痰之品,須選辛滑流利之品,如陳海蜇、地栗、竹瀝、生姜汁、陳膽星、天竺黃、川貝母、竹茹、炒枳實、制半夏、化橘紅、石菖蒲、廣郁金、明礬、白芥子、青皮、檳榔之屬,庶滌痰而不傷津血,方如雪羹、菖蒲郁金、加味二陳、溫膽、滌痰之類;化濁之品,取甘淡之味,如土茯苓、綿萆薢、云茯苓、冬葵子、土牛膝、虎杖等分清化濁之品,使濁邪從小腸火府而下泄;更須借芳香化濁之品,芬芳馥郁,激濁揚清,如金銀花、合歡花、綠萼梅、滁菊花、生槐米、凌霄花、玫瑰花、茉莉花、佛手花、代代花、厚樸花等味,諸花氣味芳香,質輕上揚,疏氣機而辟穢濁,但無耗氣傷津之弊,方如六花絳覆湯之類。疏瘀之品,須早早投入,貫徹始終,以免脈絡瘀阻,藥如參三七、生炒蒲黃、茜草、藕節、荷葉、茅根等品,既可疏瘀通絡,又可涼血止血,俾血無凝著,氣可貫通,乃中醫之優勢之一。此言肥胖病治標化濕,滌痰,化濁,疏瘀之大概。治本之法,注重心脾兩臟,治須把握心主血脈,又主藏神之主旨。選用百合地黃湯,百合清心潤肺,生地滋陰養血,補心體而養心血,心神安泰,庶無龍雷震蕩之虞。甘麥大棗湯,稼穡作甘,補中土而緩肝急,以肝為百病之賊,肝氣舒鬯,肝火、肝風寧靜,自可身心康豫矣。如見心火上炎,加川連苦寒直折,正合《千金》黃連丸法度,生地補心體,黃連瀉心用;若見相火亢炎,加川柏、知母等以靖龍雷,既合百合知母湯滋陰泄熱法度,又寓知柏地黃丸之意,此經方化裁之妙,不言自喻。補脾之法,無過于資生丸,既有參苓白術之從容和緩,又有山藥、蓮肉、扁豆、薏苡之淡養胃氣,微甘養脾陰之秘訣,為補中緩急之不二法門,如見中氣怯弱、肢懈便溏者,復入大補元煎鼓舞中氣,若現胃津干涸,口干虛煩舌光者,參入養胃湯甘涼益胃,生津潤燥。王道無近功,多用自有益。貴在堅持,不可稍事松懈,以免病情反復,藥餌而外,尚須開心逸志,睡眠充足,切戒酒、肉二兇魔,毋忘植物可溶纖維。治此等體虛病實之證,不可計較時日,決非一蹴而就,醫者須曉之于理,耐心開導,病者須謹記醫囑,醫患同心同德,堅持不懈,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何懼肥胖病證,諸驗案以見希望!
按:《肥胖病的中醫辨治》第一稿中,第二章分四節:一、肥胖病流行病學資料回顧;二、肥胖病細胞分子學信息;三、肥胖病診斷;四、肥胖病防治策略。
第二稿定稿時,考慮流行病學資料,隨著時間推移而迅速改變,筆之于書,無異刻舟求劍,不足為訓,故刪去;細胞分子學研究,肥胖病與糖尿病、肥胖病與代謝綜合征中已有詳細介紹,不再重復;診斷、防治策略在肥胖病與糖尿病、肥胖病與代謝綜合征二章中已十分具體,若再費筆墨,顯得煩瑣重復,故將第二章內容,改成筆者十數年臨床實踐之實錄,或有助于讀者之參考耳。

(丁學屏 撰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安县| 曲麻莱县| 萨嘎县| 张北县| 江门市| 登封市| 台安县| 无为县| 南部县| 西和县| 承德市| 应城市| 韩城市| 闵行区| 漯河市| 敦化市| 浦城县| 阆中市| 碌曲县| 石阡县| 西吉县| 阳城县| 鹤壁市| 博爱县| 增城市| 巫山县| 东兴市| 许昌市| 金山区| 白河县| 阳山县| 大同县| 梅州市| 保亭| 保定市| 正阳县| 沙湾县| 宜兴市| 义马市| 阳朔县| 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