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黃芩湯證、黃芩加半夏生姜湯證

1.臨證原理
同少陽病,與太陽、陽明病有關(guān)。
2.方劑簡介
(1)意義:
本方是《傷寒論》治療少陽郁火,下迫陽明,或郁火擾胃,胃氣上逆(嘔吐)證的名方,后世多有發(fā)展。
(2)組成:
即黃芩湯(黃芩、白芍、大棗、甘草加半夏、生姜而成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3)功用:
清熱止利,和胃降逆。
(4)主治:
《傷寒論》經(jīng)文第172條曰:“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
3.辨證論治
以《傷寒論》經(jīng)文第172辨證論治如下:
依據(jù)臨證原理,確定“自下利者”,“若嘔者”為主癥,“太陽與少陽合病……與黃芩湯……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為合病,以方測證。
“自下利者”,乃由少陽火郁,邪熱內(nèi)迫陽明,下趨大腸,而致下利?!叭魢I者”,由于少陽郁火,干擾胃腑,胃氣上逆為之;“太陽與少陽合病”,是指兩經(jīng)同時發(fā)病,當以少陽受邪為主,自下利為主癥;“與黃芩湯”以方測證,當知為熱利證;“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以方測證,當知為少陽郁熱,迫胃上逆(嘔吐)證。
所以綜上、合病、以方測證,可以確定“自下利者,若嘔者”為少陽郁火下迫陽明(下利)證,胃氣上逆嘔吐證。
病證已明,論治有據(jù),清熱止利,和胃降逆,自然而生,方選黃芩湯,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4.臨證筆錄
下利赤白證
么某,男,25歲。初診,1982年5月6日。
病史:
患者體質(zhì)素虛,易發(fā)胃腸疾病,時值夏季,蒼蠅滋生。難免吃蒼蠅污染之食品,患得痢疾,低熱不退,惡心嘔吐,臍周疼痛,里急后重,下利膿血,肛門灼熱,日十余行。病人愿服中藥,因無副作用。
中醫(yī)檢查:
急性病容,望舌苔黃膩,舌質(zhì)紅,切脈滑數(shù)。證乃胃腸素虛,感染蠅毒,正氣與濕熱相摶,形成膿血大便。治以清熱止利,和胃降逆。選方:黃芩加半夏生姜湯。擬方:黃芩12g、白芍10g、甘草6g、大棗5枚、半夏9g、生姜6g。水煎三劑。服完下利膿血,里急后重,腹痛減輕,發(fā)熱已退。為防復(fù)發(fā),予香連丸3g,每日兩次。
心語:
改革開放以前,人們喜用香連丸,治療痢疾效果亦很好,物美價廉,最適合一般群眾。
阿米巴痢疾
孫某,男,35歲。初診:2004年8月16日。
病史:
患者臍周疼痛,里急后重,下痢膿血,日行15次,低熱(37.5℃)不退,飲食不進。患者愿看中醫(yī)。
中醫(yī)檢查:
望舌苔薄膩,舌質(zhì)淡白,切脈沉而弱,按腹痛劇。醫(yī)院找到阿米巴原蟲,診斷無疑。中醫(yī)從《傷寒論》理論看,是少陽郁火,下迫胃腸或胃氣上逆(下利或嘔吐)證,治予清熱止利,和胃降逆,選方:白頭翁湯加減。擬方:白頭翁15g、川連10g、黃芩12g、甘草6g、白芍10g、木香6g、半夏9g。水煎服,三劑服完。下痢膿血減輕,腹痛亦輕。上方續(xù)服十劑,諸癥皆愈。
心語:
《傷寒論》經(jīng)文第371條曰:“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北緱l熱利是指熱性痢疾,即《內(nèi)經(jīng)》所謂腸澼。下重與熱利常常并見,為辨證要點。是由于邪熱下迫大腸,穢氣郁滯所致。據(jù)試驗研究,白頭翁可以治療阿米巴痢疾。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结县| 鹿邑县| 澜沧| 扎鲁特旗| 德保县| 泸水县| 渭源县| 拜城县| 汉中市| 游戏| 宁夏| 湘潭市| 清丰县| 七台河市| 唐海县| 紫云| 丁青县| 平果县| 平和县| 香格里拉县| 图木舒克市| 策勒县| 四会市| 溧水县| 河西区| 崇阳县| 克什克腾旗| 清涧县| 翼城县| 来凤县| 乳源| 青州市| 吴桥县| 德阳市| 贵阳市| 房山区| 黑河市| 长沙市| 普安县| 西昌市| 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