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十棗湯證

1.臨證原理
同太陽病。
2.方劑簡介
(1)意義:
本方是《傷寒論》治療懸飲證的名方,后世多有發展。
(2)組成:
由芫花、甘遂、大戟、大棗四味藥而成。
(3)功用:
攻逐水飲。
(4)主治:
《傷寒論》經文第152條曰:“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3.辨證論治
以《傷寒論》經文第152條辨證論治如下:
依據臨證原理,確定“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為懸飲主癥;“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干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棗湯主之”,為太陽中風,治而不當、性癥、病理、以方測證。
“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為懸飲主癥,由于素有懸飲,飲停胸脅,氣機不利而為之。“太陽中風,下利,嘔逆”,由于治療不當,引動內里之飲邪,在下漬于腸則下利,在上水飲逆于胃,胃氣上逆故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由于太陽中風,復加內里飲邪,實為表里同病,宜先解表,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發作有時”, 汗出即微微汗出,正邪相爭則發作有時;“頭痛”,由于飲邪上逆,蒙蔽清竅而為之;“干嘔”,由于飲溢于胃,胃氣失和而上逆而為之;“氣短”,因水飲迫肺,肺氣不利而為之;“汗出不惡寒者”,此為太陽中風證之征;“此表解里未和也”因為汗出不惡寒者為表解,內有懸飲為里不和;“十棗湯主之”,以方測證,當為飲證(懸飲)。
所以綜上太陽中風治而不當、性癥、病理、以方測證,可以確定主癥為懸飲證。
既然病證已明,論治自然有據,治則應為攻逐水飲。方以十棗湯主之。
4.臨證筆錄
肝硬化腹水
徐某,男,65歲,農民。
病史:
肝硬化十年,反復腹水半年,腹水逐漸增多,至目前腫大如鍋底,叩之無移動性鼓音,全為實音。腹圍115cm,目黃無光,面色灰黃。舌苔淡白,舌質暗紅。因腹水曾多次住院醫治,暫時好轉而出院。腹水越抽增長越快,漸漸危及生命,呼吸微弱,納食甚少。
中醫檢查:
當前治療的重點是要清除或減少腹水。已經不可能正常服用湯劑,只好服用丸劑。選方:十棗湯。擬方:芫花3g、大戟3g、甘遂3g、大棗3g。上藥研末,4g,每日三次。服藥后,腹部隱痛,但可耐受。當晚解下大量稀便,腹部變軟,喝一杯小米粥,接著又解下稀便兩三次。次日續服一劑,仍解下大量稀便。為防虛脫,高麗參3g研粉沖服,日兩次。患者腹部逐漸變軟,肚臍腹圍105cm,縮小10cm,病人十分高興。此后,每到腹水壅肺時,便自配十棗湯,自服有效,聽說患者又活五年多。
心語:
十棗湯治療各種腹水確有效,但不可久服,它能緩解病人痛苦。醫者,有三大天職,一是治愈疾病,二是減少病人疾苦,三是告訴患者養生之道。
全身水腫證
鐘某,男,58歲。
病史:
全身水腫3年,開始腹部脹滿,納后加重,大便秘結,小便量少,服黑白丑無效,漸成水腫,遍及全身,以腹為重。縣醫院檢查診斷為腹水;需要住院。患者家屬再三考慮,決定看老中醫。
中醫檢查:
腹部低位叩之實音,腹部高位叩之鼓音。舌苔薄白,舌質淡水濕,切脈沉小弦,重按無力。證乃肺脾腎陽氣不振,水濕不運,聚于腹腔,溢于肌表。因為濕為陰邪,宜于通陽利水。又因腫勢嚴重,選方:十棗湯加桂枝通陽利水。擬方:芫花3g、大戟3g、甘遂3g、大棗5g、桂枝10g。一劑服完,大便連泄三四次,當晚腹軟,喝小米粥一碗。為鞏固療效,前方又配一劑,服完連泄水四五次,腹水大退,納谷增多。囑其家屬,若頭暈心慌出汗量多,可口服紅參3g細粉。
心語:
十棗湯不可自配應用,以免意外。更不可以自己加大劑量,須在醫生指導下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乡县| 得荣县| 方山县| 偃师市| 乐昌市| 科技| 平远县| 富源县| 闵行区| 理塘县| 宜兴市| 吉首市| 东城区| 开鲁县| 余江县| 枝江市| 巩义市| 淮阳县| 瑞丽市| 正阳县| 荆州市| 金华市| 黑山县| 杭锦后旗| 怀来县| 正定县| 久治县| 成都市| 秦安县| 保山市| 上林县| 偃师市| 宝坻区| 临武县| 依兰县| 寿光市| 广西| 菏泽市| 秦安县| 绥中县| 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