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入《傷寒論》之門
- 溫興韜
- 1029字
- 2020-02-16 13:31:37
序一 黃煌序
溫興韜醫師研究經方、推廣經方已經多年了。他發現經方的經歷,與其說是一次偶然聽了我講座,讓他打開了思路,倒不如說是他多年上下求索的結果。溫興韜醫師好讀書,金元明清各大家的著作無不瀏覽,近現代各名醫的經驗驗方也勤于筆記,臨床上亦有取效之時,但為何有效?效果如何重復?規律如何把握?他依然心中無底,因此苦惱多時。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發現經方后,他研讀仲景原文,立足六經方證,勤于臨床,才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那種喜悅,常常透露在他與好友交流時的言語舉止中,浸透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間。確實,只有經過黑暗的人,才懂得光明的珍貴;只有在中醫求索之路上苦悶困惑的人,才能體會學習經方后的那種酣暢,那種清爽。
溫興韜醫師為人熱情慷慨,在學術上也是這樣。近20年來,他寫了不少有關經方的文章,談經驗,談體會,談學習方法,不少文章在網絡上發表后,引起同行的共鳴,影響了許多后來人。這本書是他多年研讀經典、學習經方的體會匯總,其中有對中醫教科書的反思,有對經方方證的認識,有對中醫思維模式的探索,有讀《傷寒論》原文的心得,有他走上經方之路的歷程,還有許多鮮活獨到的臨床經驗。他的文章思想理論性強,文字也通俗易懂,猶如相對而晤,聽其娓娓道來。相信這本書一定能得到中醫院校學生以及初入臨床的青年中醫們歡迎。
經方是經典之方。經方蘊含著前人認識人體、治療疾病的思想方法,記錄著中華民族使用天然藥物的經驗結晶,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方方小藥少,可以說不花錢能治病,花小錢治大病。經方方證明確,是中醫臨床的規范,經方不繼承,中醫學的人才培養則出現缺陷。經方語言質樸,是中醫思維的象征和符號,經方蘊含了中醫治病的經驗和事實,經方不研究,中醫學術就無法進步和發展,與現代科學的融合就缺乏了接口。經方流傳幾千年,是中華民族的原創,是中醫學的核心技術。但是,這幾十年來,《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彰而不顯,經方也隱而不露。我國中醫界雜方大方充斥,不會用經方,不想用經方的現象十分普遍。制藥行業熱衷于引進國外新藥,對傳統經方制劑表情淡漠。昂貴的保健品、滋補品大行于市,而經濟實惠且治病救人的經方卻悄然無聲。這種現象,凡是有良心的中醫人是看不下去的。這些年,像溫興韜醫師這樣的有識之士很多,他們從困惑中醒悟,從苦惱中奮起,義無反顧地實踐經方、推廣經方,這是中醫界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為他們的成長而高興!我為中醫界的思想復蘇而欣喜!
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
黃煌
2017年金秋于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