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風濕免疫系統疾病護理常規

一、一般護理常規
1.休息 急性期臥床休息,保持關節功能位,進行適當的關節活動,防止關節肌肉萎縮。
2.飲食 給予患兒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鼓勵患兒多飲水。
3.預防感染 病室定時通風,與感染性疾病患兒分室居住,減少探視,注意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4.加強皮膚護理 保持被褥平整、柔軟、無渣屑;有皮疹的患兒,需注意觀察皮疹的變化,保持皮膚清潔,衣物柔軟,避免患兒搔抓,防止感染。
5.病情觀察 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意識變化;有關節損害的患兒要觀察關節疼痛及受累的程度;有皮疹的患兒要觀察皮疹的部位、形態及皮損的程度。
6.用藥的護理 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是治療風濕免疫疾病的主要藥物,要遵醫囑用藥,同時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和療效。應用糖皮質激素患兒,需監測血壓,注意有無腹痛、嘔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癥狀,并與感染患兒分室居住,預防交叉感染;應用免疫抑制劑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肝腎功能損害、口腔潰瘍、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也可引起口腔真菌感染,應注意口腔護理,同時監測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
7.做好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護理。
8.健康教育 指導家長合理安排飲食,適當戶外鍛煉,增強體質;定期門診復查,遵醫囑服藥,不得自行減量或停藥。

(張炎 張克玲)

二、幼年類風濕關節炎
【護理評估】
1.評估患兒的年齡、疾病史;是否存在營養不良。
2.評估臨床表現 患兒有無發熱,發熱的熱型、程度、伴隨癥狀等;皮疹的形態、部位、相關因素;評估關節的活動情況,有無關節腫痛和晨僵。
3.了解實驗室檢查結果 如血常規、血沉、自身抗體,以及輔助檢查如關節X線檢查。
4.評估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與社會支持系統。
【護理措施】
1.遵循一般護理常規。
2.發熱的護理 密切監測患兒體溫變化,注意熱型,觀察發熱時有無乏力、食欲缺乏、肌肉酸痛等,觀察發熱時有無皮疹和關節痛;發熱時給予物理降溫,有皮疹的患兒忌用酒精擦浴,必要時遵醫囑給予藥物降溫;降溫后及時為患兒擦拭皮膚、更換衣物,防止受涼。
3.皮疹的護理 觀察患兒皮疹的變化,保持皮膚清潔,衣物柔軟,有皮疹時避免患兒搔抓,防止感染。
4.受損關節的護理 急性期臥床休息,維持關節功能位,關節疼痛可以進行溫水浴或局部熱敷以減輕疼痛,也可以教患兒放松、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緩解疼痛;急性期過后盡早開始康復訓練,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被動活動,后主動活動,如運動后關節疼痛、腫脹加重,應暫時停止運動。
5.用藥的護理 遵醫囑用藥,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和療效。應用非甾體解熱鎮痛抗炎藥,需注意胃腸道反應,必要時飯后服藥;應用免疫抑制劑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肝腎功能損害、口腔潰瘍、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也可引起口腔真菌感染,應注意口腔護理,同時監測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應用糖皮質激素患兒,需監測血壓,注意有無腹痛、嘔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癥狀,并與感染患兒分室居住,預防交叉感染;靜脈注射生物制劑的患兒要密切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嚴格控制輸液速度,注意患兒有無發熱、頭痛及過敏反應等;皮下注射生物制劑應密切觀察注射部位有無疼痛、紅斑和局部皮疹,注射當天應避免洗浴,用藥后如有皮膚瘙癢或皮疹不可搔抓,以免引起皮膚破潰感染。
6.病情觀察
(1)監測生命體征,觀察熱型和皮疹情況。
(2)觀察關節受損情況,關節有無腫脹、畸形,關節受損累及指(趾)關節時,呈梭形腫脹,累及頸椎可致頸部疼痛和活動受限,累及髖關節可致股骨頭壞死,發生永久性跛行。
(3)觀察患兒有無視力障礙,對已經發生虹膜睫狀體炎的患兒,要盡早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健康教育】
1.向患兒及家長解釋本病的相關知識和護理要點。
2.指導家長和患兒做好受損關節的功能鍛煉,鼓勵患兒參加正常的活動和學習,以增強其自信心。
3.指導家長嚴格按醫囑服藥,禁止隨意改量或停藥,向家長詳細說明不遵醫囑服藥可能出現的嚴重后果,提高家長的重視程度。

(張炎 張克玲)

三、巨噬細胞活化綜合征
【護理評估】
1.評估患兒的年齡、疾病史;是否患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川崎病等疾病。
2.評估患兒的臨床表現 患兒有無發熱、乏力、皮疹、淋巴結腫大、腹痛、食欲減退等;有無皮膚瘀點、瘀斑、鼻出血等;有無多器官受累的情況,如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循環系統等。
3.了解實驗室檢查結果 如血常規、血清鐵蛋白、凝血功能、肝功能、血沉等。
4.評估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與社會支持系統。
【護理措施】
1.遵循一般護理常規。
2.休息與飲食 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避免運動。保證足夠營養,必要時靜脈補充營養物質。
3.發熱的護理 定時測量體溫,觀察熱型和伴隨癥狀如乏力、寒戰、肌肉關節疼痛;高熱時給予溫水擦浴、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溫,或遵醫囑給予藥物退熱;發熱伴畏寒、寒戰、肢端涼、皮膚發花等表現時應注意為患兒保暖。
4.皮膚黏膜及口腔的護理 給患兒穿著柔軟、舒適、透氣性好的棉質衣物,每日用溫水擦拭患兒皮膚,特別是高熱出汗皮疹的患兒;及時為患兒修剪指甲,避免抓傷皮膚;保持患兒口唇濕潤,用生理鹽水清潔口腔,口腔黏膜有潰爛時,遵醫囑涂藥。
5.用藥的護理 遵醫囑用藥,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輸注紅細胞或新鮮全血時注意規范操作,避免輸液不良反應的發生;應用糖皮質激素患兒,需注意監測血壓,注意有無腹痛、嘔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癥狀,并與感染患兒分室居住,預防交叉感染。
6.病情觀察 嚴密觀察患兒的面色、精神狀態、生命體征;觀察并記錄皮疹、關節疼痛紅腫的情況;觀察患兒有無頭痛、定向障礙、易激惹、肌張力增高或降低、失明、顱內壓升高等神經系統受累的癥狀;有無呼吸困難、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統的癥狀;有無血尿、蛋白尿、少尿、無尿等泌尿系統的癥狀;有無心律失常、心包炎、心肌炎等循環系統的癥狀。
【健康教育】
1.向患兒及家長解釋本病的相關知識和護理要點。
2.指導合理飲食,適當鍛煉。
3.定期門診復查,遵醫囑服藥,不得自行減量或停藥。

(張炎 張克玲)

四、幼年強直性脊柱炎
【護理評估】
1.評估患兒的年齡、疾病史、家族史;發病前有無外傷、勞累、感染或休克。
2.評估患兒的臨床表現 患兒有無厭食、低熱、乏力體重減輕;有無關節腫脹疼痛;關節受累的程度。
3.了解輔助檢查結果 如X線、CT檢查。
4.評估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與社會支持系統。
【護理措施】
1.遵循一般護理常規。
2.休息 疾病活動期注意休息,睡硬板床,低枕或去枕睡眠,保持脊柱的生理彎曲;疾病靜止期鼓勵患兒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
3.飲食 給予患兒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當患兒食欲低下時給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鼓勵患兒多飲水。
4.受損關節的護理 疼痛明顯的患兒多給予關心照顧,解決患兒因為行走不便帶來的困難。協助患兒取舒適臥位,指導患兒保持正常的姿勢及功能體位,避免關節畸形,采用放松療法,讓患兒聽音樂、看書、看電視等,以轉移注意力,緩解疼痛。
5.用藥的護理 遵醫囑用藥,注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非甾體解熱鎮痛抗炎藥可引起惡心、嘔吐、上腹疼痛等消化系統癥狀,患兒癥狀嚴重時應及時告知醫生;應用生物制劑密切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嚴格控制輸液速度,注意患兒有無發熱、頭痛及過敏反應等。
6.病情觀察
(1)觀察患兒用藥后的反應。
(2)觀察患兒活動情況,防止意外發生。
【健康教育】
1.向患兒及家長解釋本病的相關知識和護理要點。
2.告知患兒及家長預防感染的重要性,治療期間避免到公共場所,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合理飲食,提高自身抵抗力。
3.指導患兒進行有效的功能鍛煉,針對患兒的癥狀特征,為患兒制訂適合自己的運動計劃;幼年強直性脊柱炎首先侵犯下肢各關節,因此應注意下肢關節的功能訓練,以最大限度地維持大關節的功能,如髖、膝關節的屈伸、內旋、外展等運動;髖關節的功能訓練,采用較大幅度的起蹲活動;下肢肌肉可行推拿、按摩或用固定自行車等鍛煉,以強化下肢的肌力。
4.指導患兒及家長遵醫囑服藥,不得自行減量或停藥,出院后定期復查。

(張炎 張克玲)

五、系統性紅斑狼瘡
【護理評估】
1.評估患兒的年齡、疾病史、家族史。
2.評估患兒的臨床表現 患兒有無發熱,發熱的熱型、伴隨癥狀;皮疹的類型、分布及誘發因素;關節疼痛的程度、變化;有無心臟雜音、心律失常;有無血尿、蛋白尿等以及全身各個系統的并發癥。
3.了解實驗室檢查的結果 如血常規、血沉、肝腎功能檢查、免疫學檢查等。
4.評估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與社會支持系統。
【護理措施】
1.遵循一般護理常規。
2.休息 急性期臥床休息,減少機體消耗和預防并發癥;緩解期適當活動,但應避免重體力勞動。
3.飲食 給予患兒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增強光敏感作用的食物(無花果、芹菜、蘑菇、香菇等);腎臟受損時給予低蛋白低鹽飲食;消化系統受損時給予低脂無渣飲食。
4.發熱的護理 監測體溫變化,觀察熱型和伴隨癥狀,及時采取降溫措施如溫水擦浴、冰袋物理降溫,必要時遵醫囑藥物降溫,鼓勵患兒多飲水;及時更換汗濕的衣物和床單,以免受涼。
5.皮膚的護理 忌用對皮膚刺激的堿性肥皂、化妝品等,避免日照,在戶外活動時可戴寬邊帽,穿長袖衣服;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遵醫囑涂藥。
6.關節疼痛的護理 協助患兒取舒適臥位,指導患兒保持正常的姿勢及功能體位,避免關節畸形,采用放松療法,讓患兒聽音樂、看書、看電視等,以轉移注意力,緩解疼痛。
7.預防感染 病室定時通風,減少探視,注意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8.病情觀察: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觀察皮膚損害的情況,有無血尿、蛋白尿、水腫、心前區疼痛、咳嗽、胸痛、嘔吐、血便及黃疸等多系統受累的情況。
9.用藥的護理 遵醫囑用藥,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和療效。應用糖皮質激素患兒,需監測血壓,注意有無腹痛、嘔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癥狀,并與感染患兒分室居住,預防交叉感染;免疫抑制劑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肝腎功能損害、口腔潰瘍、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也可引起口腔真菌感染,應注意口腔護理,同時注意監測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
【健康教育】
1.向患兒及家長解釋本病的相關知識和護理要點。
2.避免去公共場所,居室內應有窗簾遮光,戶外活動時戴寬沿帽或使用遮陽傘,避免紫外線直接照射,注意保暖,避免勞累。
3.定期門診復查,遵醫囑服藥,不得自行減量或停藥。

(張炎 張克玲)

六、多發性肌炎和皮肌炎
【護理評估】
1.評估患兒的年齡、疾病史,近期有無病毒感染。
2.評估患兒的臨床表現 患兒有無發熱、乏力、食欲減退;有無肌痛、肌無力、不能蹲立、上下樓困難、肩部疼痛等;有無飲水嗆咳、呼吸困難;有無皮疹以及皮疹的部位和皮損的程度。
3.了解實驗室檢查結果(如血沉、免疫學檢查等),以及輔助檢查如肌電圖、肌肉活檢等的結果。
4.評估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與社會支持系統。
【護理措施】
1.遵循一般護理常規。
2.休息 急性期臥床休息,可以做簡單的關節和肌肉的被動活動,以防止肌肉萎縮,不鼓勵主動活動;恢復期可以適量輕度活動,動作不宜過快,幅度不宜過大。
3.飲食 給予患兒清淡易消化、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軟質食物;咽部肌肉受累的患兒,可引起吞咽困難,進食時宜取半臥位或坐位,給予半流質飲食,宜少量多餐,進食速度不可過快,必要時給予鼻飼。
4.根據肌力恢復程度,逐漸增加活動量,每日進行溫水浴,輕輕按摩肌肉,以減慢肌力下降的速度,延緩肌肉萎縮。
5.用藥的護理 遵醫囑用藥,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和療效。應用糖皮質激素患兒,需監測血壓,注意有無腹痛、嘔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癥狀,并與感染患兒分室居住,預防交叉感染;免疫抑制劑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肝腎功能損害、口腔潰瘍、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也可引起口腔真菌感染,應注意口腔護理,同時監測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
6.病情觀察 觀察患兒有無呼吸困難、嗆咳等呼吸肌受累的情況,一旦出現立即遵醫囑給予呼吸機輔助通氣,并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發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健康教育】
1.向患兒及家長解釋本病的相關知識和護理要點。
2.指導家長給予患兒營養飲食;告知患兒及家長保持及恢復肌肉功能的重要性及功能鍛煉的方法,肢體鍛煉在患兒能耐受的情況下循序漸進地進行。
3.遵醫囑用藥,不可隨意減量或停藥,以免引起病情加重;堅持專業門診隨診。

(張炎 張克玲)

七、大動脈炎
【護理評估】
1.評估患兒的年齡、疾病史、家族史;有無結核病史。
2.評估患兒的臨床表現 患兒有無疲乏、發熱、食欲缺乏、體重下降;有無頭痛、頭暈、暈厥、視力減退、肱動脈或股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3.了解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等以及輔助檢查如X線、血管造影、多普勒血流圖等的結果。
4.評估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與社會支持系統。
【護理措施】
1.遵循一般護理常規。
2.休息 疾病活動期、有腦部缺血癥狀及嚴重高血壓的患兒臥床休息,減少活動;避免體位突然變動而加劇頭昏及血壓改變;恢復期逐漸增加活動量,防止肌肉失用性萎縮和靜脈血栓。
3.飲食 給予患兒低脂、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的清淡飲食;合并腎功能不全的患兒給予低蛋白低鹽飲食。
4.用藥的護理 遵醫囑用藥,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和療效。應用糖皮質激素患兒,需監測血壓,注意有無腹痛、嘔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癥狀,并與感染患兒分開,預防交叉感染;免疫抑制劑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肝腎功能損害、口腔潰瘍、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也可引起口腔真菌感染,應注意口腔護理,同時監測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
5.病情觀察
(1)觀察皮膚溫度、顏色,每日定時測量血壓,比較患肢與正常肢體血壓差異及脈搏搏動情況。
(2)注意患肢血液循環變化狀況及有無疼痛寒冷及感覺異常等。
(3)如患兒出現頭痛、眩暈或暈厥等腦缺血癥狀,應置患者平臥位并立即通知醫生;如患兒有明顯腦供血不足和嚴重高血壓,則需外科血管重建術治療。
【健康教育】
1.向患兒及家長解釋本病的相關知識和護理要點。
2.指導合理飲食,適當鍛煉。
3.定期門診復查,遵醫囑服藥,不得自行減量或停藥。

(張炎 張克玲)

八、干燥綜合征
【護理評估】
1.評估患兒的年齡、疾病史。
2.評估臨床表現 患兒有無眼干、異物感、視力模糊、畏光、紅腫;有無口干、口渴、唇干、咀嚼困難及吞咽困難等。
3.了解實驗室檢查如免疫學檢查、血常規的結果,以及輔助檢查如角膜染色、腮腺造影等的結果。
4.評估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與社會支持系統。
【護理措施】
1.遵循一般護理常規。
2.飲食 多進食滋陰養液、生津潤燥的食物,宜吃清淡、富含維生素的新鮮瓜果蔬菜;避免辛辣的食物;少吃油炸、肥膩食物;鼓勵患兒多飲水。
3.對癥護理
(1)眼部干燥的護理:協助并指導患兒保持眼部清潔衛生,避免用眼過度和強光刺激;遵醫囑使用人工淚液滴眼。
(2)口腔干燥的護理: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口腔真菌感染,定期口腔檢查。
(3)鼻腔干燥的護理:可用液體石蠟涂鼻,保持鼻腔濕潤,禁止用手摳鼻,以免引起鼻腔出血。
(4)皮膚干燥的護理:保持皮膚清潔,穿柔軟純棉的衣物,經常更換,洗浴后涂護膚霜,保持皮膚濕潤。
4.用藥指導 遵醫囑用藥,并觀察藥物不良反應。應用糖皮質激素患兒,需監測血壓,并與感染患兒分室居住,預防交叉感染;免疫抑制劑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肝腎功能損害、口腔潰瘍、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也可引起口腔真菌感染,應注意口腔護理,同時監測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
【健康教育】
1.向患兒及家長解釋本病的相關知識和護理要點。
2.指導合理飲食,適當鍛煉,增強抵抗力。
3.定期門診復查,遵醫囑服藥,不得自行減量或停藥。

(張炎 張克玲)

九、白塞病
【護理評估】
1.評估患兒的年齡、性別、疾病史;是否存在營養不良。
2.評估臨床表現 患兒口腔潰瘍、外生殖器潰瘍部位、程度;有無視力減退、眼球充血、畏光流淚、異物感等;有無膿皰疹、毛囊炎、癤腫、水皰、蜂窩織炎樣病變。
3.了解各種檢查如皮膚穿刺實驗、血沉、C反應蛋白、心電圖、CT、胃鏡等的結果。
4.評估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與社會支持系統。
【護理措施】
1.遵循一般護理常規。
2.休息 疾病活動期,尤其是重要臟器受累時,應臥床休息。
3.飲食 給予患兒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口腔潰瘍嚴重時,給予患兒流食或半流食。
4.癥狀護理
(1)口腔潰瘍: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指導患兒飯后漱口;遵醫囑局部用藥。
(2)外生殖器潰瘍:做好會陰護理,便后清洗局部,遵醫囑用藥。
(3)眼部病變:注意避免強光刺激,囑患兒少看電視。
(4)皮膚損害:保持皮膚清潔,切忌擠壓,局部皮膚可熱敷或遵醫囑外敷藥物,以促進炎癥消散吸收;皮膚有破潰時,按外科換藥處理;白塞病患兒皮膚有針刺樣反應,故對注射治療患兒要注意更換注射部位,避免引起感染。
(5)關節病變:合并關節痛及關節炎患者,應臥床休息,將痛肢墊高,采取舒適體位,以減輕疼痛,病情穩定,疼痛減輕后可適當增加活動。
(6)消化道潰瘍:觀察患兒有無腹痛、黑便等癥狀,一旦發現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5.用藥的護理 遵醫囑用藥,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和療效。應用糖皮質激素患兒,需監測血壓,并與感染患兒分室居住,預防交叉感染;免疫抑制劑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肝腎功能損害、口腔潰瘍、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也可引起口腔真菌感染,應注意口腔護理,同時監測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
【健康教育】
1.向患兒及家長解釋本病的相關知識和護理要點。
2.指導家長適當安排患兒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注意保暖。
3.定期門診復查,遵醫囑服藥,不得自行減量或停藥。

(張炎 張克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浮梁县| 嫩江县| 公主岭市| 丹巴县| 巩留县| 大姚县| 平舆县| 论坛| 阿拉善右旗| 临沭县| 宁陕县| 于都县| 宾川县| 丰原市| 无为县| 连平县| 宕昌县| 北辰区| 新闻| 五寨县| 突泉县| 贵德县| 福海县| 芮城县| 安仁县| 丰宁| 邵阳县| 福安市| 沈丘县| 措勤县| 遵化市| 鄂伦春自治旗| 台前县| 宁陕县| 光山县| 任丘市| 三门县| 姚安县| 邛崃市| 长白| 陆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