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交叉配血
- 車嘉琳 何子毅 田兆嵩
- 585字
- 2020-02-28 20:10:28
第一章 電子交叉配血的由來
輸血的歷史漫長而曲折,大致可分為古代盲目輸血、中世紀探索性輸血和現代科學輸血三個階段。目前,輸血作為一種常用治療手段廣泛用于臨床各科,挽救了無數病患者的生命。其中,紅細胞ABO血型的發現是探索性輸血與科學性輸血的分界點,是現代科學輸血的奠基石和里程碑。緊隨其后的ABO同型輸血、配合性輸血和交叉配血試驗的應用為安全輸血提供了重要保障,輸血治療因此得以迅猛發展。隨著血液免疫學的發展,新的血型不斷被發現,加上分子生物學的滲入,使人們對大部分血型抗原的化學結構以至DNA序列均有了本質上的了解,從而使血型鑒定由血清學水平跨躍至分子水平。
交叉配血試驗也因諸多敏感而特異檢測方法的相繼建立,大大減少或避免了致命性的溶血性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電子化模式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交叉配血也被冠上 “電子”二字,這并非追趕新潮,而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產物,也是“互聯網+醫療”的一個實例。倘若在醫院原有《醫院輸血管理信息系統》基礎上增加電子交叉配血功能模塊,并與《血站管理信息系統》聯網,則將極大地縮短配血時間、減少血液過期報廢、減輕員工工作強度和壓力、節約成本,使輸血科(血庫)的發血速度更快,輸血安全也有了進一步保障。本章首先介紹血型的發現、交叉配血的誕生和交叉配血在輸血安全中的地位,繼之介紹交叉配血發展簡史,其目的是讓讀者了解電子交叉配血的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