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水潭脊柱外科護理與康復
- 高小雁 韓冰
- 2230字
- 2020-02-13 10:21:54
第四節 頸椎常用護理用具
一、枕頜吊帶牽引
枕頜吊帶是通過外力或者人體自身的重力將頸椎椎體之間的間隙通過牽引而增寬,使神經根、脊髓及交感神經所受的刺激和壓迫得以緩解,同時限制頸椎的活動,解除頸部肌肉痙攣,從而減輕對椎間盤的壓力。
(一)適應證
1.頸椎退行性疾病的輔助治療。
2.12歲以下兒童頸椎骨折或脫位的治療。
3.成人無明顯移位的頸椎骨折,在確定性治療(骨牽引、支具、石膏或手術)之前作為臨時固定措施。
(二)禁忌證
1.嚴重心、肺疾病以及全身衰弱的患者不適合牽引。
2.頸椎嚴重退行性改變、嚴重骨質疏松、椎動脈狹窄患者。
3.高齡患者、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等患者選用牽引時應當謹慎。
4.下頜及枕部皮膚有傷口、壓瘡、感染等患者禁止牽引。
(三)物品準備
牽引床、枕頜吊帶、滑輪、牽引鉤、牽引繩(表面光滑,摩擦阻力小)、沙袋、頸枕墊(厚4~5cm)、擴張板、紗布(圖2-1-14,15)。

圖2-1-14 枕頜吊帶牽引所需用物品

圖2-1-15 枕頜吊帶牽引
(四)護理
1.枕頜吊帶不能做大重量、長時間牽引。牽引重量通常為2~3kg,牽引持續的時間應遵醫囑。一般不超過3周。
2.定期檢查牽引裝置穩固、安全、有效性。
(1)牽引繩、頭、頸和軀干成一條直線。
(2)保證牽引錘距地面30~35cm。
(3)牽引裝置完好,牽引繩無斷裂,牽引繩在滑槽內,滑輪靈活,牽引繩未放置任何物品。
(4)枕頜吊帶位置居中,擴張板水平,牽引繩在滑輪溝槽內。
3.牽引過程中將床面抬高30°,保持頭高腳低位,頸椎無過屈、過伸、側屈。
4.枕頜吊帶與皮膚之間墊紗布,注意觀察枕頜部、耳廓后緣皮膚狀況。
5.牽引過程中動作要輕柔、緩慢,囑患者不做扭頭動作或隨意變換體位,以免引起癥狀加重。
6.牽引過程中要聽取患者主訴:如患者主訴頭暈、惡心、呼吸困難、四肢麻木等癥狀,應立即停止牽引。
二、Halo-vest外固定架
Halo-vest支架是外固定支具中唯一具有在三維方向上穩定頸椎的支具,防止出現繼發性神經損傷,并可根據需要調整固定位置。通過支撐桿連接胸廓上的背夾和固定于頭顱的可伸屈的頭環,因而兼具牽引、制動、復位、固定及調整伸屈功能。
(一)適應證
1.頸椎損傷(頸椎骨折、骨折脫位、無骨折脫位型)、不穩定型頸髓損傷的術前臨時固定、牽引復位及術中牽引固定、術后制動。
2.頸椎結核及其他炎癥所致的不穩定。
3.頸椎損傷但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手術者。
4.局部皮膚感染、頸椎感染性疾病(如結核等)不適合手術內固定者。
5.因經濟原因不能承擔手術內固定費用者。
6.治療特定的頸椎骨折,尤其是C 1和C 2骨折。
(二)禁忌證
1.頸椎損傷同時伴有顱骨損傷。
2.頭部嚴重感染者。
3.凝血機制嚴重障礙者。
4.8歲以下兒童。
5.背部Ⅱ度以上壓瘡或感染者。
6.嚴重精神疾病患者。
7.嚴重骨質疏松癥。
(三)護理
1.術前備皮范圍 前發際至肩胛骨下緣,左右至雙側腋前線。
2.定期檢查顱釘固定情況 固定針在首次固定24~48小時后由醫生再次加緊。
3.定時翻身,打開背心扣帶檢查皮膚受壓情況,四肢癱瘓患者最長不超過4小時。骨隆突處可用棉墊保護。
4.患者佩戴Halo-vest外固定架期間,告知其臥床時嚴禁使用日常使用的枕頭。嚴禁將頭環的后枕環部作為支撐點,頸后應墊一特制軟枕,由外架的空隙處置于頸后部支撐身體,使外架懸空。避免頭環、顱釘和顱骨受額外應力,以免造成顱釘穿透顱骨、頭環損壞。
5.外固定架一般佩戴時間為3個月左右,拆除外固定架后應清潔消毒并包扎顱釘孔處,2~3天后揭除敷料。一般佩戴頸托加強頸部保護4~6周,具體時間需遵醫囑(圖2-1-16)。

圖2-1-16 Halo-vest外固定架
三、頭頸胸支具
頭頸胸支具(cervical-thoracic orthosis,CTO)限制頸椎前屈、后伸、側屈、旋轉,同時有上提的支撐力,起到治療或術后外固定,使頸椎保持制動與穩定狀態的作用。
(一)適應證
1.頸椎(寰樞椎除外)損傷后的保守治療及術后的固定、康復治療。
2.高位胸椎損傷。
3.頸椎疾病的治療。
4.去除Halo-vest外固定架后的治療。
(二)頭頸胸支具的選擇
由專業支具配制人員進行測量并且選定尺寸。
頭頸胸支具由前片和后片構成。前片與患者的頭額、頸、下頜、前胸相吻合,后片與患者的頭、頸、胸后部相吻合。頸椎的前傾后仰角度可通過彎支桿實現。支具后片的最低點應在肋緣部,枕骨托應托住枕骨,使患者的頭、頸、胸后部完全置于支具的后片內。前片的下部置于患者的胸前部,最低點應在肋緣部位,下頜骨前緣應完全貼合支具前片的下頜托,枕骨托延伸帶完全貼合加繞在患者額頭上固定額頭。患處有外傷或過敏時,不宜直接使用。
(三)頭頸胸支具佩戴
兩名護士站于病床兩側,囑患者穿貼身衣服一件,利用“翻身易”協助患者軸向翻身至側臥位,為患者佩戴頭頸胸支具的后片。協助患者軸向翻身至平臥位,為患者佩戴支具前片,前片邊緣壓后片。將支具枕骨托延伸帶完全貼合地加繞在患者的額頭上固定額頭并系好尼龍搭扣,檢查支具的松緊度,一指為宜。佩戴及摘除支具時應保持臥位(圖2-1-17)。

圖2-1-17 頭頸胸支具
四、頸托
頸托是通過矯正頸椎內在病理變化所致的不良體位,起到固定、制動、保護、保持頸椎的穩定性作用。同時可減少頸椎活動對血管、神經組織的摩擦刺激,控制急性期無菌性炎癥的發展,促進炎癥、水腫的消除和吸收。適用于頸椎管狹窄癥、頸椎間盤突出癥、頸椎骨折等的保守治療及頸椎手術后固定、制動。患處有外傷或過敏時,不宜直接使用(圖2-1-18)。頸托的佩戴方法:

圖2-1-18 頸托
1.評估患者,為患者選擇合適的頸托,解釋佩戴頸托的目的。
2.護士扶住患者頭頸部,將患者軸向平移至一側床旁。
3.利用“翻身易”協助患者軸向翻身至側臥位。
4.為患者佩戴頸托后片。
5.協助患者軸向翻身為平臥位。
6.為患者佩戴頸托前片,頸托前片邊緣壓住后片系好尼龍搭扣。
7.檢查頸托松緊度,一指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