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頸椎疾病的護理概述

一、術前護理
(一)心理護理
責任護士在術前應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對患者講解手術相關知識,使患者對疾病要有正確的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其緊張、焦慮情緒。
(二)飲食護理
告訴患者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飲食為主,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糖尿病者控制飲食及水果,多飲水,并定期監測血糖。
(三)呼吸道護理
勸服患者戒煙,有肺部疾病的盡早治療。指導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預防感冒。
(四)疼痛護理
1.有效控制疼痛,保證足夠的睡眠。
2.宣教疼痛的評價方法,疼痛引起的原因及減輕疼痛的方法,如藥物控制、理療等。
(五)安全護理
患者有感覺異常,肌力下降,行走不穩等需注意安全,防止墜床跌倒,及時加上床擋,下床有人攙扶等。還應避免熱敷,防止燙傷。
(六)皮膚護理
截癱患者排尿障礙予以留置尿管,注意預防尿路感染。大便失禁者,注意保護肛周皮膚。
(七)做好術前準備
1.備皮范圍
頸椎前路:上至鼻尖,下至雙側乳頭連線,兩側至腋中線。
頸椎后路:雙側耳郭頂點連線至雙側肩胛骨下緣,兩側至腋中線(圖2-1-5)。
圖2-1-5 頸椎后路備皮范圍
2.物品準備
“頸椎枕”及枕墊的制作、“翻身易”的準備。
3.腸道準備
術前一日清潔腸道、告知患者禁食水的時間。術前一般禁食8~12小時,禁水6~8小時。
二、術后評估
1.神志、生命體征、疼痛、心電監護、血氧飽和度、尿量、血糖值、患側肢端的血供、活動、感覺情況。
2.營養狀況 患者的進食情況及有無貧血、低蛋白血癥。
3.患者心理狀態 有無焦慮、失眠。
4.兩肺呼吸音,咳嗽、咳痰能力及痰的性狀、量、色。
5.留置導尿,尿液的量、色、性狀;切口負壓管引流量、色、性狀。
6.患者神經功能評估 觀察四肢活動感覺情況,并與術前做比較。
7.觀察切口敷料 切口敷料及切口愈合情況,觀察有無下肢皮下血腫形成。
8.用藥情況 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
9.觀察切口、咽喉、后枕部的疼痛情況。
10.觀察說話語調有無改變,有無嘶啞,喝水有無嗆咳。
三、術后護理
(一)一般護理
1.嚴格觀察生命體征
定時測量血壓、脈搏、呼吸及血氧飽和度,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變化,有無憋氣、口唇發紺,呼吸頻率的改變等呼吸困難癥狀。
2.體位與活動
前路手術建議術后4小時軸向翻身,后路手術建議術后6小時軸向翻身,起到壓迫止血的作用。若患者術后不能耐受長時間平臥位,可請示醫生后按需翻身。頸椎手術術后需使用“頸椎枕”、枕墊進行頸部制動,每2小時軸向翻身。術后早期進行四肢的主動或被動功能鍛煉。按醫囑決定床頭抬高或下床的時間。
3.神經功能的評估
定時檢查四肢肌力、感覺。術后返回病房、術后6小時內每小時、術后7~48小時每4小時、術后48小時后每8小時及出院時進行神經功能評估并記錄。評估內容包括四肢肌肉力量、感覺功能和膀胱功能。肌肉力量評估按臨床肌力分級分為0~5級;感覺功能評估主要包括痛覺、觸覺;膀胱功能主要觀察患者大小便情況。
(1)檢查雙上肢感覺活動:
觸摸患者兩側手臂、手指,檢查患者雙手是否可以觸摸頭部,警惕第5頸神經根損傷、癱瘓。同時囑患者用力握拳、屈肘并對抗阻力檢查雙上肢肌力情況(圖2-1-6,7)。
圖2-1-6 雙上肢肌力檢查
圖2-1-7 雙上肢肌力檢查
(2)檢查雙下肢感覺活動:
分別觸摸患者兩側足趾、足背以及下肢,感覺患者雙下肢的溫度,觀察其足趾血運情況,同時詢問患者是否可以感覺到雙下肢被觸摸、被觸及的位置,以此來判斷患者下肢感覺功能情況。囑患者進行踝關節跖屈和背伸并對抗阻力等(圖2-1-8)。
圖2-1-8 雙下肢肌力檢查
4.保持各管路通暢
引流管、尿管及靜脈輸液管路等。
5.心理支持
保持良好的心態,正確對待疾病。
6.飲食指導
術后當天,全麻手術患者返回病房,意識清醒后,無惡心嘔吐的癥狀,可少量多次飲用溫水,無不適反應后可進少量流食,待腸鳴音恢復后可正常飲食(頸椎前路術后可適當延后進食水時間)。
7.呼吸道管理
(1)監測血氧飽和度,觀察雙肺呼吸音,觀察有無喉鳴音。
(2)選擇合適的吸氧方式,一般給予鼻導管吸氧1~2L/min。
(3)床邊常規備吸痰裝置。
(4)如有胸悶、胸痛、氣急、氧飽和度異常時及時通知醫生。
8.疼痛護理
(1)有效控制疼痛,保證足夠的睡眠。
(2)宣教疼痛的評價方法,疼痛引起的原因及減輕疼痛的方法,如放松療法。
(3)轉移注意力,提高患者疼痛閾值,減輕心理負擔。
(4)預防性用藥,靜脈鎮痛泵使用,觀察靜脈鎮痛泵的作用及不良反應。
(5)疼痛原因明確,按醫囑盡早給予止痛藥,30分鐘后觀察止痛效果。
9.切口護理
(1)觀察切口敷料情況及切口愈合情況,有無紅腫熱痛、滲液。切口滲液時,通知醫生,加強換藥。
(2)觀察切口周圍及頸部有無腫脹或軟組織張力增大,如有局部明顯腫脹,應馬上檢查引流是否通暢。如患者同時伴有呼吸困難,應馬上通知醫生,協助醫生做好切口敞開引流的準備,避免血腫壓迫氣管引起窒息。
10.尿管的護理
(1)觀察尿液的量、色、性狀。
(2)留置尿管者一天2次會陰護理。
(3)鼓勵患者多飲水。
(4)使用抗反流尿袋,預防尿路感染。
(二)術后專科護理
1.“頸椎枕”的使用
“頸椎枕”是指使用棉墊制作的圓柱狀頸椎枕墊(cervical vertebra pillow)。手術前一日,為患者制作“頸椎枕”。使用醫用消毒大棉墊(32cm × 120cm × 50cm)3個和食用鹽(每包400g)4包(圖2-1-9)。
(1)“頸椎枕”:
用1個醫用消毒大棉墊疊制成“頸椎枕”并用膠帶固定好。高度以被頭頸部壓縮后比使用者的拳高略低一點為宜。
(2)兩側枕墊:
將每2包食用鹽放入一個打開的大棉墊中,疊制成長方形枕墊并用膠帶固定好。
患者保持去枕平臥位,將“頸椎枕”置于患者頸后部頸椎前曲處。將耳部兩側外露的“頸椎枕”向上掀起,同時將兩個枕墊放于掀起的“頸椎枕”之下。保護患者入睡后頭頸部穩定,起到維持頸椎生理曲度和提高患者舒適性的作用,進而使患者頸部恢復其肌肉肌力及活動度(圖2-1-10)。
圖2-1-9 “頸椎枕”及枕墊
圖2-1-10 “頸椎枕”的使用
2.“翻身易”的使用
“翻身易”(turn over)是指一塊0.8m × 1.5m的清潔、柔軟、完好無破損的棉布。“翻身易”與患者軀體接觸面積大,承力均勻,減少患者身體與床單位直接接觸摩擦,保護患者皮膚。同時可保持患者脊柱平直,避免脊柱出現過屈、過伸、側屈、旋轉等。主要適用于不能進行床上自主翻身的患者。
術前一日囑患者準備好“翻身易”。準備麻醉床時將“翻身易”平鋪于病床中上部,“翻身易”上緣平患者肩部,下緣平患者臀部,以便協助患者軸向翻身使用。使用“翻身易”移動患者軀體,既能維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彎曲,避免了患者皮膚與床單直接摩擦,又能保證患者舒適,護理省時省力。
3.頸椎術后翻身方法
兩名護士站于患者左右兩側,另一位護士站于患者頭頸部扶住患者頭頸部,囑患者雙手放于胸前,雙腿屈膝,用力撐床。兩名護士握住“翻身易”近身端(靠近患者身體的部位),3人同時均勻用力將患者平移至病床一側,軸向翻至側臥位。墊好高度適宜的“頸椎枕”。平臥及側臥時頭頸部應保持一條水平線,頸椎無過屈、過伸、側屈及旋轉。
四、健康宣教
(一)術后宣教
1.麻醉清醒后可以開始進行肢體鍛煉,如上肢訓練:屈肘、伸肘、屈腕、伸腕、屈指、伸指等;下肢訓練:股四頭肌收縮等(圖2-1-11~13)。
圖2-1-11 上肢功能鍛煉(伸指)
圖2-1-12 上肢功能鍛煉(屈指)
圖2-1-13 踝關節背伸、跖屈
2.術后第1天可下床活動。下床行走時要佩戴支具,一定要有專人保護,并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頭暈、面色蒼白等低血壓表現。患者下床后,護士應一直在患者身邊指導與觀察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項。
(二)社區家庭康復指導
1.合理用枕
合理的枕頭必須具備兩項:科學的高度和舒適的硬度。平臥時枕頭不可過高使頸部過屈,側臥時枕頭不可過低,枕高與一側肩寬相等,防止病情發展及復發。少數人需適當高枕,如棘突發育畸形等,此時枕頭過低可使癥狀加重。
2.保持良好的睡姿
良好睡姿對脊柱的保健十分重要。睡眠應以仰臥為主,頭應放于枕頭中央,側臥為輔,左右交替,側臥時左右膝關節微屈對置。俯臥、半俯臥、半仰臥或蜷縮而睡均為不良睡姿,應糾正。
3.日常生活指導,糾正頸姿
頸肩部軟組織慢性勞損是誘發頸椎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基礎,糾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勢,防止慢性損傷至關重要。尤其對于長期伏案工作、低頭位工作者尤其需要注意。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不宜長期低頭伏案看書或工作,也不宜長期仰頭工作。另外,頭部靠在床欄桿或沙發扶手上看書等均可破壞頸椎生理平衡,造成頸椎周圍軟組織勞損或肌肉、韌帶和關節囊的松弛而降低頸椎穩定性。
4.醫療體操
既可改善頸項部肌肉的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水腫,緩解疲勞,也可使頸背肌發達,韌帶增強,改善頸椎穩定性。
(1)頸背肌鍛煉:
具體做法:雙手交叉抱住頭枕部,頭用力向后仰,與雙手相互抵抗,20~30次/日,15秒/次。
(2)左右旋轉:
可取站立式或坐位,雙手叉腰,頭輪流向左右各旋轉10次。動作要緩慢,中間可休息3~5秒。
5.避免誘發因素
落枕、受涼、過度疲勞等。
6.防止外傷
避免各種生活意外及運動損傷,如乘車中睡眠,急剎車時極易造成頸椎損傷。家長生氣毆打孩子時,孩子躲避時急性扭頸,可引起頸背肌急性損傷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盟| 桓台县| 玉环县| 惠来县| 沾益县| 镇远县| 大足县| 花垣县| 德格县| 临桂县| 丰城市| 大连市| 道真| 比如县| 东安县| 手游| 施秉县| 大洼县| 黄龙县| 曲阜市| 天津市| 梁山县| 东源县| 丹东市| 洪湖市| 玉环县| 武夷山市| 乌兰县| 宿州市| 纳雍县| 岑巩县| 泾源县| 陵川县| 宜黄县| 永昌县| 涡阳县| 肇州县| 增城市| 武穴市| 孟津县| 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