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北京兒童醫院診療常規:兒科臨床操作手冊(第2版)作者名: 北京兒童醫院本章字數: 1511字更新時間: 2020-07-15 14:39:50
六、密閉式靜脈輸血技術
【目的】
1.補充血容量,增加心排出量,改善循環。
2.增加血紅蛋白,糾正貧血。
3.供給各種凝血因子,有助于止血。
4.補充抗體,增加機體免疫力。
5.補充白蛋白,糾正低蛋白血癥,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減少組織滲出和水腫。
【操作前準備】
1.護士準備 著裝整潔,洗手,戴口罩。
2.評估
(1)患兒體溫、年齡、目前病情、輸血目的及配合程度;
(2)評估選用的血管通道器材及局部皮膚情況;
(3)血型、交叉配血試驗結果、輸血史及是否發生過輸血反應。
3.取血
(1)留取血樣:
根據醫囑核對患兒姓名、年齡、血型。核對醫囑采血條碼,正確選取標本試管,粘貼條碼并掃碼,抽取血標本,與已填寫的輸血申請單一起送往血庫(圖6-1)。
(2)核對取血:
憑取血單與血庫人員共同核對患兒姓名、性別、病案號、儲血號、輸血條碼、血型、交叉配血結果、血制品種類和劑量血液有效期,檢查血袋有無破損及滲漏、血袋內血液有無溶血及凝塊。核對完畢后簽字。
4.用物準備 治療盤、一次性輸血器一套、0.9%氯化鈉注射液50ml 1袋、皮膚消毒劑、棉簽、膠布、護理記錄單、手消毒液,必要時備夾板、繃帶。

圖6-1 留取血樣
5.環境準備 安全、安靜、清潔。必要時屏風遮擋,請無關人員回避等。
6.辨識患兒,詢問患兒是否需要排尿,向患兒及家屬解釋輸血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項,取得配合。
【操作步驟】
1.核對輸血醫囑。
2.兩名護理人員持患兒病歷、輸血記錄單及血袋共同核對患兒姓名、性別、病案號、儲血號、輸血條碼、血型、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結果、血制品種類和劑量,并檢查血袋有無破損及滲漏、血袋內血液有無溶血及凝塊。核對者、執行者簽全名。
3.在治療室,將輸血器按密閉式靜脈輸液法使用生理鹽水排氣,再接到血袋上。
4.攜用物帶至床旁,雙人采用腕帶和主動核對方式確認患兒姓名、年齡、血型(圖6-2)。

圖6-2 床旁雙人核對信息
5.協助患兒取安全舒適體位,同靜脈輸液法進行穿刺或連接至已有的血管通路器材,為患兒進行輸血。
6.根據醫囑或患兒年齡、病情、所輸血液種類等調節滴速。向患兒及家屬交代有關注意事項。
7.血液輸注完畢,繼續滴入少量生理鹽水,力求將輸血管內的血液全部輸完(特殊要求輸血器除外)。
8.正確處理用物,洗手。
9.輸血過程中密切觀察有無輸血反應、注射部位有無異常,保證血液按時輸入。
10.輸血結束,如不再輸其他液體,則可拔出針頭,用無菌棉簽按壓局部針孔;使用留置針或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者,須再進行沖、封管。
11.在護士記錄單上記錄輸血相關內容,包括血液種類、血型、劑量,以及開始、過程中、結束時的病情。
12.空血袋低溫保存24小時,之后送輸血科集中處理。
【評價】
1.核對信息全面,方法正確。
2.穿刺處無腫脹、疼痛。
3.血液按時輸入,未發生輸血反應,過程記錄詳細。
【健康教育】
1.教會患兒及家長保護穿刺部位的血管和皮膚。
2.告知患兒及家長在血液輸注過程中,不能自行調節輸液速度。
3.告知患兒及家長輸注血制品不良反應的表現,如有體溫升高、皮膚瘙癢、皮疹等異常應及時通知醫務人員。
【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查對制度以防混淆,發生差錯。
2.輸血時兩人核對無誤方可輸入。
3.輸血前測量患兒體溫,體溫在38.0℃以下時方可輸注。
4.連續輸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制品時,中間應輸入生理鹽水將輸血管路沖洗干凈。
5.輸血時,血液內不得隨意加入其他藥品,如鈣劑、酸性或堿性藥品,高滲或低滲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6.血液制品應自血庫取出后30分鐘內開始輸注。一個單位的全血或成分血應在4小時內輸完。
7.血制品不得加熱,不得自行貯存。
8.輸血前將血袋內的成分輕輕混勻,避免劇烈震蕩。
9.輸血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有無局部疼痛,有無輸血反應,如有嚴重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通知醫生,遵醫囑治療、搶救,并保留余血以備檢查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