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膝關節置換臨床實踐與思考
- 沈惠良 郭艾
- 595字
- 2020-02-22 14:19:09
第二節 膝關節置換適應證
膝關節置換主要目的是糾正畸形、改善功能、緩解疼痛,獲得長期穩定。所以其適應證為:
1.骨性關節炎終末期,多為老年患者。
2.其他非感染性關節炎終末期: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關節炎、青少年類風濕關節炎、大骨節病、血友病性關節炎、創傷性骨關節炎,以中老年患者居多,也可在中年以前。
3.大面積的膝關節骨軟骨壞死。
4.感染性關節炎后遺的關節破壞,在確認無活動性感染的情況下。這類手術后再感染風險較高,可作為相對適應證。
5.膝關節周圍腫物切除,涉及關節面無法獲得良好的關節功能重建的患者,此類手術一般需要特殊假體,如腫瘤假體。
6.有一部分不能確診的病例,但具有以下特點:有關節損壞的放射學證據;持續性的中度至重度疼痛且經相當時間的非手術治療無緩解;關節功能明確受限,且影響生活質量。
禁忌證:
1.絕對禁忌證
(1)全身和局部的任何活動性感染。
(2)膝關節周圍肌肉癱瘓。
(3)膝關節肌肉癱瘓或神經關節病變。
(4)膝關節周圍軟組織覆蓋不良。
(5)明顯的韌帶功能不全或者伸膝裝置功能不全。
(6)膝關節已長時間融合于功能位,沒有疼痛和畸形等癥狀。
(7)術前評估,合并其他比較嚴重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
2.相對禁忌證
(1)肥胖患者。
(2)嚴重的外周血管疾病。
(3)年紀輕、術后活動多。
(4)患者精神不正常。
(5)對人工關節不理解等將會嚴重影響手術效果。
(6)嚴重骨質疏松、關節不穩、嚴重肌力減退、纖維性或骨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