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產科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專科)規劃教材)
- 王晨虹
- 1674字
- 2020-02-22 12:10:20
第一節 女性一生各階段的生理特點
女性從胚胎形成到衰老的一生中,隨著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發育、成熟、衰退的變化,生殖系統也發生相應的生理改變,這個過程可分為七個時期,但各時期無截然年齡界線。
(一)胎兒期(fetal period)
胎兒期是指從卵子受精到出生。受精卵的性染色體X與Y決定著胎兒的性別,原始性腺在胚胎6周時開始分化,若胚胎細胞不含Y染色體即無H-Y抗原時,性腺分化緩慢,到胚胎的8~10周原始生殖腺分化為卵巢。因無雄激素,無副中腎管抑制因子,所以中腎管退化,兩條副中腎管發育成為女性生殖道。
(二)新生兒期(neonatal period)
出生后4周內稱新生兒期。女性胎兒在母體內受母體卵巢及胎盤產生的性激素影響,使子宮及乳房等都有一定程度的發育,新生兒出生后外陰較豐滿,乳房略微隆起或少許泌乳。出生后,性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因此在數日后可出現少量陰道出血,屬生理現象,短期內可自然消失。
(三)兒童期(childhood)
從出生4周到12歲左右為兒童期。兒童早期(大約8歲前),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處于抑制狀態,生殖器仍呈幼稚型,陰道狹長,上皮薄,無皺襞,陰道上皮缺乏糖原,陰道酸度低,因此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子宮小,子宮頸占整個子宮全長的2/3。卵巢長并且窄,卵泡可大量自主生長,但是僅發育到竇前期,隨后將萎縮、退化。這個時期子宮、輸卵管及卵巢均位于腹腔內。在兒童后期(大約8歲之后),下丘腦GnRH抑制狀態解除,刺激卵泡發育,但是仍然達不到成熟階段,這個時期子宮、輸卵管及卵巢逐漸下降至骨盆腔內。有少量雌激素產生,乳房稍有發育,皮下脂肪向胸、髖、肩、外陰堆積。
(四)青春期(adolescence or puberty)
青春期是由兒童期向性成熟期過渡的時期,以月經來潮為標志。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青春期為10~19歲,這個時期的生理特點有:
1.第一性征發育
即生殖器官發育。在下丘腦和垂體促性腺激素影響下,卵巢發育,分泌性激素逐漸增加,生殖系統由幼稚型向成人型發展。陰阜隆起,陰唇肥大并有色素沉著,陰道長度及寬度增加,陰道黏膜增厚并有皺襞;子宮增大,尤其宮體明顯增大,子宮體占子宮全長的2/3;輸卵管變粗,彎曲度變小,黏膜出現許多皺襞與纖毛;卵巢增大,皮質內有不同發育階段的卵泡,使卵巢表面稍呈凸凹不平。這種變化均稱為第一性征,此時雖已初具生育功能,但尚未完善。
2.第二性征
是指生殖器官以外的其他女性特征,如乳房豐滿,音調變高,出現陰毛、腋毛,骨盆橫徑發育大于前后徑,胸、肩、髖部皮下脂肪增多,呈女性體態。其中乳房發育是女性第二性征的最初特征。
3.生長加速
青春期少女體格加速生長,但月經初潮后增長速度減緩。
4.月經來潮
隨著性激素水平周期性改變,子宮內膜開始周期性脫落,稱為月經,第一次月經稱為月經初潮,是青春期的重要標志,此時,卵巢功能尚不穩定,所以月經亦不規律,通常要經過一段時間,逐漸建立規律的周期性排卵,月經才會正常。
(五)性成熟期(sexual maturity period)
又稱生育期,一般從18歲開始,持續約30年,是卵巢生殖與內分泌功能最旺盛時期。表現為周期性排卵,生殖器官各部及乳房在卵巢分泌的性激素的作用下發生周期性變化。
(六)絕經過渡期(menopausal transition period)
指從開始出現絕經趨勢直至最后一次月經的時期。開始于40歲,歷時短至1~2年,長至10余年。此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卵泡不能成熟及排卵,因而月經不規律,常為無排卵性月經。最終由于卵巢內卵泡自然耗竭或剩余的卵泡對垂體促性腺激素喪失反應,導致卵巢功能衰竭,月經永久性停止,稱絕經(menopause)。中國婦女絕經年齡平均49.5歲左右。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卵巢功能開始衰退至絕經后一年內的時期稱為圍絕經期(perimenopausal period)。在圍絕經期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出現血管舒縮障礙和神經精神癥狀,如潮熱、出汗、失眠、抑郁或煩躁等,稱為絕經綜合征。
(七)絕經后期(postmenopausal period)
指絕經后的時期。在早期階段,卵巢內雖然卵泡耗竭,停止分泌雌激素,但其間質內仍能分泌少量雄激素,雄激素在外周組織內轉化為雌酮,成為循環中的主要雌激素。婦女一般60歲以后機體逐漸老化,進入老年期(senility period)。此期卵巢功能已完全衰竭,生殖器官進一步萎縮老化,表現為雌激素水平低落,易發生老年性陰道炎,骨代謝失常引起骨質疏松,易發生骨折。
推薦閱讀
- 中醫耳鼻咽喉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中國肺癌放射治療臨床指南(2020版)
-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教材·老年醫學
- 放射影像學(第2版)
- 急診醫師核心能力建設系列教材:急診超聲分冊
- 免疫檢測原理與應用
- 醫學研究生實驗手冊
- 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新世紀第二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中藥藥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內科考點及案例精析
- 醫學心理學與精神病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專升本)規劃教材)
- 社區常見疼痛疾病分級診療手冊
- 小兒推拿學(全國中醫藥高等院校規劃教材)
- 中醫護理學:中英文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全科醫生臨床實踐(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