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多瑙河的藍色之波
按照德國法蘭克福數據中心給出的2010年的人口統計數據,德國人口達50萬以上的城市有15個。僅以城區人口數量來排名的話,前六位城市分別為:柏林(350萬)、漢堡(180萬)、慕尼黑(130萬)、科隆(100.7萬)、法蘭克福(73.3萬)。
仿照數學幾何的方法,將德國陸地疆域分為四個象限的話,柏林處于第一象限,漢堡處于第二象限,科隆和法蘭克福處于第三象限,慕尼黑處于第四象限。
就發揮鐵路樞紐的作用而言,柏林、漢堡、法蘭克福和慕尼黑正好成為四個象限中的核心。因此,利用鐵路游歷德國的話,可以以這四個城市為基本的根據地。
鑒于中國與德國的空中交通,在德國境內的起降城市無非是法蘭克福和慕尼黑,鐵路游歷的起點和終點就無非是法蘭克福和慕尼黑了。
以法蘭克福或慕尼黑為起點和終點設計的游歷線路可以有多種,其中以空降到慕尼黑,并首先前往雷根斯堡,而后逆時針行進,最后返回慕尼黑搭機回國不失為一種上上選,因為其頭站雷根斯堡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而言,都是妙不可言的,甚至在人文景觀方面有一種指南作用可以依賴。
到了慕尼黑機場,可以有兩種途徑去雷根斯堡。
一種是在機場坐S8,40分鐘后去到慕尼黑城內的慕尼黑火車總站,從那里乘坐最快的車次,1小時到雷格斯堡。
一種是在機場坐S1,7分鐘后在Nauw站下,轉乘反向開往Freising站的S1,時間也就7分鐘。在Freiing站乘坐從慕尼黑開往紐倫堡的慢車,到達紐倫堡要2個小時,而中途在雷格斯堡下車,只要1個小時。
飛機從中國飛往慕尼黑,一般都是從捷克空域進入德國的。進入德國空域不久,很快就可以俯瞰到雷格斯堡地區,這一帶山脈密集,山形奇詭,如飄帶一般的多瑙河更是赫然入目。
多瑙河全長2850公里,在橫跨歐洲的南部和東部大陸過程中,它吸納了300多條支流,流域面積達到81.7萬平方公里。
多瑙河發源于德國巴登—符騰堡州黑林山中。一般將多瑙興根視為多瑙河的源頭,布雷格和布里卡兩河也在此匯流,布里卡河離黑海相對近一點,因而被視為布雷格河的支流。在多瑙興根的福斯登貝格公園里,有一塊碑就標示著“這里就是多瑙河的源頭”。也有人將多瑙河源頭放在福特望根,布雷格河就發源在此,這里距離出海口為2888公里,比多瑙興根還要長48.5公里。福特望根的市長就曾帶領市民將一瓶取自布雷格河的水倒入多瑙興根的泉源中。
多瑙河流出巴登—符騰堡州后,向東經過巴伐利亞州,在帕紹之后,進入奧地利。坐火車從雷根斯堡到帕紹,需要1個小時。
多瑙河之后又逐次經過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地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因為流經了10國而成為世界上所有河流中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就歷史地圖去觀察,它的主要流域基本在昔日的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的疆域之內,也即是說它可以被看作是一條具有很大的德意志成分的河流,并因而與萊茵河相映成趣。
偉大的德國詩人荷爾德林在1801年分別為萊茵河和多瑙河寫出了贊美詩篇,獻給多瑙河的名為《在多瑙河源頭》,獻給萊茵河的名為《萊茵河——致辛克萊爾》。荷爾德林還在兩年后寫出了另一部有關多瑙河的詩歌《伊斯特河》, “伊斯特河”是古希臘人對多瑙河的稱呼,古希臘詩人奧維德也因此將多瑙河稱為雙名河。而古羅馬人在愷撒之后,將從源頭到鐵門這一段稱為多瑙河,而將從鐵門直到流入黑海的入海口這一段稱為伊斯特河。

荷爾德林像
萊茵河被荷爾德林比擬為人的生命,它在發源地是少年,到了中游,則成長為男人。萊茵河這一擬人化成長過程同時意味與本源的離異,進入新生命的覺醒,并在最終復返本源。
多瑙河被荷爾德林贊譽為旋律之河,是諸神之間深藏的辯論,它連接歐洲和亞洲,作為德國與希臘之間的通衢,沿著這條路,詩和文字在神話的年代降臨,將存在的意義帶到西邊的德國。
盡管這兩條河流都得到了荷爾德林這樣偉大的德國詩人的衷心贊美,但在德國的文化領域或精神境界中,它們還是具有不同的乃至是幾乎對立的非自然意義,具體表現在:萊茵河象征了日耳曼的美德和純粹,神秘地監護著種族血統的純正;借多瑙河表達的意趣則更多偏向了東方和亞洲,多瑙河經常籠罩在一種象征性的反德氛圍中。

施特勞斯像
萊茵河常常被德國人稱頌為“父親之河”,而多瑙河常常被描繪為陰柔的女性形象。在靠近多瑙河源頭處有一個雕塑,就以一個柔弱的寶寶為形象,被代表巴爾的女性形象所懷抱,巴爾是環繞此地的緩丘區域。
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圓舞曲《在美麗的藍色多瑙河畔》可謂最著名的多瑙河頌歌,當時的著名音樂評論家漢斯立克將這首曲子稱為“無詞的愛國主義民歌”。按照一項老的傳統,廣播電臺在新年那天凌晨播放的第一首音樂也就是這首圓舞曲。
有些很較真的人質疑:“多瑙河真的是藍色的嗎?”至少據1935年的一次統計調查,在那一年,流經維也納附近的多瑙河從來沒有呈現過藍色,而是有6天呈棕色,24天為銅綠色,37天為深綠色,38天為渾綠色,47天為草綠色,49天為淺綠色,55天為土黃色,109天為寶石綠色。其實,約翰?施特勞斯之所以將這首圓舞曲冠名為《在美麗的藍色多瑙河畔》,無非是他讀過匈牙利詩人貝克的同名詩句并深受感動罷了。貝克雖然是匈牙利人,但卻用德語寫作。而他在詩中歌詠的那多瑙河其實也不在維也納一帶,而在他的故鄉博約。在博約,與位于多瑙河附近的另一條名叫蒂薩的河流所呈現的金黃色相比,多瑙河才顯得是藍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