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研究發現

1.3.1 研究問題

通過產品架構實例可以看出,各模塊之間的耦合關系比較復雜,對這些關系總和的描述和利用會存在富有挑戰性的問題:

(1)產品架構會如何發揮作用?

(2)如何理解這些耦合關系,耦合關系的總和如何表達?

(3)什么樣的組織機制會影響產品架構的戰略價值實現?

(4)企業是如何應用這些產品架構的特質的?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分別進行了以下研究工作。

(1)研究產品架構的作用生發機制,提出并建立了生發機制概念模型。

(2)研究模塊耦合關系的整體性,建立了架構知識表達和衡量模型,并在生發機制、架構知識的基礎上,形成了基于架構知識的產品架構評估方法。

(3)研究架構復雜性下的跨職能協同機制,包括交互記憶、組織學習等相關因素,形成了產品架構價值擴散的分析機制。

(4)以產品架構知識傳遞為主線,構建架構知識-產品數量雙流主導的企業通過量分析模型,在此基礎之上形成了基于架構知識傳遞的產品架構評估方法。

(5)研究產品架構的構造,以架構三要素(系統、模塊、界面)為視角,通過案例研究,分析產品架構在汽車維修管理、軟件研發上的價值實現問題,形成了基于產品架構構造的產品架構評估方法。

1.3.2 研究結果匯總

針對上述研究問題,課題組開展了表1-3-1所示的系列具體研究工作,包括研究內容、具體研究發現、所用研究方法、研究工作創新點、產生的理論貢獻,以及由此產生的實踐啟示等。

1.3.3 主要理論貢獻

針對產品架構評估機制與方法,本研究的理論貢獻如下。

(1)產品架構評估的分析框架和評估準則

不止于模塊化,通過把產品架構的構造和情境相結合,構建了架構評估的分析框架。該框架由兩個維度構成——架構流動和變動,前者以架構外在的組織情境——價值鏈(網)為基礎,體現了產品架構在企業價值創造和實現活動間的情境轉換;而后者以架構內在的設計為基礎,通過架構構造三要素和架構知識體現了架構自身的特性演變。此框架具體包含了經驗主義準則(以模塊化架構形態為基礎)、價值實現準則(以架構所依組織情境為基礎)、結構主義準則(以架構整體性和內涵發掘為基礎)和成長目的準則(以架構戰略目的為基礎)。這些準則間的轉換,體現了架構評估的實踐便捷性與理論可靠性的權衡,實現了架構外在形態與內在特質的結合。架構評估分析框架提供了產品架構評估的統一化分析方法,能夠為產品創新戰略的科學抉擇與評價提供理論參考和方法指導。

(2)產品架構的作用生發機制

面向價值鏈上的產品架構戰略價值,可以通過生發機制得到更好的理解和解釋,而不是簡單地把模塊化和一體化作為產品架構優劣的基本判斷準則。

將生發機制定位于企業創新層面并且考慮有組織摩擦的情境,然后以跨越產品研發和產品制造兩個領域為基本分析框架,以協調理論和吸收能力理論為內在分析機制,以市場預期和銷售力量為分析框架的外在環境輸入,把企業通過量作為作用生發的衡量標準,構建了產品架構作用生發的分析模型。

針對產品架構所面臨的組織摩擦,運用協調和吸收理論,在價值鏈上構建了架構知識傳遞的分析機制,這是進行產品架構戰略評估的基礎。通過生發模型,可以分析架構戰略價值所受到的組織摩擦的影響程度及其應對策略。這為基于架構知識的評估方法提供了理論分析基礎。

表1-3-1 產品架構評估的研究概要

續表

續表

續表

(3)架構知識:產品架構的特性把握

根據產品架構擁有的“分解與集成”的基本能力特征,對于產品架構知識分兩個維度測量,一是架構共識知識,它反映了價值鏈的某一個環節對于架構系統的整體構成的認知,直接影響協調難度;二是對架構的部件和界面的認知,它反映了價值鏈的某一個環節對于架構要素的認知,直接影響對于架構的業務處理能力和學習吸收效果。運用生產函數的思想,以架構復雜性為基本導向,構建了架構知識衡量模型。通過演化分析,從情境因素、模塊層次、模塊地位輕重、模塊間關系強弱多寡等方面形成了把握產品架構特性的基本模型。

(4)產品架構的價值擴散:產品架構復雜性與組織機制

產品架構首先是作為一個系統整體而存在的,系統保障了產品的整體性和功能集成,然后包含了模塊和界面。由此,從產品架構的構造上看,系統、模塊和界面形成了產品架構的三個基本要素。產品架構復雜性被定義為理解和使用產品架構的難易程度(應用特性),是產品架構的組件數量和層級結構所反映出來的屬性(系統特性)。研究發現,架構復雜性對于組織交互記憶的協調性和產品架構價值擴散規模及速度具有負效用,與部門間的專長化和信任水平沒有顯著關系。組織交互記憶對產品架構價值擴散具有正效用,且作為擴散模型的中介變量而存在。

(5)產品架構與商業范式轉換:產品架構戰略價值的拓展

商業范式是參與實踐的社會成員共同認可的一種模式或者方式。比之于大規模生產和大規模定制,提出了互聯網情境下的商業范式基本框架:社會參與式設計。這改變了企業思考商業運作的方向,從“流”轉變到了“匯”,企業思考的要義不是對于資源的整合,而是對于資源的動員。產品架構在大規模生產、大規模定制、社會參與式設計中起到了橋梁作用,體現了不同范式間的轉換和相互創造生存空間的戰略價值。互聯網下的商業范式——社會參與式設計,與大規模生產、大規模定制一樣,都會追求規模和范圍經濟,其中產品架構是實現這三種商業范式共存的重要紐帶。這對于理解互聯網時代的商業范式轉換和產品創新的新特征提供了理論基礎。

(6)產品架構的評估方法:架構知識傳遞視角和架構構造視角

產品架構的戰略價值實現,依賴架構知識的傳遞。

通過把握產品架構的整體性——架構知識,來理解產品架構在產品創新的價值鏈上移動時,下游環節受制于組織能力、認知等因素的影響,不一定能夠完全吸收上游所傳導過來的產品架構,從而造成了產品架構的分解或者再集成。在產品架構從價值鏈的上游到下游的移動過程中,是下游“吸收”了上游的產品架構知識,經過多個環節之間的捕食與吸收,形成了價值鏈上的食物鏈模型,其中的“食物”就是動態的架構知識,而價值鏈的環節就是捕食者。此機理模型以架構知識為基本變量,以價值鏈通過量(throughput)為基本優化目標。由此,通過架構知識傳遞,形成了架構評估的根本方法。

(7)產品架構的評估方法:架構構造視角

提出區分產品架構本身的構造三要素在發揮價值上的次序和影響力差異,從架構變動及方向性風險、學習、協調等方面進行分析,主要針對架構三要素的評估分析策略和方法。由此,把產品架構的自身特性與組織機制相結合,對于理解產品創新的有效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

1.3.4 實踐啟示

產品架構是理解產品創新的利器。一方面需要把握產品架構的整體性,即架構知識;另一方面,需要理解產品架構三要素的價值差異。

(1)觀念上,摒棄簡單地把產品架構區分為模塊化或一體化的判斷方法,通過架構知識和架構構造可以深入地理解產品架構的作用機理。協調和學習是保障架構價值實現的基本組織條件。

(2)方法上,既可以使用架構三要素來判斷架構作用的次序和影響力,又可以使用架構知識傳遞來進行更準確的架構價值評估。從而使架構評估從經驗判斷和概念化理解走向理性分析。

(3)組織上,員工專業化程度、員工部門間的信任水平、組織復雜性等因素影響架構價值的有效實現。組織學習、專家經驗、用戶參與等可以促進架構作用的有效發揮。架構與組織結合是促進架構作用發揮的基本行動策略,也是架構價值實現的重要情境。

(4)行動上,與產品架構復雜性相關的組織因素和方向性風險啟示了基于產品架構進行產品創新的行動策略,需要考慮產品復雜性與組織能力的匹配。產品創新不僅是研發部門的職責,而且是價值鏈上各方協作產生的結果。

1.3.5 研究不足和未來方向

雖然通過采用理論模型構建、調查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對于評估產品架構有了較深入的理解,但是我們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處。

首先,沒有進行產品架構縱貫案例研究和橫斷案例研究的比較,這會影響理解產品架構演變和組織能力的匹配機制。

其次,沒有比較不同行業間的產品架構的演變差異,這啟發了建立分析情境和控制變量是未來的研究機會。

最后,產品架構的復雜性和動態性,意味著架構治理的難度會因組織而異,從而企業使用和實施架構時的效果也會不同。

通過對以上不足的分析,啟發了我們未來需要開展的研究工作方向。

(1)產品架構演變的基本規律分析,這有助于理解產品周期、組織能力與產品創新之間的關系。

(2)觀察和比較行業架構演變異同,這對于理解不同創新基礎的產品創新路徑有重要的幫助。

(3)研究產品架構復雜性、不確定性與架構治理方式的關系,這有助于深刻理解企業產品創新能力的構建和維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正县| 镇江市| 濉溪县| 绥中县| 锦州市| 白城市| 连城县| 白山市| 大同市| 浦城县| 盖州市| 桂阳县| 石泉县| 桂平市| 池州市| 错那县| 什邡市| 商都县| 古蔺县| 天门市| 拜城县| 汨罗市| 湟中县| 张家港市| 马尔康县| 澎湖县| 财经| 安塞县| 盐城市| 遵化市| 定西市| 海口市| 伊川县| 贞丰县| 萨迦县| 徐水县| 涟源市| 进贤县| 建阳市| 渝中区| 贡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