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中的家庭教育智慧
- 殷飛
- 1072字
- 2020-05-22 17:09:39
17. 智慧

智,洞悉本質與規律
智即知。《說文》:“知,詞也。從口,從矢。”按經典相承作智。《康熙字典》:“《荀子·正名篇》知而有所合謂之智。”
智,多指洞悉,洞悉事物的本質,洞悉宇宙運行的規律,洞悉人情世故,世事冷暖。
我們在學校的學習更側重于智,也就是在集體的環境中對物質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本質與規律的掌握。盡管我們對學習本質的理解,使我們對學校的要求在不斷增加,但學校作為智的研討與傳習的本質卻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從這個角度看,上學作為一種教育的形態,它不能包含所有與人的成長相關的內容,在教育形態與途徑越來越多元化的今天,我們要做的不是無休止地給學校加碼,不斷將所有對人成長的期待都壓到學校,要研究適合學校自身特點的教育要求與目標。
智,應該是學校教育的要義,是通過集體學習的方式,將人類已有的知識與文明的基本常識傳播給孩子們,同時通過學習知識提升獲得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其他的教育與促進孩子成長的方式,不是學校集體式教育的長處。
現代社會要改變學校在教育中的無限責任地位,因為它承擔不起這樣的責任。否則,學校或許會做一些看起來生動卻無效的活動,卻將它擅長的工作轉嫁給了家庭和社會。
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短板,將不會給學校教育以經驗的支持,更不會培養出我們所期待的孩子。
慧,選擇并創造生活
《說文》:“慧,儇也。”慧、儇,都含有精明的意思。佛教名詞“般若”,即指慧,明白一切事相叫作智;了解一切事理叫作慧。決斷曰智,簡擇曰慧。《康熙字典》:“《增韻》性解也。姸黠也。”
對本質和規律不了解是為不智,那是缺少教育、被蒙蔽的狀態。隨著人們受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智識也在不斷提升。但這并不意味著幸福,因為幸福還需要有選擇能力,需要在洞悉的基礎上選擇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選擇堅定地圍繞理想生活,智慧地創造出讓自己滿意的狀態。
什么都懂,可是卻做不到,這是一個人缺少智慧的表現,或者區分開來看是有智無慧的表現。我們可能滿腹經綸,可能待人寬厚,可能老于世故,可是,這一切都需要在行動中體現出來,否則這一切的長處都無法被人了解。
教育,不是讓人越洞悉越迷茫,越了解越糾結,越迷失在欲望中。教育要讓人的慧根得到啟蒙,讓人們越來越有選擇和創造的行動能力。
有智慧的人會排除干擾,能圍繞自己理想的人生價值去選擇和奮斗,他們不以別人的目標為目標,不以別人的價值為價值,不以俗務為要務。在大環境中,他們會有失衡和迷茫的時候,但是智慧總能讓他們回歸到不讓自己后悔的生活軌道上來。
有智慧的人對現實看得比誰都清楚,但是他們總是圍繞目標做事,講出實情簡單,而把現實推向目標的理想境地的,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