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中的家庭教育智慧
- 殷飛
- 1332字
- 2020-05-22 17:09:36
7. 朋友

朋,關注和孩子共同學習的人
“朋”字最早見于象形文字甲骨文中,表示一種貨幣衡量單位,大概在殷商時期是和“利”聯系在一起的。因為中原地帶很少看到南方海洋里出的貝,所以物以稀為貴,王常常將它串起賞賜給人,貝美麗的花紋排在一起就像鳥聚集在一起。《說文》:“朋,輔也。從人朋聲。”
“朋”在商周以后用來形容聚集在一起學習的人,這是時代發展催生的表達,因為當時沒有學校,無法對人聚在一起學習的情形進行表述,所以就用表示鳥聚在一起的“朋”字表示。“朋”字的含義從鳥的聚集到貨幣單位,再演化為同學聚集在一起。因此,有研究表明,論語中“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里的“朋”不是我們今天理解的普通意義的朋友,而是“同學”,可能是一個師門出來的同門。《康熙字典》:“《易·兌卦》君子以朋友講習。《疏》同門曰朋。”
現在孩子對朋友的理解更為寬泛,“朋”也常常是“同學”,只是他們的“同學”不是限定在學校范圍內的正式的同學,就某個興趣愛好共同學習的人也可稱之為“同學”,如對某個游戲感興趣,共同參與某項運動,一起切磋某項技藝的人,都可以稱其為“同學”。
父母和教師除了關注孩子在學校等環境中的正式同學之間的交往外,還要關心他們因為共同愛好而自然組建起來的群體,這種因為興趣愛好相同所形成的聯合能力可能超過與學校同學之間的聯合能力。
“朋”中有利,這可能是人聚集在一起的原始沖動。當下,很多家長會把孩子送到名校就讀,因為在他們心目中孩子在學校除了學習還可以交友,這些“同學”“校友”就是將來孩子事業發展中的“朋”。這樣的意識不是新鮮事物,從古到今都有,在學界、政界、商界、藝術界等,都有“朋黨”之說,他們因為同學情誼相互照顧、利益共享,當然也會形成一定的圈子,破壞相關領域的平衡與發展。
友,以志聚朋,終身受益
《說文》:“友,同志為友。”在甲骨文中是兩只右手靠在一起的形狀,就像舊友重逢,二人都伸出右手,緊緊相握,表示友誼。“同門曰朋”,即師從同一個老師的人稱為“朋”;“同志為友”,即志同道合之人可以稱為“友”。《康熙字典》:“《書·君陳》惟孝友于兄弟。”
在現代,學校里的“朋”有“同學”之實,卻不一定有“同志”之間的志同道合。現在的孩子把所有談得來的人都稱之為朋友,這是需要幫助孩子厘清的。事實上,一個人可能有很多“朋”卻不一定有很多“友”,也不可能有很多“友”,“友”是珍貴的,他們因為“同志向”而聚集在一起。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對自己有沒有朋友很在意,有的孩子甚至會為自己有沒有得到朋友的認同而焦慮。這是孩子自我概念形成的需要,也是孩子自尊的需要。父母此時需要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朋友觀,這是孩子成長的關鍵轉折點。在孩子以后的成長歲月中,他們受朋友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大,甚至可能超越教師和父母的權威影響,中國古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此理。
要想有真正的朋友,或者說在“朋”中找到“友”,最關鍵的我認為還是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志”,然后用自己的“志”去碰撞出更多的志同道合之人,才能發現為數不多的“友”。
有些人一生“朋”無限,“友”不多,其根本原因是他自己都沒能形成穩定而明確的“志向”,只以利益相交的“朋”最終都會因為“利盡友散”,此時再感慨世態炎涼為時已晚,其實一切問題根源都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