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運輸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第二年即著手修建以首都咸陽為中心的馳道。馳道全長6800多公里,通向新征服的東方六國。跑在這個全國性公路網上的是皇帝和他的扈從,以及經皇帝許可的政府官員及軍隊。

羅馬人修路架橋的歷史似乎更早,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隨著統治疆域的擴大,羅馬大道伸向已知西方文明世界的各個地區,連接歐、亞、非三大洲,形成環抱地中海的空前大帝國的道路網。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man_roads#/media/File:Roman_Empire_125_general_map_(Red_roads).svg.根據現代學者的估計,羅馬大道總共40多萬公里,其中鋪設石塊路面的就有8萬多公里(見圖1-1)。這張古老的道路網無異于羅馬帝國的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離開了這張網,帝國的軍事、行政、財政、郵政和貿易便無法正常運轉。西諺有云:“條條大路通羅馬。”實際上,羅馬通過條條大路掌控著行省和主要城市的局勢,維持了長達七八百年的地中海霸權。直到今天,在意大利、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地,部分羅馬大道仍在使用。

圖1-1 公元2世紀的羅馬大道

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

現代世界的早期網絡出現在英國。18世紀下半葉,蒸汽機的應用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馬車已無法滿足運輸煤炭、鐵礦和重型機器的需要,英國人于是開挖了運河,隨后又將運輸的重心轉移到鐵路網。1825年9月27日,第一條蒸汽機驅動的公共鐵路線在斯托克頓和達靈頓之間落成通車,全長40公里,由被稱為“鐵路之父”的喬治·斯蒂芬森(George Stephenson)設計,這一年亦被公認為鐵路世紀的元年。斯蒂芬森既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工程師,也是出色的企業家,他和兒子以及另外兩個合伙人成立了公司,專門生產機車車頭。1829年,斯蒂芬森以“火箭號”牽引車頭在技術競賽中勝出,除了500英鎊獎金,還贏得了從利物浦到曼徹斯特鐵路線的設計與建筑合同。1830年9月15日,這條線路建成投入使用,開幕式成了新技術的盛大慶典,吸引了包括英國首相在內的政界和工業界要人到場,斯蒂芬森等人親自駕駛8列火車從利物浦出發,在人們熱情的歡呼聲中抵達曼徹斯特(見圖1-2)。

利物浦—曼徹斯特線的開通激發了英國人的投資熱情,多條城際鐵路接連開工。斯蒂芬森敏銳地預見到,單條鐵路線最終會連接成一個網絡,需要盡快統一各條線路的軌道寬度。在斯蒂芬森的倡導下,英國于1845年立法確定標準軌寬為1.435米,這個寬度后來成了世界標準。19世紀中葉,英國已有鐵路3600多公里,年運送旅客3000多萬人次,而當時英國總人口也就2750萬人(1850年)。到19世紀下半葉,鐵路已接通了大大小小的城鎮,形成全國性的運輸網絡。

圖1-21830年利物浦到曼徹斯特的蒸汽動力客車

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A.B.克萊頓(A.B. Clayton)繪制。

大西洋彼岸,19世紀晚期美國也在其工業發達地區建成了密如蛛網的鐵路網(見圖1-3)。

圖1-3 19世紀晚期美國的鐵路網

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

人物

喬治·斯蒂芬森(1781—1848),英國機械工程師、發明家,出生在英國諾森伯蘭的一個煤礦工人家庭里。由于家境貧困,8歲時幫人放牛,14歲當上蒸汽機司爐的助手,繁重的勞動使他產生革新機械的愿望。斯蒂芬森從未接受過正式教育,17歲時開始進夜校讀書。因工作成績優秀,他被破例提拔為礦上第一個工匠出身的工程師。經過多次試驗,斯蒂芬森在1814年制造出了一輛能夠使用的蒸汽機車,11年后試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臺客貨運蒸汽機車“旅行號”。1829年,斯蒂芬森以“火箭號”新機車贏得建造利物浦至曼徹斯特鐵路的合同,并于次年建成該鐵路,是為世界第一條城際蒸汽客車線路。斯蒂芬森于1847年當選為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的第一屆主席。

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

事實證明,斯蒂芬森的軌道標準對鐵路技術的推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理論的角度看,如果軌道寬窄不同,運輸線路局限于一國一地而不能相互連通,將大大地降低網絡特有的梅特卡夫效應(詳見本書第4章)。秦朝在修建馳道的同時,規定了車軌的寬度,“車同軌”才可形成交通網絡,“書同文”才能順暢地溝通交流。羅馬帝國也規定了道路和車軌的寬度,保證不同的車輛在帝國境內暢通無阻。在本書第2章我們將看到,當局域網擴展延伸到彼此相連時,通信協議成為必需,TCP/IP等協議之于通信網相當于軌道的標準寬度之于道路網。為不同的電腦硬件和操作系統提供統一的標準語言,才使覆蓋全球的互聯網成為可能。

繼鐵路網之后,下一個登臺的運輸網是電網(見圖1-4)。鐵路運送煤炭,電網運送(比如煤炭燃燒轉化成的)電能。

圖1-4 美國于19世紀80年代開始建設全國性電網

注:電網目前由東部、得克薩斯和西部三大部分組成。20世紀90年代,聯邦政府放松了對電力行業的管制,開放了供電市場和價格。面對復雜多變的需求,電力供應商們正在運用人工智能進行電力調度,就像電信公司用自動電子交換機控制話音和數據傳輸一樣。

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

電力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更大(見圖1-5),電燈取代了煤氣燈和蠟燭,機器從工廠走進家庭,開創了家用電器的時代,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業在制造業之后興起,成為發達市場經濟的主體,電力也為后續的技術創新,如電話、電視、電腦、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奠定了基礎。

圖1-5 “網絡經濟”

注:1888年的紐約市,各個電力公司和電話公司密如蛛網般的電線布滿天空。一場暴風雪造成大面積停電和通信中斷,電力公司和電話公司吸取教訓,將空中的電線埋入地下。

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

鐵路受到軌道的限制,電力傳送需要架設高壓線。為了尋求更為靈活的“運輸工具”,1886年德國工程師卡爾·奔馳(Karl Benz)經過多年研發,首先推出了內燃機汽車的商業化產品,1908年美國企業家亨利·福特(Henry Ford)采用流水線生產T型車,大幅度降低了汽車的成本和價格,汽車從奢侈品變成了中產階級家庭的生活必需品。隨著汽車的普及,公路再次興盛,替代鐵路成為區域性中短途交通運輸的骨干。1965年前后美國動工修建連接各州的公路網,在長途運輸上也將鐵路邊緣化了。

自工業革命開始,技術進步從未停頓,從蒸汽機到互聯網,所有這些新技術無不強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增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村| 万安县| 彰武县| 璧山县| 南通市| 庆云县| 乐昌市| 南充市| 灌阳县| 漳州市| 平阴县| 东阳市| 云安县| 沁阳市| 侯马市| 开远市| 通城县| 河津市| 黄大仙区| 平昌县| 禄丰县| 永州市| 罗田县| 射洪县| 康马县| 安溪县| 铜陵市| 巴马| 凤冈县| 正宁县| 富民县| 武汉市| 城口县| 侯马市| 富源县| 安溪县| 科尔| 上饶市| 西充县| 临沂市| 大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