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權力游戲:簡明春秋戰(zhàn)國史(套裝共2冊)
- 朱良
- 1435字
- 2020-01-16 11:15:48
秦國:天道酬勤的典范
再說平王遷都的事。
公元前七七〇年,車馬喧闐,旌旗蔽日,從鎬京向東的道路被堵得水泄不通。在秦、晉、鄭、衛(wèi)四國諸侯的護衛(wèi)下,周朝政府的全體成員開始了遷都的旅程。
洛邑本身就是王國的都城之一,營建得很完備,道路規(guī)整,宮室雄峻,再加上周圍沃野千里都是富庶的地區(qū),比起廢墟中的豐鎬二京,這里就是一個全新的浮華世界,霎時使人忘記了不久前那一場慘烈的變亂。
豐鎬二京的府庫已經被洗劫一空,沒有什么需要攜帶的物資,一路上反倒輕松。周朝政府來到洛邑之后對原來的宮室略加修繕就安頓下來了,整個過程沒有遇到太大的波折。
平王這時可能還是個十幾歲的少年,沒什么政治經驗。他看到四國諸侯對自己鞍前馬后地悉心照料,心里很感激,再想到一路上四位“叔叔”風餐露宿吃了那么多苦,卻什么抱怨都沒有,心里一熱,就對身旁的秦襄公說:“愛卿如此為國盡忠,實在讓本王感激不已。本王知道你們家族世代守衛(wèi)西部邊疆,為國家出了很多力,卻只有‘大夫’之位,實在虧待你們了。現在本王特封你為諸侯,與齊晉等列。”
秦襄公趕緊跪謝。至此,秦國立國一百多年之后,終于升為諸侯國。
平王又說:“岐豐之地,已經被西戎占據。只要你能趕走西戎,收復國土,本王就把這些土地賜給你,你們秦國以后就替本王守護這份祖宗基業(yè)怎么樣?”
秦襄公大喜過望,連聲稱謝。
這是秦國得到的一份絕大家產。
當年周王室的祖先住在岐山附近,從那里發(fā)跡,向東擴張,逐漸掌握了天下,所以岐豐的土地是周王朝的祖宗基業(yè)所在。現在那里被戎狄侵占,平王不想著怎么去收回故土,卻做個順水人情把這個燙手的山芋扔給秦國——反正我也拿不回來,就送給你好了;你有本事把那邊搶回來那就是你的,搶不回來也別怪我,反正人情已經給你了。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平王是個很平庸的國君,目光短淺,胸無大志。他隨便一個決定就使周王室永久丟失了祖先的土地,丟失了西周時期的王國中心地帶。
他以為洛邑處在天下中心,物阜民豐,以這里作立國之本也不錯;西部那些土地都被人踏爛了,丟就丟了吧。
他卻沒想到,洛邑位于諸侯中央,是優(yōu)勢,也是一種很大的劣勢,這使得周王室被諸侯國包圍起來,沒有了發(fā)展空間:周圍諸侯都在跑馬圈地,日漸擠壓周王室的空間;再加上常常需要賞賜土地給有功勞的諸侯,更讓土地一直縮水。后來周王室的土地竟縮成了一個小小的城郭,擁有天下九州的周王朝竟這樣逐漸走向消亡了。
再有,洛邑周圍都是一馬平川,沒有山川阻隔,完全沒有防衛(wèi)能力,只能讓諸侯來保護,這根本就不是可以立百年基業(yè)的地方。事實上,從這以后都是各路諸侯在縱橫天下,根本就沒有周王室什么事了。
而秦襄公得到這樣一份大禮,絲毫沒有浪費,回去以后就開始厲兵秣馬,展開對戎狄的戰(zhàn)爭。
秦人發(fā)揚他們祖先做事刻苦認真的優(yōu)點,穩(wěn)扎穩(wěn)打,經過幾代人的苦心經營,終于把戎狄徹底趕跑,把原來西周的土地盡數收入囊中。到后來,甚至把戎狄原本的土地都給占了,號稱“辟地千里”。秦國就這樣擁有了大片險峻的國土,更擁有了相對于山東[崤(xiáo)山以東]各國的體量優(yōu)勢和戰(zhàn)略縱深,從此成長為一流大國。
回顧秦國的擴張史,可發(fā)現其屬于典型的苦孩子熬出頭。他們所處的位置本來是各諸侯國里面最差的,直接面對蠻族的威脅,數百年的秦國史,就是不斷抗擊蠻族侵略的歷史。哪知道這樣一種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反而鍛煉了秦人的意志,使他們始終保持憂患意識。當后來他們跟山東各國競爭的時候,這種剛毅的品質就變成為一種咄咄逼人的國家性格,壓得山東各國喘不過氣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許說的正是秦人的這種情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