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早期的鄭國

鄭國這個國家在諸侯國里面地位特殊,簡單來說就是:它是最后一個被分封的諸侯國,其君主也是跟后來的周天子血緣關系最近的諸侯。

在西周末年,鄭國跟周王室實際算一家人。

西周的最后三個君主分別是:周厲王、周宣王、周幽王。

周厲王有兩個兒子:王子靜和王子友。

公元前八二八年,王子靜繼位成為周宣王。

公元前八〇六年,宣王把自己的弟弟友封到了“鄭”這個地方(在關中平原附近,靠近周王室),鄭國由此建立。友的爵位是伯爵,因此便稱為鄭伯,又叫鄭桓公。

按照周朝的傳統,被分封的諸侯同時也要兼任朝廷里的官員。所以鄭桓公不僅是鄭國的君王,也是周朝的高官,他大部分時間要在朝廷里面處理國政。

鄭桓公并不完全是靠自己的血統走上高位的,他本身的才能也非常突出。早在被封為諸侯之前,他就曾帶兵抗擊獫狁(xiǎn yǔn)入侵,取得大勝;他被封為諸侯以后,又把鄭國治理得井井有條——真是帝王之才。

后來宣王的兒子宮湦(shēng)繼位,史稱周幽王。鄭桓公繼續盡心竭力地輔佐這個侄兒。

當時天下局勢已經風雨飄搖,看到幽王昏聵無能,鄭桓公為了保全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遷國。

前面說過,西周的都城鎬京一直受到犬戎的威脅。而鄭國的土地就在鎬京以東,離犬戎也不遠,屬于比較危險的地區。

桓公是政治嗅覺非常敏銳的人,他分析當時的局勢,感到關中不是久留之地,就著手把鄭國的人口和財富向東遷移。

遷到哪里去呢?桓公看中了洛邑附近的土地。洛邑在很遠的東部,各個諸侯國中間,遠離各種蠻族;洛邑本身又是國都之一,經濟發達,其附近是建立新國家的好地方。

后來平王也把國家遷到洛邑,所以桓公這次遷國可以算平王東遷的預演。

桓公找到洛邑附近的東虢國和鄶(kuài)國,送給這兩個國家大量錢財,跟他們說,要向他們借一塊地來安置鄭國的人民。

他是君王的叔叔,兩個小國當然沒法拒絕,只好獻出了十座城池給鄭國,史稱“桓公寄孥(nú)”。

公元前七七二年,鄭國東遷到新取得的土地上,首府在虢鄶之間的“京”城,這是鄭國在東部最初的基地。

第二年,犬戎入侵,關中大亂,幽王在驪山被弒!

鄭國民眾剛好躲過這場劫難。多么驚險!

但不幸的是,桓公在這場變亂中與幽王一同被殺,成了無辜的犧牲品。

桓公的兒子掘突聽說父親被殺,披麻戴孝地帶領鄭國軍隊來到鎬京,當著眾位諸侯的面繼位,是為鄭武公。

鄭國自此走上了一條富有戲劇性的稱霸之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西省| 浮山县| 青浦区| 信阳市| 阳东县| 四会市| 黑河市| 遂溪县| 友谊县| 海阳市| 琼中| 尉犁县| 遵义市| 砚山县| 桂平市| 龙口市| 高台县| 宜都市| 武定县| 邯郸市| 平阳县| 罗山县| 中山市| 屏东市| 盐山县| 台南县| 周口市| 莱州市| 台安县| 海安县| 正阳县| 突泉县| 乌鲁木齐市| 丹凤县| 元谋县| 永丰县| 南雄市| 永新县| 雷山县| 罗定市| 穆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