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童為國光火
- 城市留著屋檐
- 七袋
- 2398字
- 2020-02-28 11:04:25
東風廠第三批下崗職工名單遲遲不能公布,原先說,讓大家過了中秋節,過了中秋節后又說要過了國慶節。職工們不知道廠里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到處打聽消息同時又到處傳播消息。
有的說是市里不同意廠里的搞法,市里好幾萬下崗職工,又快國慶了,怕職工到市里鬧事。有的說是廠里自己定不下來,廠一級領導是否也“兩丁抽一”,意見不統一。還有的說,根本就不是什么“兩丁抽一”,廠里整個都快要停產了,你就是一丁,不下也得下。
事關家家戶戶,消息千奇百怪,一段時間里人心惶惶。
主要原因其實只有一個:既然是兩個人下一個,一家人里誰下誰不下就成了家事,廠里管不著。
可廠里又不能不管。東風廠是一家老廠,六十年代初建廠,從幾百人發展到三千多人。八十年代解決夫妻兩地分居的問題,九十年代解決職工子女就業的問題,一家人有兩個在廠里工作的情況很普遍,還有的全家人都端東風的飯碗。
“兩丁抽一”幾乎涉及到每一個家庭。對于涉及到的家庭來說,就意味著家里要減少一半的收入,這是頭等大事。哪個下哪個不下,一家人就得好好劃算劃算。
下了崗,還能出去掙上錢的當然列為首選。上了年紀,干不了幾年的,則寧愿自己下崗,把飯碗留給兒女。雖然明知國有企業已經不再是鐵飯碗,東風廠本身也是前途未卜,朝不保夕,但除了這個飯碗外,還有什么留給兒女呢?
幾十年來,東風廠就是職工的家,廠里不僅管著職工的吃喝拉撤,生老病死,還管著子女上學,就業,救濟等等。只要廠子還在,大家就還有依靠,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從一個家庭的角度來講,這很合乎情理。
廠工會順應民意,搞了一個民意測驗,叫做職工分流摸底調查,卻不料這個東西令童為國大為惱火。
“扯淡。”
童為國在廠長辦公會上,拍著擺在他面前的那一疊所謂摸底調查表,大發脾氣,“你們看看,你們搞上來這個東西。”環視一眼,對坐在身邊的總工程師說:“你說說,你是總工程師,如果你下了崗,誰來當這個總工程師?兒子還是老婆?”
總工程師推推眼鏡,吃驚地說:“我沒說我要下啊。”想想又補充說:“前幾天是有一個什么廠來找過我,也只是叫我給兼職搞一搞,我也沒有答應啊。”
童為國說:“我是說個意思。不是誰想下就下,誰不想下就不下。不能這樣辦,對不對。”
總工程師明白不是說他,點點頭,卻又答非所問地說:“大家都在說,廠領導就不搞兩丁抽一了,我看不能搞這個特殊,要大家平等。”
童為國不滿他堂堂總工,又是廠里的技術副廠長,也跟著說那個很刺耳的“兩丁抽一”,就沒理他,接著說:
“總的原則不變,一家人有兩個在廠里工作的,下一個。誰下崗得廠里定,不是自己說了就能算數。大家還有什么意見,沒意見就這么決定。這個月以內一定要把名單公布出來,早公布,人心早安定。”
童為國說到這里,很不滿地看了列席會議的廠工會主席一眼,說:“現在廠里困難,不是我們一個廠兩個廠的事,是全行業的不景氣,民意調查以后不要動不動就搞,搞多了還添亂。”
隨手拿出一張調查表來,抖了幾抖,“你們看看,這個丁大個子,他倒申請他下崗,讓他那個三天兩頭進派出所的兒子留崗,這不是鬧笑話嗎,簡直是搗亂。扯淡。”
廠工會主席臉漲得通紅,廠長后面罵這聲“扯淡”可以說成是罵丁大個,也可以說是罵他。
調查表是工會搞的,工會聽聽職工的意見,本來是一件好事,情況搞上來,你當廠長的還可以做個參考,沒想到童廠長左一聲扯淡,右一聲扯淡。
他不敢和童為國公然頂嘴,就把目光投向了黨高官。搞這份調查事前他征求過書記的意見,書記明確表態同意。在廠長面前,輪不到我說話,但你是書記,你不能裝不知道。
“這個丁左民,也不能就說他是搗亂。”書記把廠長的話接過來,話題直接切到丁左民身上,“他一家六口,兩個老的,兩個小的,加上他兩口子。原來有三個人上班,去年是老婆下了崗——去年還是前年?”他轉身問工會主席。
工會主席答:“前年。”
“我就記得是前年。六口人吃飯,老婆下了崗是什么也干不了,兩個娃娃,老大是進過派出所,老二還在讀書。也就是因為特殊困難,才照顧老大進廠工作,要是下了崗,恐怕就不是進進派出所了。”
說到這里,書記頓了頓。
“只有丁大個,好歹有個好身體,憑力氣還能找上事做。從他老婆下崗后,他下了班,還要到火車站拉板車,要干到晚上十二點。要不然,一個人的工資,六口人吃飯啊。丁大個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兩三百塊錢。”
書記說完了,大家又把眼睛轉向童為國,看他怎么接這個話題。童為國本來是隨手拿了最上面的一張表,正好是丁大個的,就來了個借題發揮,沒想到反而將了自己的軍。書記的話一時還不好反駁,只得說道:
“丁大個是特殊困難。但廠里也很困難啊,個人的困難,不能全部交給廠里來解決,廠里現在也解決不了。”說著說著,找到反駁的話了,“廠里當初為什么把他一個不成器的兒子招進廠,那時廠里還有這個能力。現在廠里有了困難,職工也應該為廠里分這份憂。如果讓丁大個下崗,把他什么都干不了的兒子留崗,那么……”
童廠長把那一摞表往書記面前一推,聲音也大了起來,“這些人全是廠里現在最需要的人,讓他們全退了,工廠干脆關門。那時候,不要說六口之家,就是七口八口之家,也同樣是一個人的工資都沒有羅。你照顧誰?又不照顧誰?照顧來照顧去,最后是一個也照顧不了。”
童為國剛才得罪工會主席還只是指桑罵槐,現在這番對書記的話反而沒繞彎子,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
“所以我的意思,要分別對待,不能搞一刀切。搞調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書記始終保持冷靜,“既要考慮到廠里的困難,在不影響廠里工作的情況下,盡量考慮照顧一些確有困難的職工,我說的是那種很困難很困難的職工。像丁大個這樣的,我們當然要想到,他一家六口人靠一個人的工資能不能吃飽飯,說嚴重點,會不會餓死人。真出了那樣的事,誰也擔當不起的啊。這是兩個最基本的出發點,要從這兩個出發點來作出決策。”
這些話說得冠冕堂皇,全無破綻,讓人駁無可駁。既沒有完全否定童為國要由廠里來定誰上誰下的意見,又給工會主席掙回了面子,實際是為自己保住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