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不愧是講義氣的典范,他根本不能理解衛元為何如此發瘋,但第二天衛元上奏屯田令和舉賢館時,他還是站出來支持。
袁紹氣的差點指著他鼻子罵,可這家伙一句話把袁紹憋得滿臉通紅,滿朝大臣驚愕莫名,也讓許多人羞愧的低下頭。
袁術應該是福靈心至,當袁紹反對時,他瞪起眼珠子叫道:“袁本初,我袁家高祖一生為民,幾次死諫,才有這四世三公的威名,汝欲壞我袁家祖宗清名否,列祖列宗在看著你,看你這賢名滿天下的不肖子孫,是真的為國為民,還是為了一己私利。”
這話別人說,人家只是呵呵一笑,可袁術說就不一樣了,袁紹從小被贊揚,有賢德之名,才能在他身邊聚起一大幫的人才。
袁術從小被人說紈绔,一向被大家當成袁紹的反面教材,最重要的是,他是袁家的嫡子,他最有資格以袁家祖上的名義說話。
其實誰都知道,衛元這政策是真的惠民之舉,只是牽涉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他們才反對的。
現在紈绔的袁術,竟然不為私利了,這不僅顛覆了人們的認知,也撕掉了大家羞答答的遮羞布。
特別是對袁紹,抬出袁家先祖的名頭,這下子袁術向世人宣告了,我這嫡子才是祖宗優良的血脈,庶子就是庶子,就是為了私利的。
袁紹啞火了,同為四世三公的楊彪,站出來看了一眼衛元,冷冷的說:“諸位反對,就不怕再來一次黃巾之亂乎!大將軍手握重病,他衛家不會有事,可你們呢,你們誰能保住家人平安,這些年多少家族被滅族,諸位想過嗎?”
衛元差點翻白眼,這老頭還真是蔫壞啊,不過看在他幫自己的份上,也只能認了,笑嘻嘻的接著他的話題說:“要是再惹起民變,衛某就帶著陛下去益州,各位就好自為之吧,衛某管不了,也不想管。”
他這是耍賴皮了,劉協看著他哭笑不得,賈詡蔫壞的偷笑著,早就被調回來當禁軍統領的伍孚,目瞪口呆的看著他,喃喃自語著“這小子也不怕蔡伯諧揍他,這話也敢說。”
朝臣們面面相覷,最后只好無奈的答應,消息傳出去后,遠在并洲的曹操哈哈大笑,跟荀彧戲志才等說:“咱們這大將軍啊,別看他不著調,可也只有他能壓下這些蠹蟲的心思,真是我大漢之幸事啊!”
消息總是比詔令來得快,一個月后,大漢十三州都接到詔令,屯田令只發往要那幾處,其他地方收到的只是抵報。
但舉賢館要各地官府抄寫,張貼出來,并要讀給百姓聽,故而慢了許多。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
“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大漢明揚仄陋,唯才是舉,朝廷得而用之。故特設舉賢館于東都,天下但有懷才不遇者,可入館考核,擇其優者用之,勿使野有遺賢,幸甚至哉!”
一篇求賢令,衛元親自主刀,完全抄了歷史上曹操的求賢令,不過增加后面一些,改了前面幾個字。
曹操看了大為贊賞,絲毫不知道自己被抄襲了,自然不可能向他要潤筆費,衛元躲在大將軍府里咪咪偷笑著。
可整個大漢騷動起來,許多士人破口大罵衛元無恥,洛陽城內一處酒樓,五位高冠博帶之人正在喝酒,說到這詔令時其中一人拍案大罵。
“豎子安敢如此乎!大漢四百年江山,因此而改顏,如此無德之人,焉能任大將軍之位。”
另一人趕緊拉著他,低聲叫道:“子魚兄勿需發怒,我觀大將軍從前所為,并非如此之人,此次所為或許有蹊蹺也說不定。”
其他三人也忙勸道:“確實如此,當年大將軍討伐董卓之時,不入洛陽搶功,而是就地安撫難民,曹孟德犯徐洲,也是大將軍私信威脅,不得殘害百姓,可見其心懷仁德,此次確實蹊蹺啊。”
那人被朋友勸說,雖不再怒罵,可還是憤憤不平。
此時其中一人忽然說道:“子魚兄既不忿,何不去大將軍府,當面一問。”
“問他作甚?吾與他道不同不相為謀。”
“若是子魚兄錯怪他了呢?能被盧幽洲看重,大將軍應該不至于如此無德吧。”
那人聽這話沉吟了,過了一會兒,點點頭說:“子干兄竟會幫他,我也是百思不解,去看看也好。”
其他人笑道:“那兄帶路吧,咱們五人也只有兄認識大將軍。”
那人搖搖頭笑道:“說不上認識,不過是當年見過數面罷了。不過我記得,元嘆兄是他的師兄吧?”
一位面容嚴整的中年人,點點頭說:“確實是同門之誼,不過雍未成見過他。”
一行人邊說著,結賬出門,向大將軍府而去。
到了那,那人取出名剌遞給門房說:“平原華歆求見大將軍。”
門房一聽急忙恭敬的伸手,接過名剌,轉身飛奔進去,不一會兒大開中門,衛元親自跑出來。
遠遠地就大聲叫道:“華尚書在哪,元迎接來遲,望望恕罪!”
門外五人聽到這一疊聲的叫喚,臉上露出笑意,其中一人低聲嘆道:“大將軍看來不是無德之人啊,咱們此來還是先不問罪,免得不察誤會他人。”
華歆知道這是對他說的,微微點頭,以示同意。
不一會兒,衛元到來,看見華歆開心的叫道:“當年一別,恍如昨日,華尚書依舊風采,元放心不少,元在此見過華前輩。”
華歆點頭微笑,伸手攔住他見禮,溫和的說:“當日何大將軍征召仲道,誰知如今仲道亦是大將軍,華某不敢自認前輩,還是平輩論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