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泰晤士河邊的小孩(二)

作者:先跟大家提個醒,主角接下來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英國!一切行動都建設在英國利益的基礎上。

再難也不當美帝國主義的走狗(滑稽)!歐洲還得靠歐洲人自己解放!

正文:

倫敦被稱為“霧都”,其實早在中世紀,倫敦就開始出現煤煙污染大氣的問題;當時的英國國會還頒布過國會開會期間禁止工匠使用煤炭的法令。

由煤支撐的工業革命開始以后,由于工廠大多建在市內,居民家庭又大量燒煤取暖,煤煙排放量更是急劇增加。

20世紀初,倫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為家居燃料,產生大量煙霧。這些煙霧再加上倫敦氣候,造成了倫敦“遠近馳名”的煙霞。

在無風的季節,煙塵與霧混合變成黃黑色,經常在城市上空籠罩多天不散,形成曾經客居倫敦的老舍先生描繪過的“烏黑的、渾黃的、絳紫的,以致辛辣的、嗆人的“倫敦霧。??

喜愛英國文化的旅游者或許會暫時沉緬于霧都的朦朧景色,但長住在此的倫敦人對此深感困擾。

濃霧會妨礙交通,高濃度的二氧化硫和煙霧顆粒更會危害居民健康。

為此,英國于1875年通過公共衛生法案,嘗試減少城市污染。到20世紀20年代,由于政府對工業加強管理,煤在工業燃料中所占的比例下降,煤煙污染有所減輕,但并無質的改觀。

1952年12月4日,倫敦上空的冷高壓導致大氣濕度增加,風力微弱,污染物難以擴散,嗆人的濃厚煙霧彌漫全城5天之久,幾天內死亡人數比平時增加了4000人,這就是著名的“倫敦大霧“事件。

當然,我也不能排除某些人是因為看了《霧都孤兒》這部小說才認識倫敦的。

愛德華低著腦袋沿著海岸走著,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

數日前,在喬治王子的要求下,愛德華被送往倫敦接受最高等的教育;坐了一天火車的愛德華,就在昨晚終于抵達了倫敦火車站。

在貴族的帶領下,愛德華乘坐馬車抵達了白金漢宮——也就是維多利亞女王所住的地方。

在那里,愛德華接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的隆重接待。

(主角是愛德華七世的孫子;是喬治五世的兒子;是喬治六世的哥哥)

而愛德華也憑借著自己那“三寸不爛之舌”贏得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喜愛。

隨后,維多利亞女王許諾會把愛德華送入全倫敦最好的貴族學校,接受全英國最頂端的精英教育。

但習慣了窮鬼生活的愛德華,怎么可能一下子接受這新的生活方式呢!

尤其是那一天的生活安排,簡直就是愛德華的噩夢。

所謂窮鬼有窮鬼的煩惱,貴族也有貴族的煩惱!愛德華也是親自體會過了。

在部分人的眼中,貴族就是那種好吃懶做、素質極差、不愛學習的富家子弟罷了;但在歐洲,絕大部分國家的貴族可不是這樣的!

德國貴族以容克家族為代表。容克貴族以參軍為榮,認為一切榮譽只能在戰場上表現出來;且容克貴族也在一戰戰場中表現出了極高的素質,完全做到了“騎士精神”的要求。

而英國貴族同樣如此——18世紀的英國貴族普遍認為,享有種種特權的人尤其應該重禮儀、守紀律、明責任、善自制。他們喜歡聘請學術上有名望的人督導下一代的教育,在他們眼里,人文學科教授富學識,明事理,行為舉止優雅得體,處處堪為子弟法式,即所謂“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而到了一戰時期,英國貴族可謂是做到了以身作則的美好品質。

1914年,英國伊頓貴族學校人聲鼎沸,5000余名貴族畢業生戎裝待發,即將開赴能為家族帶來榮耀勛章的“紳士戰場”。

后來據統計,在一戰中,英國總參戰兵力達600萬人,死亡率為12.5%;而當時入伍的英國貴族傷亡率竟然高達45%。

一戰過后,純正的英國貴族已經寥寥無幾了。

英國貴族和我們所認為的不一樣是,歐洲貴族擁有幾百年之久的傳承,骨子里的貴族西廂支配他們的行為,告知他們必須沖鋒在前?!膀T士精神”讓這些貴族光榮地死去可能要比羞恥地生存更為值得。

英國貴族上下以上戰場為榮,但戰爭讓死亡變得如此平常。近一半的貴族子弟犧牲,這關系著每一位貴族的家族存亡,但貴族的修養和隱忍的能力讓他們沉默,即使后來有許多關于一戰的會議記錄,也很少有貴族階層的聲音。

當時的一位英國爵爺說:“如果我有二十個兒子,那么如果任何一個在他該走向戰場時而沒去,我會覺得無比恥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仁县| 千阳县| 中卫市| 嘉禾县| 沂南县| 周口市| 宁都县| 泉州市| 浮梁县| 马关县| 黎川县| 凤山市| 岳池县| 黄冈市| 辽源市| 双流县| 乌兰浩特市| 宁都县| 井陉县| 嘉义县| 北碚区| 孙吴县| 额敏县| 巴彦淖尔市| 潍坊市| 桂林市| 鞍山市| 深圳市| 宁晋县| 潜山县| 安阳县| 红桥区| 十堰市| 岳普湖县| 汝州市| 饶平县| 三门峡市| 汝州市| 嘉兴市| 江城| 巴彦淖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