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紅塵

本來道教是大歷國本土教派,一直以來奉行清靜無為,與世無爭。后來從大日梵國傳來大乘和菩薩乘等佛法,他們和道家與世無爭的思想相悖,他們奉行入世修行,認為眾生皆苦,需要一智者講法引領眾生脫離苦海。

因大歷國開國皇帝唐淵為穩固自己的江山,便尊道教祖師為其祖先,大建老君殿,并親自拜祭,一時眾人效仿。

后來,鄔曌因唐世民而在感業寺出家,后參破空相成為了大歷國女帝。因此段因緣,鄔曌稱帝后,以善知識的名義,廣建廟宇,多加賞賜,一時佛教在原由的基礎上愈加興盛起來。當時有大詩人杜牧的詩,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由此可見佛教的昌盛,上至皇家貴族門閥,下至官吏百姓,好多人都選擇了皈依。

大歷國歷代國君也不是傻子,之所以大力宣揚兩教,一是為了自身統治,一是親眼驗證了兩教的神奇手段。道門的大小周天搬運之法,還有佛家的密煉之法,都是當時的不傳之秘,大歷國歷代國君卻在暗中修煉。

最有名的就是玄宗唐隆基時,天師葉法善,一手符箓之術,役使鬼神,隔空取物等。還有青城山道士羅公遠,除祟驅妖,召龍致雨等,都是親身驗證,道非虛人。曾經兩位道長還和佛門的金剛三藏斗法,廣為傳頌。

為了驗證神奇的法術,歷代大歷國皇帝都會安排一些活動,屆時道門和佛家的高士都會展示下玄奧的手段,以此獲得皇家有力的支持。比如道家的禁氣咒,佛家的金剛菩薩咒。不過這類活動,最后大多變成了兩家互相斗法,以示高強。因為獲勝一方會得到皇家的大力支持,于是兩教因理念因利益產生了嫌隙。

佛道兩派產生摩擦已久,在佛教鼎盛時期,發生過僧人搶占道觀的行為。這更加重了兩教派的矛盾。一切的矛盾在積累過久總會爆發。而此時此刻,時機終于到了。

因尊道敬佛,大歷國《大歷六典》中規定中“凡道士給田三十畝,女冠二十畝;僧尼一如之。”道士和僧尼所獲得的土地有不繳賦稅的特權。這些土地大多都租給百姓,這嚴重的損害了大歷國的稅收。

武宗唐炎在聽取了宰相李德裕上疏:國家稅收年年降低,實因道門佛家兩派占有大量土地的緣故。唐炎聽后,愈加厭惡佛教。

唐炎道:目前兩家各占多少土地,影響國家賦稅多少?李德裕給了唐炎一個數字,又道:如今道門和佛教比例為3:7.唐炎道:眾愛卿,有何良策。有的官員上奏道:此為祖宗之法,不可更動。有的官員奏道:稟陛下,可頒布一道律法,嚴禁百姓私自出家做和尚或道士。

一方是維護宗教,一方維護皇家利益,兩方在朝堂上爭執不休。唐炎看無任何結果,便對眾官員道:此事他日再議,今日便退朝吧。眾官員行禮退去。

唐炎退朝后,用過午飯,便召趙歸真等一干道士談玄悟道,幾位道士一會談老子的道德經,一會又轉到莊子的南華真經,又一會又談起了御風而行的列子的沖虛真經,最后又談到黃庭經。總之是一些有無之道,眾妙之門的話。

趙歸真看唐炎精神不振,便問道:陛下可有煩心事,若有可修煉道家的清靜經,以除煩悶。

唐炎道:無他事,只是國庫入賬賦稅年年減少,特為此煩憂,故心神有些不寧。趙歸真道:能為陛下除憂解難,正是貧道的榮幸,陛下試言之。

唐炎于是說道:宰相上疏,道士僧尼所占土地過多,青壯勞力不足等等,眾官員為此爭吵不休,仍無良策。趙歸真等道士一聽,心中甚喜,和他們前些時日所談大是相符。白羽銘對趙歸真使了一個眼色,趙歸真會意。于是對唐炎道:陛下,軍國大事,貧道本不便言,只是涉及道門佛家,貧道有微言,望陛下恕罪。

唐炎道:趙仙師但說無妨,你我只是閑談罷了。趙歸真于是說道:這佛教本非本土而生,實是域外所傳,其中有無數的邪說,比如末日之語等,實為恐嚇愚弄百姓,以此斂財罷了。

趙歸真說完,羅浮道士鄧元起也道:這有些僧尼出家后仍然結婚生子,不修戒行,實在可恨。

衡山道士劉玄靖接著說道:昔年,貧道也曾遠游,到過大日梵國,發現那里寺院竟然公開把類似春宮圖的兩人尋歡塑像堂而皇之擺在寺中,并愚弄善男信女,稱其自愿獻身以修秘法。

唐炎聽后一臉震驚,白羽銘也說道:其實這種塑像在大歷國部分寺院也有,說起大日梵國,更奇特的是僧侶的權利竟然在政權之上,他們宣稱自己是神派往在人間的信使,一言一行都是神的意志。還專門設定了種姓制度,信眾愈多,以致他們可以和政權分庭抗禮或凌駕政權之上,陛下若不信,可尋一大日梵國游僧一問便知。

趙歸真也道:近日偶聞街頭兒童歌謠,唐氏十八子,昌運方盡,便有黑衣天子理國。唐炎忙問道:這是何意?趙歸真解釋道:唐氏十八子便是暗指陛下,黑衣者,特指僧尼也。意思是說大歷國只傳十八帝,而后運勢便終,黑衣僧侶將對大歷國政權取而代之。

唐炎大驚,忙問道:這歌謠如何得來?趙歸真道:想來是有些僧尼故意編造,傳播,有謀取天下之貳心。

唐炎本就不喜和尚,聽聞此語眉宇流露出十分厭惡,道:沒想到佛教竟然用心如此險惡,傳教授徒,蠱惑人心,竟然有如此目的。眾仙長可有應對之策。

幾位道士相視會心,趙歸真道:陛下可頒布政令讓部分僧尼還俗,收回土地和廟宇,嚴禁私自出家。

唐炎聽后默然不語,道:此事,明日朝堂上聽眾官員所言,再行決斷。幾人又談了一會,趙歸真臨走前趁機把之前煉制的丹藥獻給唐炎,道:這是貧道今日所煉養神丸,敬獻陛下。唐炎收下后,道:有勞,趙仙師了。

傍晚時分,唐炎急召宰相李德裕。李德裕以為有什么軍國大事,急匆匆入見。唐炎便向李德裕詢問關于大日梵國的事情,尤其是不是宗教凌駕于政權之上。

李德裕忙把所聽所聞如實告知:據來自大日梵國的游僧所言,大日梵國人人皈依三寶,禮佛敬佛供養佛,佛門是至高無上的存在。為此大日梵國還施行種姓制度,人為區分貴賤,僧侶為第一種姓,貴族武士等是第二種姓,其余則為第三第四種姓,也俗稱賤民。

唐炎聽聞此語,暗道趙仙師等人并未欺騙與他,原來果有此事,唐炎還想詢問關于兒童歌謠的事情,后心思微轉,便沉默不語。李德裕看著如此反常的唐炎,心里猜不透,也不敢隨意接話。一時間屋內竟有些寂靜,片刻,唐炎道:今日急召愛卿,實因之前朝堂上關于佛教過于興盛,與國爭利,與民有害。朕想后日早朝,唐炎在眾官員上奏后,決定頒發律令,責成部分僧尼還俗,并收回部分土地,以增加國家賦稅。

唐炎上朝召眾官員商議此事。有皈依佛教的官員上奏:陛下,歷代政權和宗教互不干涉,如今陛下干涉宗教事務,恐有流言蜚語。為了避免政權干涉宗教,部分人宣稱皇家插手宗教事務,便是失仁德。

宰相李德裕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宗教在陛下轄域境內,自然受到約束。雖過往政權不干涉佛門事務,只是如今寺院擴張,與國爭利,長此以往,百害而無一利。

后來牛僧孺所屬派系官員仍上奏道:陛下,如今佛教信徒眾多,若貿然行事,恐致生亂,莫如維持現狀。

唐炎聽后面露不悅,道:此正朕所憂愁之事,佛教過盛,長此以往,豈非會形成國中之國。

牛僧孺一看皇帝如此言語,知道其心意,便不顧和李德裕的恩怨,忙上奏道:陛下英明,所憂社稷江山,為臣以為應統計僧尼人數,再逐漸令部分還俗。

唐炎一看,兩派朝臣竟然意見同意,便道:既然眾愛卿無異議,那此事交與宰相負責。

經過朝臣們的一番商議和討論。關于武宗唐炎毀佛掀開了大幕。武宗頒布敕書,詔告天下,凡僧尼中不守戒行或犯罪者,一律返俗。凡宣揚末日輪回說,恐嚇斂財者,以犯罪論處,全部返俗。私自建廟宇,蘭若,佛堂者一律拆毀,私自出家僧尼全部返俗。凡私自藏匿者,以犯罪論處。

敕書一下,佛教眾人大驚,而此時大歷國正派官員統計僧尼們的寺院數目和其私產情況,發現不合律法寺廟僧尼,一并派兵驅逐,使其返俗。

歷經兩個月的統計排查,李德裕上奏道:陛下,統計結果一出,目前大歷國共有寺廟佛堂等六千余所,蘭若等僧尼居所約十萬處,僧尼數量近五十萬人,其所蓄養奴婢亦有三十萬人,關于寺廟所占土地約二千萬畝。

李德裕的統計結果一報出,不僅唐炎大驚,就連那些親佛的官員也大吃一驚,他們沒想到佛教竟然如此興盛,這還不算信眾。一旦作亂,豈非朝廷大患,

唐炎道:昔日韓昌黎曾上表反對迎佛,其曰,佛教只是夷狄之法,非大歷國國所固有,因而不合先王之道,大歷國應該宣揚孔孟之仁義忠孝之禮法,如今看來,佛教大肆斂財聚眾,蠱惑人心,居心不可測,眾愛卿可有對策。

在佛教擁有如此多的私產以及人數,牛僧孺等親佛派也不敢輕言,畢竟再發展下去可能發生動搖國本的事情。李德裕那派正好看牛僧孺的笑話,也不上前奏章。唐炎無法,只好點名,牛愛卿,你有何良策。

牛僧孺無法,只好上前啟奏:陛下,如今佛教過于興盛,實非國家之福。其所占千萬畝良田更是免賦稅,以致國庫收入年年遞減。微臣以為,應該限制佛教的發展,限制僧尼的人數。

牛派官員見牛僧孺如此說,也紛紛上奏,有的說,要重新制定律法,對僧尼收取部分賦稅。有的說,要對部分青壯年僧尼返俗,且每個地區寺廟和僧尼人數都應該有個限制。有的官員道,朝廷應該收回部分土地,以分給百姓,如此不僅增加國庫收入,還能贏得民心。

唐炎一聽,形勢一片大好,道:既然如此,那么此事交與牛愛卿和李愛卿共同負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胜县| 阜平县| 右玉县| 泰州市| 扎鲁特旗| 延边| 兖州市| 大宁县| 蕲春县| 手游| 阳朔县| 新源县| 泗阳县| 全州县| 永川市| 石林| 页游| 乌兰县| 五原县| 龙泉市| 乐清市| 莱州市| 红原县| 贵州省| 凤冈县| 安宁市| 南木林县| 沙河市| 竹北市| 英超| 阿拉善左旗| 丰城市| 托里县| 建瓯市| 石景山区| 基隆市| 白水县| 仙游县| 青海省| 龙南县| 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