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舊尾見新首,思親不見親
- 大道十二
- 瑯琊玉麟
- 2852字
- 2023-10-04 19:57:26
大越朝,歷來被其他五大朝嗤笑蠻夷之地,不懂教化,因地處南位,數州依然春花怒放,氣溫恬身,人人單衣薄褲,行動自由,也是其樂融融。。。。
臨近新年,邊境不見喜慶氣氛,卻是嚴陣以待,據傳,兵部右侍郎茅龍已至中賬,密會大將軍盛天碭,傳聞年后兵分兩路,征襲幽瀾二朝,一時軍中人心惶惶,哪還有心思掛牽過年?
傳聞大幽城墻懸掛紅綾千丈,鞭炮萬掛,看樣子要大慶大祝新年,絲毫沒把大越放在眼里,
而大瀾則是全民皆兵,軍書十七卷,征兵二十萬,急招刻訓,恨不得馬上投入沙場,只聞瀾境鑼鼓喧天,兵馬嘈雜,煙塵四揚,人人枕戈旦待,可謂兵強馬壯,如籠中猛虎,伺機而動。。。
連城貼好橫聯和福字,下來后退幾步,一群少年圍了上來,仔細觀量春聯。
大門聯:
春來萬象新,
福臨千般意。
框聯:
愿吾妹玥兒康寧無憂,
祈天下祥和盛世太平。
橫聯:歲歲平安
橫聯上面一個大大的福字。
字跡工整,略顯稚嫩,少年,難免筆力欠侯。
當得知春聯是林玉編撰,并且自己書寫的,一眾少年都目露驚訝,然后稱贊不已,少年只是靦腆地笑了笑。
連城盯著春聯許久,再看著懷抱妹妹的少年,心里思緒萬千。
爺爺常言,自古英雄出少年,以前,連城心里是不服氣的,認為爺爺言過其實,少年人,自生都難,怎能擔大任?
可如今,隨著與林玉的交往越深,連城愈是感觸良多,對爺爺那句話也漸漸認同。
舞夕之年,身處逆境,而不失本心,不墮其志。胸襟廣闊,善學禮謙,日后,自不可限量。
想到這里,拍了拍后者肩膀,鼓勵道“玉弟,春聯很不錯,我覺得是極好的”,后者更加不好意思了。
園子里,少年們追逐嬉鬧,歡聲笑語一片。年少無憂,最美時光。
湖邊大石上,兩人隨意而坐,“,新的一年,有什么打算?想過沒有?”
沉思一會,少年幽幽道“連哥,我,我還沒想好”
連城笑了笑“沒事的,過年就應該開開心心,高興的過年,想那么多事卻是挺累的,知道嗎?其實我也沒想,哈哈哈”
說完最后一句,連城悔的直想扇自己兩個耳光,是啊,自己一大家子,明年家里事和打算規劃,哪輪得到他去想。而眼前的少年,一切卻只能靠自己。
有點心虛地看了一眼林玉,才發現少年癡癡地看著湖面發呆。
其實年后,林玉已有打算。但是少年覺得,有些事情和東西,還是安穩放在自己心里最好,好壞險惡,自己知道就好,牽扯進旁人,自己心不安,更不能靜,于人于己百害而無一利。
只是一想到,待他和妹妹如親的這些人,會不會失望?少年再難淡定,彷徨忐忑不已。
臨走時候,連城邀他和妹妹,晚上去家里吃年夜飯。林玉以妹妹尚幼,夜不能出門,更何況是大年三十夜,委婉謝絕了。連城也不好再堅持,從懷中拿出三本書,說是他爺爺讓他帶給林玉的。
少年捧著書,站在園外,看著連城他們漸行漸遠。
連城曾告訴少年爺爺轉告之語,
“做人,不可妄自菲薄!”
午后,吳秀才晃晃悠悠來了,看了看春聯,嘖嘖稱贊,煞有介事的品評,還指出了其中不足。起初,林玉也虛心聽教,慢慢臉色愈加難看,最后是實在聽不下去了。
春聯,從紅紙和墨的選材,到字意和運筆,以及貼的位置高低。再好的脾氣,也是孰不可忍了。
“不如揭下,吳先生受累給重新寫一副?”
“嗯,嗯,如此甚好,那我就卻之不恭了,啊哈哈。。。”
一臉滿足,興高采烈地秀才轉身,對上怒目而視的少年,聲音嘎然而止。
“其實仔細看看,挺好的,就不要再費周章了,呵呵。”秀才訕笑不已。
厚著臉皮,讓少年泡了壺茶,坐在那里,喝得好不悠游自在,林玉倒也習以為常了。抿了口茶,一臉陶醉“玉弟,世事皆學問,你比如喝茶,那可是有講究,有規矩的,你比如。。。”喋喋不休,嘮叨個沒完,后者頓時頭大了,臉上一絲苦笑。
翻開《大希世言》,讀到修身篇“人生苦短,寒暑春秋。日月復始,照古耀今。是以世事無常,順逆之變,隨機而應。我輩讀書人,自要安身立命,親君子,遠小人,養正氣,教化世人,為世間謀萬世福。”
少年讀后靜靜思索,只覺得道理極對,卻終歸是理解不透其中深意。
秀才在一旁“書讀萬遍,其義自現,久了,自然會透徹明了,所謂高度不同,眼界胸襟自然不同。”少年恍然。
直到喝得水沒了茶色,才緩緩起身,一臉的意猶未盡。
臨走時,掏出一塊木劍,遞給少年,木劍三寸,身柄覆云紋,內篆刻“趨吉避兇”四字。
“過年了,我也沒什么可送的,給玥兒個小玩意,隨身佩戴,倒也能驅邪避兇”。
秀才走后,林玉翻轉木劍,發現背后刻有陰陽八卦圖,字正圖清,雕刻極為精致。
想了想,找出串紅繩,穿過木牌,編織捋結好,掛在了玥兒手腕之上。
酉時,二嬸送來了一屜餃子,告訴他,左邊三行是素餡,右邊是肉餡的。新年夜里子時要吃素的,初一吃肉的,反復叮囑,臨走時又囑咐了一遍。
平日吳秀才話說兩遍,少年都覺得煩。婦人嘮叨那么多遍,而少年卻是無一絲厭煩,相反,還倍覺親切喜愛。
人之喜好,待時而定,待人而分。
夕陽漸下,路上街上已無行人,家家戶戶,家中忙碌。
屋里,小玥兒在小木床里摸著木劍,好奇盯著,然后放嘴里啃咬,再拿出來看看,再啃咬,樂此不疲。
而林玉,匆匆在廚房里忙活,刀切削拍,煎炸燜煮,有模有樣,不一會,香氣彌漫。
門外,大紅燈籠高掛,分外喜人,屋內也是燈火通明,桌上,床頭,床底,柜子,箱子上都燃著燈。
桌上擺著四個菜,一尾大鯉魚頭朝東,肚朝南。小盆里,蘑菇燉雞,一碟鹽水煮花生,一盤煎豆腐,葷素搭配,香氣撲鼻。
對兄妹倆來說,這些已經彌足珍貴,媲美山珍海味。
四張凳子,碗筷酒杯茶杯四副,坐南朝北為上首,坐東朝西為左首,林玉和妹妹坐在下首,擺置好一切。先給上首倒上酒茶,然后左首,最后再給自己倒上,小玥兒,一碗小米粥。
端酒起身,彎腰恭敬上首和左首,“爹,娘,玉兒敬你們一杯,祝。。。”,話未說完,竟沒了下文,一杯酒仰頭干完。
酒入喉,辛辣直沖五臟六腑,少年一時被嗆得直咳嗽,眼淚都出來了。
擦了擦眼睛,少年直納悶,平日看人喝酒,一口酒下去,滋味十足,一眼滿足的樣子。沒成想,辣嗓刺鼻嗆眼淚,著實不好喝。
衣角撕扯,林玉低頭,小家伙小手亂抓著,急切看著桌上的食物。把她從椅子上抱起,放在自己腿上。
魚肉仔細剔除刺后,喂妹妹嘴里,小家伙小嘴吧唧,津津有味。
兄妹倆,你一口,我一口,難得如此豐盛,吃得開懷不已。
第二杯酒,嘗試細酌慢飲,倒是沒了初次那般難受,嘴里依然滿是辛辣,有點難下咽。小家伙瞪大眼睛好奇盯著酒杯,抿抿嘴,吧唧兩下,饞得慌。
細碎雞肉,摻和小米粥,魚湯,不一會,一碗粥就被小家伙喝完。
待小家伙吃飽喝足,坐在木馬上,又開始玩弄那塊木劍。
端起酒,敬了第三杯,少年開始覺得頭重腳輕,暈乎乎的。
舌尖上有絲甜,酒也不是那么難喝,少年已漸入佳境。
目光迷離地看著對面上首和左首,酒茶碗筷絲毫未動,椅子上也是空蕩蕩。
猛然起身,把那兩杯酒抓在手里,一口一杯,仰頭而盡,又是嗆得眼淚直流。
淚眼朦朧間,少年仿佛看見了爹娘。爹正端坐上首,正對著他,微笑頷首。而娘,坐在左首望著他,嘴角噙笑,滿目慈愛。
鼻子一酸,淚水瞬間而出,水霧昭昭,白茫茫一片,眼前再也看不見任何東西。
“爹,娘,玉兒玥兒好想你們”,想是常人家中,長幼歡聚一堂,其樂融融,少年就別提多羨慕了。
異鄉寒舍,泥焙火爐,燈火下,濁賢一壺,少年郎,獨醉年夜。
一年最節是今夜,思親無數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