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通識讀本:腐敗(中文版)
- (澳大利亞)萊斯利·霍姆斯
- 1015字
- 2019-12-31 16:22:51
前言
今天這個時代,在一周的任何一天,翻開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份報紙,幾乎都能發現腐敗丑聞的報道,甚至不止一起。2010年底和2011年底,以英國廣播公司的名義進行了兩次調查,分別涉及26個國家(2010)和23個國家(2011)的2.4萬多人;結果顯示,腐敗是全球公眾談論最多的話題,排在極度貧困、失業、食品和能源漲價、氣候變化以及恐怖主義之前。這些民意調查發起時,大多數國家仍處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余波中,調查結果表明了腐敗對當代世界的重要影響。實際上,蓋洛普國際調查聯盟之后(2013)又對69個國家的近7萬人進行了另一項調查,進一步印證了這一結論,此項調查將腐敗列為全球頭號難題。
不論是在發展中國家、轉型國家,還是在發達國家,越來越多的國民開始意識到腐敗的嚴重負面影響,并要求當局采取行動。無視這些要求的政府,有可能自食其果。例如,2014年初烏克蘭雅努科維奇政權被推翻,主要原因就在于公眾感受到了i高度的腐敗而心生怨恨;再比如2013—2014年泰國發生的民眾騷亂,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政府也被推翻。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直到比較晚近的時候,即1990年代中期以來,國際社會才開始充分認識到腐敗具有破壞作用,有可能造成毀滅性影響。也正因為這個問題如此重要,我才起意要撰寫這一通識讀本。
腐敗研究無法邊界清晰地被強行歸入某一學科,本書的分析雖然篇幅不長,卻用到了人類學家、犯罪學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家、法學家、政治學家和社會學家的成果。不過,目前關于該主題的討論范圍極廣,影響人數眾多,如果只考察學者們的成果,那就大錯特錯了。書中同樣考察了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和其他領域反腐實務人員的重要貢獻。
筆者研究腐敗問題并從事此項教學已有30年上下,對于所有幫助我加深理解這一復雜現象的人們,逐一感謝是不可能的。這里我想特別感謝我在墨爾本、華沙和博洛尼亞教過的數百名研究生,在過去的許多年里,他們向我提出棘手的問題,與我分享關于腐敗的經驗和知識。也要感謝此項寫作計劃的四位匿名審稿人,若不是他們,本書的錯誤和疏忽就不止眼前這么多了;當然,對于眼下仍然存在的疏漏,責任完全在我。感謝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在近30年的時間中提供的可觀資金,讓我得以從各個方面研究腐敗;感謝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安德里亞·基干、埃瑪·馬和珍妮·努基在此項寫作計劃付梓成書過程中提供的所有幫助。最后,感謝夫人瑞貝卡,她的愛和扶持一直不曾間斷;在我長時間投身于研究工作、無比頻繁地奔走于海外時,她的寬容和理解讓我感激不盡。
萊斯利·霍姆斯
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