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出名的好處
書名: 大時代的熔煉作者名: 樂江漁夫本章字數: 3194字更新時間: 2020-02-19 18:39:00
宣傳部的領導和趙百勝局長是第一批來到了合江村,布繼錄這段時間積極多了,幾乎每天都呆在前山村委會,吃飯也是跟老劉他們搭伙。
老劉也不在乎多他一雙筷子,反正伙食費是登餐月底按餐成本結算。其實老劉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他應該知道縣領導這段時間會陸續來村里檢查工作。
陪宣傳部領導來村里的是李明哲,何明和程洪都沒有來。先看了合江網的營運情況,老皮代表工作隊匯報了宣傳工作的情況,老劉匯報和產業發展情況,老馬匯報了選舉換屆工作情況。李明哲代表鎮政府匯報了全鎮的工作情況。
然后又到了陳悅的蔬菜基地視察建設備種情況。最后去后山村看了活動廣場和宣傳長廊,村莊環境整治。領導給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如果按這意見實施那差不多達到旅游村莊的標準,老劉只應聲點頭,這路還長著呢。
最后就是批報告的事情,很直爽地給了三十萬,由文化局從專項資金中保證。趙百勝拿到批后的報告偷偷地向老劉伸出大拇指,以前都是五萬八萬地批,這一筆就是三十萬,開綠燈了。
前山村建一個大型的活動場所資金就差不多了。配套的全民健身器材不在資金范圍內,沒多少資金缺口了。
剛好村委會側面有一片十多畝的空白地,足夠打造成一個大型的活動中心。后山是一片古林子,只好整修一下修幾條小路就是天然的公園。綠化的樹苗、樹樁到山上尋就是了。
送走了宣傳部的領導接著來了農業局的領導,人家更大方,看了蔬菜基地的建設情況之后,送了八十萬的大棚建設資金。資產屬于村里所有,陳悅變成了租主。村里每年可以增加十萬的租金,也是陳悅大方。
水利局和國土局也當仁不讓,遠超過老劉他們的預期,不僅滿足了蔬菜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而且還把從后山村到前山村的主溪流進行整修,涉及資金達兩百多萬。另外水利局還承諾了一個自來水建設項目。
接著環境衛生整治辦公室的領導過來,看完后表態投入三十萬對垃圾收集體系進行改造,建設垃圾收集亭,同時配備兩百多個垃圾桶。在原三江鄉建一個垃圾轉運站,收集的垃圾轉運到縣垃圾填埋場。決心把合江村樹立為典型,并表態陸續會給予獎補資金。
最后來的是交通局,把合江村主干道擴寬計劃列入實施項目。以前都只有三點五米寬的硬化,現在擴寬到五米,與原三江鄉的主干道是一樣的。資金還沒有出來,但絕對不是小數目。
“不對呀。”曾正明被巨大的投入數據給嚇著了,他不解地問道:“這是怎么一回事?”
“這就是出名的好處。”老劉嘆氣說道:“我給何書記打了電話,他說這是譚書記和魯縣長親自指示的。本來他們想開個現場會,最后因為時間問題沒辦法來。就讓各科局自行到現場拍定項目。這也是壓力呀,我們可不能辜負領導的重視。
縣里是把合江村作為示范村樣板村打造。我們也得朝這個目標奮斗。縣里花了這么多錢到我們村,那么我們在村容村貌上想點辦法吧。”
“怎么想?”布繼錄皺眉問道。他現在也有危機感,他覺得自己的腦子都快跟不上了,在會議上的理論都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一套套的。
“對村容村貌影響最大的是什么?”老劉問道。
“舊宅基地,特別是雜屋。”布繼錄答道。
“賓果。”老劉很時尚地說道:“大家說說,這個怎么拆?”
“程鎮長不是說有城鄉土地增減掛鉤項目嗎?對老百姓有補償,村里也可以增加村級財政收入。”曾正明想了想說道:“也好,搞那么多大事情,我們現在都不知道怎么幫上忙了。”
“不。”老劉搖頭說道:“這么多項目,你們也有得忙了。老布,老曾,你們就各村負責各村的項目。增減掛鉤項目在尊重老百姓意愿的情況之下推開。”
“這可不行。”布繼錄突然說道:“增減掛鉤項目必須得作為工作重點。村容村貌的整治也必須是重點。村里有收入了,增減掛鉤的獎補資金我們可以拿個方案返還給群眾,通過獎補的方式對房子進行改造升級。”
開始一句話把老劉嚇了一跳。但后面的話讓老劉很是舒暢。看來布繼錄終于正視了,開始在工作上展開較量了。
“這是好事呀。”老劉點頭說道:“只針對項目區。誰實施了增減掛鉤,縣里給村里的獎補資金原則上返還給項目區。前提得對住房進行修繕改造周圍環境整治之后才能得到獎補。改造的要求是外墻粉刷或貼瓷磚,周圍有綠化,禽類養殖得進行圈養。”
“這樣對已經裝修的不公平。”曾正明搖頭說道。
“絕大多數都沒有坡屋頂吧?把坡屋頂也納入獎補范圍。”老劉想了想答復道。
“這樣不是對已經搞了坡屋頂的不公平,他們就會不配合。”布繼錄針對曾正明了。頓時都不知道怎么辦了。曾正明家沒坡屋頂,而布繼錄家小別墅什么都是齊的。布繼錄這么說就是針對曾正明而來。
“人是活的,通過其他的方式讓他受點益嘛。主要還是靠思想工作嘛。”老劉想了想之后說道:“預留通道、綠化、道路硬化等等方面都可以,只要不影響大局就行。”
有了老劉這話倆人才都點了點頭,老劉笑了笑說道:“這事得開個會,在會上通過一下。然后由老皮在網上對相關的政策進行宣傳,聲勢造得大更有利于工作推進。”
隨后三人開始商量一些細節上的事情,布繼錄和曾正明不愧是老書記,對村里每家每戶的情況都非常熟悉。把細節考慮到每家每戶上來,針對每一戶都有具體的工作方法。
倆人野心不小,準備一次性把所有的老宅基地和雜屋全部拆除改成旱土和水田。也對村莊以后的規劃進行考慮。
老劉終于有些放心了,有矛盾不是壞事,可控就行,倆人有分歧能合作就行。布繼錄的強硬和主意多結合曾正明的穩和善于做思想工作,可以說是絕配,可惜倆人也是冤家,關鍵時候尿不到一個壺里去。
下午召開全體村干部會議,事情就這么定下來了。很快鎮國土所的人帶著技術公司的人就來到村里測繪。
接著開始丈量登記造冊。還真如老劉所料,群眾特別熱情支持。縣里投入那么多資金來搞基礎設施建設,那氛圍不僅讓村干部激動,更讓群眾激動。在這偏遠的窮山溝里,他們也沒有想到會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的一天。
挖機進場開始了第一鏟,接著更多的挖機開始進場,整個合江村再一次熱鬧起來。群眾對選舉換屆的熱度更降下來了,就算是平時談話也很少涉及到換屆工作。談到村干部的換屆問題都非常認可現有的村班子,那怕是對布繼錄也采取容忍的態度。
不是還有曾正明書記嗎?還有工作隊的老劉,鎮里的程洪副鎮長。他們都是干事業的人,班子內存在一個不能相信的人無足輕重。
一路上程洪也暗暗驚嘆科局的辦事效率,報告送上去沒幾天就全部開工。以往這程序上就不知道要走多久。從申報到實施沒半年一年的功夫根本就落實不了。
“稀客呀。”老劉看到程洪就調侃道。
“沒辦法,身不由己呀。”程洪嘆氣道:“伍隊搞蓮子,豆隊搞花卉,李隊搞銀耳和黑木耳,是鐵了心了。不看著點我不放心。”
“這三個家伙還真搞上了。肯定是眼紅我們合江村。”老劉有點得意地說道:“他那‘一村一品’的構想到值得推廣。”
“老頭子不講記性。”程洪搖頭說道:“上次我不是說過這道理了?我們不能盲目地搞呀,要以市場定規模。可是他們三個,腦子過熱呀。”
“聽不進去?”
“現在是聽進去了。”程洪嘆氣說道:“李隊找了一個人試驗種植,有合江網找到的技術合作伙伴支持,后面的路沒有問題。
豆隊聯系四戶,先搞十畝的規模,市場上有點麻煩。現在綠化市場比較飽和,利潤壓到了最低。伍隊把計劃從三百畝壓到了兩百畝,特別是食用蓮藕的種植從一百畝壓到三十畝。”
“綠化市場并不差。”陳悅突然說道:“減少苗木量,可以增加花卉種植量。這是消耗品,市場總是不缺。而且花卉適合散戶養殖,不占地盤。另外,還可以裝點村莊,合江村也可以發展庭院花卉養殖經濟。這些都可以通過網上銷售的。
還有就是盆景養殖,這是很有市場前景的。山上有很多樹樁子,只要花點心思就可以變成錢。只是有一點技術含量,而且還要有藝術眼光。這也有好處,可以打發群眾多余的時間,不用整天泡在牌桌上,也有利于提高群眾的素養。”陳悅現在說話也是一套一套的。
“呵呵,有陳悅這話,我今天就沒有白來。這事你得跟老豆多說說。合江村也可能按陳悅的意見做個方案出來,技術上得要老豆的支持。”程洪高興地說道。
“步子也太快了吧?”老劉搖頭說道:“這事還是先讓李塘村先行。我們盡力幫助他們,到時還怕他豆然這炮筒子不幫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