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站技術手冊
- 許建榮 李聚林 江朝富
- 8557字
- 2020-01-03 20:46:07
第四節 獻血不良反應
獻血不良反應是因獻血者因素或醫護人員的服務、操作因素引起的獻血者局部不適、損傷或全身以血容量急劇下降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為特征的綜合征。發生獻血不良反應時,應采取積極有效處理措施,使獻血者盡快恢復正常,保護獻血者健康與安全,從而保證無償獻血工作順利進行。
一、獻血不良反應的原因
(一)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和時間
1.發生率
符合獻血條件的健康人的獻血不良反應發生率文獻報道為0. 2%~4%,首次獻血比兩次以上獻血者高,女性比男性高,其他職業比軍人、醫務人員高;發生的獻血不良反應大多數并不嚴重,大部分經休息即可自行恢復。
2.發生時間
大多數獻血不良發生在獻血時及獻血后離開獻血場所前,少數發生在獻血前及獻血結束30分鐘以后。
(二)獻血不良反應的原因
1.精神因素
這是發生獻血不良反應的最重要的因素;初次獻血者或多或少都有些恐懼感,主要原因是對獻血的生理知識了解很少,有思想顧慮,怕疼痛,焦慮,心理恐懼;看到他人有獻血反應自己也出現不良反應、暈針、暈血等都是由精神因素引起。
2.獻血前身體狀態不佳
如過度疲勞、睡眠不足、饑餓等。
3.獻血環境不理想
擁擠、聲音嘈雜、空氣污濁、酷熱,獻血等候時間過長等。
4.醫務人員服務質量欠佳
不恰當的宣傳解釋用詞、態度差,語言生硬、不熱情、穿刺技術不夠熟練及穿刺疼痛等。
二、獻血不良反應的分類
(一)根據獻血不良反應的范圍分類
獻血不良反應可以分為局部不良反應和全身不良反應兩大類。
(二)根據獻血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分類
獻血不良反應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獻血反應。
(三)根據獻血不良反應發生的時間分類
根據獻血不良反應發生的時間可分為速發性和遲發性獻血不良反應。
1.在獻血30分鐘內(或在獻血場所)發生的為速發性獻血反應。
2.在獻血后30分鐘(或離開獻血場所)至24小時內發生的稱遲發性獻血反應。
三、獻血不良反應的表現及處理
(一)獻血不良反應處理原則
1.為了保障獻血者安全,保證無償獻血工作的順利進行,必須設置環境衛生整潔、能為獻血者提供隱私保護的獻血不良反應處理場所。
2.專人處置獻血不良反應并全程監護,防止獻血者發生意外傷害;無論是在采血大廳或獻血車工作現場,都必須安排受過專業技術及急救知識培訓,并有資質的醫護人員在場。
3.發生獻血不良反應時,醫護人員要沉著冷靜、忙而不亂地處理發生的事情,避免連鎖反應發生,使其他采血工作順利進行。
4.應對所有獻血不良反應有完整、準確的記錄,包括癥狀、體征、處置、轉歸,并作為以后能否獻血的依據。
5.對獻血不良反應進行定期評估,采取措施,不斷提高預防、處理獻血不良反應能力。
(二)局部獻血不良反應及處理
局部獻血不良反應包括局部血管損傷、神經、肌腱損傷、感染等。
1.血腫
是較常見的急性獻血不良反應。血液從血管穿刺損傷處流到周圍軟組織形成血腫,局部變色、腫脹、疼痛。血腫壓迫周圍組織的強度與血腫的腫脹程度及周圍組織的硬度有關。深部的血腫有時并不明顯。壓迫神經時可出現神經刺激或受損表現如上肢放射痛、麻木感、活動受限等。如血腫處于深層肌肉與筋膜之間,則更易發生神經壓迫損傷甚至會造成骨筋膜室綜合征。
血腫的處理:
(1)立即停止采血,拔出針頭;采集成分血時可更換手臂,使用無菌接管機接合新的針頭,重新穿刺采集。
(2)用無菌棉球緊壓穿刺孔,持續按壓至少15分鐘,用彈力繃帶固定,以減少血腫;靜脈穿刺造成的血腫應出血停止后用彈力繃帶包扎穿刺點至少4小時;動脈穿刺造成的血腫出血停止后用彈力繃帶包扎穿刺點至少6小時。
(3)解釋原因,使獻血者放心,并向其致歉。
(4)要求獻血者保留創可貼4小時。
(5)囑獻血者可以正常使用手臂,但是不能搬重物。
(6)囑獻血者24小時內應局部冷敷,24小時后應局部熱敷。
(7)血腫大、疼痛嚴重、神經受壓損傷癥狀或體征明顯,或出現骨筋膜室綜合征時需盡快到醫院診療。
2.誤穿動脈
采血針誤穿肱動脈或其分支。采集的血液較靜脈血鮮紅、血液流速很快,血袋充盈快,穿刺針隨脈搏跳動,出現血腫的可能性增加。不嚴重時可沒有血腫出現,嚴重時血腫迅速增大,增加造成骨筋膜室綜合征、假性動脈瘤或動靜脈瘺的概率。
處理方法如下:
(1)應立即停止采血,緊緊壓住穿刺部位,并將手臂舉至心臟水平位置以上。
(2)用力壓住針刺位置至少15分鐘,出血停止后使用彈力繃帶壓迫30分鐘。
(3)安頓好獻血者,給予耐心的解釋并道歉。
(4)如果出現血腫,則按血腫處理。
(5)如對診斷處理有任何擔心,應帶獻血者到就近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3.遲發性出血
多因拔針后穿刺點按壓時間不足或按壓部位不對引起,表現為針眼出血或血腫。
處理方法:繼續按壓穿刺點10~15分鐘,若出現血腫,則按血腫處理。
4.局部感染
膿腫、蜂窩織炎等。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
處理方法:到醫院處理。
5.神經損傷
采血穿刺進針或拔針時刺傷神經,表現為進針或拔針時出現放射性疼痛,常伴感覺異常。
處理方法:24小時內應局部冷敷,24小時后應局部熱敷;如不好轉,應送到醫院處理。
6.腱膜損傷
穿刺后立即發生的嚴重局部疼痛,無放射性。
處理方法:24小時內應局部冷敷,24小時后應局部熱敷。若不好轉到醫院處理。
7.非特異性手臂疼痛
獻血過程中或獻血后逐漸發生的手臂局部的放射性疼痛,未能將此類疼痛細分納入上述類別不良反應中。
處理方法:24小時內應局部冷敷,24小時后應局部熱敷,如不好轉,應送到醫院處理。
8.血栓性靜脈炎
偶可發生在獻血后數小時或幾天,局部表現為紅、腫、熱、痛。淺表性血栓性靜脈炎表現為靜脈呈條索狀,發紅、發熱。深部血栓性靜脈炎更為嚴重,會伴有發熱癥狀。
處理方法:到醫院處理。
9.局部過敏
由消毒液或穿刺針頭上的過敏原導致的過敏反應,表現為穿刺部位的皮疹、腫脹、發癢。
處理方法:局部涂可的松抗過敏藥膏,口服氯雷他啶等抗過敏藥。
(三)全身性獻血不良反應及處理
1.血管迷走神經反應
血管迷走神經反應是最常見的獻血不良反應,是獻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環境以及采血護士、巡視醫師的工作態度和操作技術等各種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劇下降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為特征的綜合征。主要表現有不適、虛弱、焦慮、頭暈、惡心、出汗、嘔吐、面色蒼白、呼吸過快、大小便失禁、意識喪失、暈厥、驚厥、抽搐等。
發生全身獻血反應必須立即停止采血,首先要防止獻血者摔倒,采取頭低腳高位平臥,并根據獻血反應的嚴重程度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1)輕度獻血反應:獻血時或獻血后出現面色蒼白、頭腦昏沉、恍惚、頭暈目眩、胸悶、惡心、嘔吐、皮膚濕冷、心悸等。
處理方法:保暖并在空氣流通處充分休息。獻血者自我感覺舒服時,提供溫濃糖水及點心。獻血者出現頭腦昏沉、恍惚或暈眩時容易倒下,輕度獻血不良反應除了對癥處理防止發展為暈厥、驚厥外,重要的還在于防治獻血者因倒下而導致的其他損傷。
(2)中度獻血反應:輕度獻血反應癥狀逐漸加重、大汗淋漓、脈搏減慢、淺快呼吸。
處理方法:保暖,防止嘔吐窒息,并在處置床邊放一容器用于收集嘔吐物。如獻血者出汗較多,臉色蒼白、眩暈等癥狀較嚴重,可靜脈緩慢注射或口服50%葡萄糖注射液40ml。
大汗淋漓虛脫嚴重者:可靜脈滴注0. 9%氯化鈉或5%葡萄糖生理鹽水注射液500ml,開始以約100滴/分鐘較快速度滴注,后減慢,視血壓、脈搏恢復情況來調節滴注速度和輸液量。癥狀減輕后按輕度獻血不良反應處置。
(3)重度獻血反應:除上述癥狀外,還有明顯的腦缺血癥狀:暈厥(較常見,俗稱昏倒)、驚厥(極少見)、抽搐、持續性低血壓、心動過緩等。診斷上要和癔癥、癲癇進行鑒別。
處理方法:頭側向一方,松開衣領,保暖,保持呼吸暢通。在采用低流量給氧及中、輕度反應處理方法的同時,采取以下的措施:
1)確保有專人守護。
2)每5分鐘檢查脈搏和血壓1次,隨時觀察神志、呼吸等。
3)嘔吐較嚴重者,可肌內注射甲氧氯普胺(胃復安)10mg。
4)暈厥是一過性的意識喪失,大多數暈厥呈自限性。
暈厥治療的主要目的應包括預防暈厥再發和相關的損傷(如頭部外傷或肢體骨折等)。用拇指掐人中或合谷穴使其蘇醒,用涼水擦面部和額頭上置濕涼毛巾刺激也可以幫助清醒。注意保暖,不喂食物。清醒后不要馬上站起避免再次暈厥或跌倒摔傷。
5)驚厥的處理:驚厥發作的典型臨床表現是意識突然喪失,同時急驟發生全身性或局限性、強直性或陣攣性面部、四肢肌肉抽搐,多伴有雙眼上翻、凝視或斜視。①不同部位肌肉的抽搐可導致不同的臨床表現:咽喉肌抽搐可致口吐白沫、喉頭痰響,甚至窒息;呼吸肌抽搐可致屏氣、發紺,導致缺氧;膀胱、直腸肌、腹肌抽搐可致大小便失禁;②嚴重的抽搐可致舌咬傷、肌肉關節損害、跌倒外傷等;③發生痙攣性抽搐應在其上下齒間放置纏有紗布的壓舌板以防將自己的舌頭咬傷;④強直期適度對抗下頜過張和頸部過伸,防止下頜脫臼和頸椎壓縮性骨折,陣攣期適度按壓大關節處,限制抽動幅度,防止四肢關節脫臼和擦傷;⑤地西泮注射液10mg肌注或加入生理鹽水注射液100ml中滴注;⑥如驚厥超過5分鐘或嚴重獻血反應經處理未見明顯好轉;或出現外傷等其他損傷,馬上撥打120急救電話求援或送附近醫院,并通知科長和分管領導。
6)在處理的整個過程中始終讓獻血者放心,并給予解釋,說明這種反應是獻血引起的,并非他們的身體狀況有問題。
7)在確保獻血者已經完全恢復準備離開前,應讓醫師或資深護士再檢查脈搏和血壓平穩才準許獻血者離開(不平穩者繼續觀察),并把脈搏和血壓記錄于獻血登記表。
8)對嚴重獻血不良反應的獻血者,經處理癥狀緩解后要專人護送回家或囑其乘車返回。
(4)處理獻血反應結束后,及時填寫《獻血不良反應處理記錄》并移交獻血后服務科。
2.精神緊張綜合征
由于過度換氣產生精神緊張、恐懼;采血刺激等引起呼吸加快,快速過度呼吸降低了血液中CO 2的含量,可導致呼吸性堿中毒,出現心慌、頭暈、暈厥、肌肉痙攣等表現。
處理方法:過度換氣的處理措施首先要穩定獻血者情緒,向其解釋發生的事情。采取減少二氧化碳的呼出,增加吸入氣體中二氧化碳濃度的措施。
(1)指導獻血者平穩、緩慢地呼吸,但不要深呼吸。
(2)如果不能解除肌肉痙攣,則指導獻血者用長紙筒呼吸,有條件者可面罩吸氧。
(3)與獻血者談話,使其消除顧慮,解除焦慮,防止加重過度換氣。
(4)若出現其他不適及癥狀,參照血管迷走神經反應處理措施處理。
(四)與成分血采集相關的其他獻血不良反應
1.枸櫞酸鹽抗凝劑引起的過敏及中毒
(1)發病機制及表現
1)枸櫞酸鹽所致過敏反應:是獻血者在受到枸櫞酸鹽或一次性采血耗材滅菌的環氧乙烷等抗原刺激時發生了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的變態反應,出現皮疹唇麻、全身瘙癢、淚腺液分泌多、清水樣鼻涕、打噴嚏、聲嘶、咳嗽、腹痛嘔吐、腹部壓痛、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喉頭水腫、氣管痙攣、休克等癥狀。
2)枸櫞酸鹽中毒:是因捐獻機采成分血時進入體內的抗凝劑枸櫞酸鈉過多過快導致低鈣血癥。進入獻血者離體血液中的枸櫞酸根離子與血液中鈣離子生成難解離的可溶性絡合物枸櫞酸鈉鈣,起抗凝作用。血液返回獻血者體內時,一定數量的枸櫞酸鹽進入體內,與鈣離子結合。當進入機體內的枸櫞酸鹽過多過快,超過了骨鈣動員入血能力和肝臟代謝清除枸櫞酸鹽能力,就會發生血液中鈣離子濃度降低和代謝性堿中毒,神經細胞膜自動除極化,神經肌肉興奮性升高。導致出現口唇及面部麻木、畏寒、骨骼肌震顫、手足抽搐,煩躁不安,甚至出血傾向、血壓下降,心室顫動或停搏等。
(2)反應程度:①輕度:發生皮疹,口唇及面部麻木、面色蒼白、腹痛等癥狀;②中度:局部抽搐、意識模糊、低血容量等;③重度:全身瘙癢、蕁麻疹、喉頭水腫、呼吸困難、不自主震顫、煩躁不安、休克等癥狀。
(3)枸櫞酸鹽抗凝劑過敏的處理
1)一般過敏反應的處理:終止采血,立即給予抗過敏類藥物,可選用:口服氯苯那敏,每次4mg,每日3次;口服氯雷他定,每次10mg,每日1次;10%葡萄糖酸鈣10ml及維生素C 50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靜滴;靜脈注射地塞米松5mg。
2)中、重度過敏反應及過敏性休克的處理:立即停止采血,馬上就地做搶救工作:①脫離過敏原;②保持呼吸道通暢,如有喉頭水腫、明顯支氣管痙攣者,可予氨茶堿0. 25g加入50%葡萄糖液20~40ml緩慢推注(>10分鐘),可選用沙丁胺醇氣霧劑吸入治療;③給氧;④立即給予0. 1%腎上腺素0. 5~1. 0ml皮下注射,必要時再用0. 1~0. 2ml加生理鹽水5~10ml靜脈注射,此劑量每20~30分鐘可重復使用,維持收縮壓>80mmHg,心搏驟停者立即靜脈或皮下注射腎上腺素1mg,并行心肺復蘇術;⑤盡早應用地塞米松5~10mg靜注或琥珀酸氫化可的松200~400mg靜滴;⑥快速輸晶體液:首劑補液5%葡萄糖生理鹽水500ml;⑦使用血管活性藥物:縮血管藥首選間羥胺,10~20mg肌內注射,必要時50~100mg加入500ml生理鹽水靜滴。微循環痙攣期,選用擴血管藥物,阿托品、山莨菪堿,但一定要補足血容量;⑧使用鈣劑:10%葡萄糖酸鈣10ml稀釋后緩慢靜注;⑨在做上述搶救工作的同時,打120急救電話求援,報告科室主管。120急救車不能及時到達時應盡快送往附近醫院就醫。
(4)枸櫞酸鹽抗凝劑中毒的處理
1)輕度:給予獻血者平躺或頭低腳高位;口唇麻木時,給予1支10%葡萄糖酸鈣口服液,并調低回輸速度。面色蒼白者,口服50%葡萄糖后食用點心等,以防止出現低血糖。
2)中度:立即予獻血者頭低腳高位,暫停采集,測其血壓,口服10%葡萄糖酸鈣口服液,并口服50%葡萄糖溶液,食用點心等,根據其恢復情況,決定是否繼續采集。
3)重度:立即停止采集。在另一只手建立靜脈通道,緩慢滴注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緩慢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ml,同時送往附近醫院。
(5)如在采集過程中出現脂血、紅細胞混入量增多、獻血不良反應癥狀經過處理未能緩解時,為了盡快恢復血容量,可立即回輸獻血者的全血。
2.空氣栓塞
嚴格按照正確的規程操作及監護采血,是防止空氣栓塞的唯一措施。
(1)原因:
空氣經采、回輸血管道進入獻血者穿刺靜脈。
1)某些機型單針、雙針采集成分血在靜脈穿刺之后,當采樣袋中未充滿液體之前,而不謹慎地將采樣袋針頭開關卡子打開,會導致空氣栓塞。
2)在采集之前用鹽水灌注血路管,或穿刺之后滴鹽水的時候,如果將ACD關閉,都會導致空氣栓塞。
3)排氣裝置不通暢或回輸血管有裂縫、連接不嚴,當通過重力向獻血者輸注鹽水、進行手動再輸注液體或者血液從機器回輸獻血者時,管道中有空氣存在會導致空氣栓塞。
4)某些機型還輸器內的調節液面過低,采血漿前空氣未排出而進入靜脈。
(2)發病機制及表現
1)氣體從管道進入靜脈、右心房,引起血液循環障礙;如果少量氣體進入血管,可分散到肺泡毛細血管,與血紅蛋白結合,或彌散至肺泡,隨呼吸排出體外,雖不會形成泡沫狀血液造成重大損害,但仍有可能形成氣泡而阻塞局部細小血管;當進入空氣量大且比較迅速,則由于心臟的搏動,將空氣和心腔內的血液攪拌形成大量泡沫,心臟收縮時不被排出或阻塞肺動脈可導致猝死。一般迅速進入血液循環的空氣在100ml左右時,即可導致心力衰竭。
2)清醒者有胸痛、咳嗽、呼吸困難和呼吸急促、發紺、頭暈目眩等不適癥狀。典型的癥狀是早期的神志喪失,可以伴有或不伴有抽搐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可有頸靜脈怒張,心前區可聞及車輪轉動樣雜音。
(3)處理方法
1)一旦出現空氣栓塞,應該立即停機,關閉采、輸血管道,防止氣體繼續進入體內。
2)取左側半臥位,頭偏低,使右室流出道位于右心室最低處,使氣體離開右室流出道;吸氧;快速叩拍胸背部使氣體變為分散的微小氣泡利于吸收、排出。
3)監測生命指征。
4)防治休克。
5)病情嚴重者在搶救的同時向急救中心求救或送醫院診療。
3.急性溶血反應
溶血是因紅細胞膜破壞,或出現多數小孔,或由于極度伸展致使血紅蛋白從紅細胞流出的反應。血細胞分離機的設計原則是不會出現紅細胞溶血現象,并且得到了證實。但是由于機械的作用(離心、管道的擠壓、摩擦等)可引起紅細胞破壞導致非特異性溶血,血紅蛋白的釋放也可以發生機體變態反應。所以,操作機器的醫務人員還是應該按著正常的實踐經驗,避免出現任何溶血現象。如果觀察到紅細胞溶血,應該在回輸之前立即結束步驟,不得再回輸其體內。
(1)引起急性溶血反應原因:
血液回輸時誤輸離心造成的破裂紅細胞,血紅蛋白釋放引發機體變態反應。
(2)主要表現
1)發熱、寒戰、頭痛、胸悶、胸痛、脊椎痛、面紅、惡心、臉色蒼白、煩躁不安、脈搏細速、呼吸困難等。
2)低血壓、休克。
3)全身異常出血、淤血、穿刺處出血、滲血等。
4)血紅蛋白尿(第一次即可出現),少尿、無尿、最后腎衰竭和尿毒癥。
5)出現黃疸。
(3)急性溶血反應的預防:
注意觀察收集到的血漿是否出現溶血現象。若懷疑有溶血反應時,應立即停止回輸血液。
(4)急性溶血反應處理原則:
及早發現、早期診斷、及時處置。
1)立即停止“還輸血”。
2)擴容抗休克,防治DIC:靜脈輸入晶體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擴容以糾正休克,改善腎血流灌注。
3)保護腎功能:血壓穩定時靜脈輸注20%甘露醇(0. 5~1g/kg)或呋塞米(速尿)40~60mg,必要時每4小時重復1次,直到血紅蛋白尿基本消失為止;靜脈滴注5%碳酸氫鈉250ml以堿化尿液,促進血紅蛋白結晶溶解,防止腎小管阻塞。
4)維持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
5)如果回輸入的溶血血量較大或癥狀嚴重時送醫院診治。
6)發生少尿、無尿時按急性腎衰竭處理。
(5)護理:
①安慰獻血者;②雙側腰部封閉或用熱水袋敷雙側腎區,防止腎血管痙攣,保護腎臟;③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和尿量,并記錄。
(五)嚴重獻血不良反應的后續處理
1.獻血后服務科工作人員接到采血科的報告后迅速趕往相關醫院或現場,與相關人員交接班。
2.了解獻血者情況,安慰獻血者,解釋發生獻血反應的原因(如有家屬,需向其做相關解釋)。
3.與醫院主管醫師取得聯系,協助醫院醫護人員做好陪護工作。
4.解決獻血者的飲食,醫療費用。
5.通知獻血者家屬及向血站領導報告并匯報處理情況。
6.經主管醫師同意,辦理出院手續,收集病歷簿、檢驗報告單等資料。
7.待完全恢復后護送獻血者回家,并互留聯系方式,保持聯系。
8.對獻血者進行跟蹤服務,包括電話問候、上門回訪,直至獻血者身體康復。
9.辦理承諾報銷的后續治療產生的所有費用。
10.做好全過程的記錄及資料存檔。
(六)獻血期間出現其他意外事故的處理
獻血時偶然會出現一些意外事故,如獻血者跌倒、摔傷;突發心、腦血管意外、甚至死亡等。應采取如下措施:
1.在獻血時告知獻血者獻血后注意休息,上下臺階及轉彎拐角時小心,如有不適就近扶物或坐下,可減少暈倒、跌倒、摔傷等意外的發生。
2.確保醫務人員或資深護士對出現跌倒、摔傷等意外的獻血者進行檢查;及時檢查并準確判斷獻血者的受傷情況;若受傷輕微,則安撫獻血者,確保獻血者休息充分,待完全恢復后方可離開;若受傷情況需要到醫院診治,則陪同前往,病情重者在搶救同時呼叫120急救前來處理。
3.如果對獻血者的情況有任何疑慮,或出現心、腦血管意外,需由醫師或有經驗的護士護送去醫院診療。
4.若獻血者發生突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要立即讓獻血者平臥,吸氧,硝酸異山梨酯5mg舌下含服,密切監測血壓心率,并立即轉送醫院診治;對心搏驟停者施行心肺復蘇術,并馬上向120急救中心求救或送去醫院診治。
5.告知獻血者回去后如果他們感到不適,必須及時和血站或醫院聯系診療。
6.獻血相關死亡 是指伴隨獻血不良反應發生的死亡,且與獻血的相關行為疑似、可能或明確。應積極協助相關部門處理善后事宜。在獻血后1周內出現因其他原因導致的死亡時,雖能明確排除與獻血有關,或沒有證據表明與獻血有因果關系時,仍需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以獲得理解與支持。
四、獻血不良反應的預防
1.為獻血者創造舒適、安全、安靜、衛生的獻血環境。
2.做好獻血前的宣傳解釋工作,特別是對年輕和首次獻血者,應告知相關的獻血知識,特別是血液生理知識,營造親切、愉快的氣氛消除獻血者焦慮緊張的情緒。
3.采血前詢問獻血者是否已經喝水,若沒有,飲溫水或飲料1杯,機采成分血前口服10%葡萄糖酸鈣10~20ml。
4.用鼓勵性語言主動與獻血者親切交談,進行心理疏導,給獻血者以心理安慰,分散其注意力,教會放松的技巧;使他們對獻血充滿信心。
5.了解獻血者基本情況,勸他們不要在饑餓、勞累疲倦、劇烈運動或下夜班后獻血,應鼓勵他們經過休息、進餐后再來獻血。
6.若獻血者既往有暈針史、暈血史、精神緊張、血壓接近正常低值或體重較輕,建議獻血者臥位獻血。
7.熟練掌握操作技術,進針動作輕柔,一針見血,以減少獻血者的緊張心理。
8.進針后注意觀察獻血者的臉色有無蒼白、出冷汗等情況,如果有,要及時觀察和詢問獻血者,一旦發現不良反應要及時處理。
五、常備急救藥品與器材
為了確保及時、有效處理獻血不良反應,應配備處理獻血不良反應的急救藥品與器材,急救藥品及器械應集中存放于專用的藥箱內或指定的地方,藥箱有明顯的標識,箱內有急救藥品及器械配備清單。并定期檢查,保證在有效期內。
(一)基本急救藥品
強心、升壓、呼吸興奮、抗過敏、鎮靜、擴容等藥品,常備的藥品有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重酒石酸間羥胺注射液、尼可剎米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琥珀酸氫化可的松、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葡萄糖酸鈣口服液、葡萄糖酸鈣注射液、鹽酸異丙嗪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鹽酸消旋山莨菪堿注射液、阿托品注射液、碳酸氫鈉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及硝酸異山梨酯片等。
(二)基本急救器材
聽診器,血壓計、開口器、氧氣瓶、輸氧套管(面罩)、各種規格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無菌靜脈輸液器及輸液針頭、壓舌板,無菌紗布等。
(許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