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jié) 成分血采集

隨著輸血醫(yī)學及相關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血液的采集已不限于只采集全血,已能進行多種細胞成分和血漿的采集。常見的是用血細胞分離機(automated blood collection system或separator system)采集血小板、血漿、白細胞、紅細胞和造血干細胞等。
血細胞分離機基本工作原理大同小異,即通過特制的封閉管路設施,使獻血者的部分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進行體外循環(huán),從獻血者的全血中提取相應的血液成分,再將剩余血液成分回輸給獻血者的閉環(huán)過程。由于采用的是全封閉式一次性管路,同時提取的血細胞量也有嚴格的控制,對于獻血者來說是安全的。
一、成分血采集的準備和基本程序
任何一種成分血采集,不管使用的是哪一種品牌型號的血細胞分離機,醫(yī)務工作人員必須接受相關知識及操作培訓并取得相應資格,熟練掌握采血技術及技巧,并嚴格按相應的操作程序進行操作,以確保獻血者安全及血液質量。成分血采集工作的基本流程包括獻血者的招募和征詢→體格檢查→血液初篩檢測→獻血者核對評估→血細胞分離機開機裝耗材、預沖→獻血者靜脈穿刺連接機器→血液成分采集、回輸→血液產品收集→貼簽、熱合和留樣→成分血暫存→獻血告知→交接核對→獻血現(xiàn)場整理等。
(一)成分血采集前準備
1.選擇獻血者及穿刺靜脈
(1)獻血者捐獻成分血,獻血時間較長,在獻血過程中,有一定的血液離開獻血者身體在管道內循環(huán),需使用枸櫞酸鹽抗凝,所以在用機器進行成分血采集時會有一定量的抗凝劑進入體內,可能對獻血者產生一定的影響。
(2)成分血采集,對穿刺靜脈的要求也較高。獻機采血小板時,獻血者一側肘部至少應有一條以上較粗的、充盈的、彈性好的、易固定的靜脈;做雙針機采血小板、白細胞和機采年輕紅細胞時,獻血者雙側肘部都應至少有一條以上較粗的、充盈的、彈性好的、易固定的靜脈。
(3)在對獻血者進行動員、征詢、體檢、檢驗,確定符合捐獻相應的成分血條件后,仍需對獻血者進一步核對,并對獻血者進行深入的溝通與評估,使獻血者愉快捐獻成分血。
(4)獻血前一天,獻血者不宜吃油膩食物,應以低脂肪飲食為宜;不宜飲酒;獻血前不要空腹、不宜熬夜,睡眠要充足;獻血者做好自己的工作安排,以便有充足的時間完成成分血捐獻及獻血后休息。
2.選擇耗材
(1)必須使用符合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注冊的一次性血液成分分離管路。
(2)檢查一次性耗材外包裝有無破損,需檢查耗材管路上的密封保護帽,針頭是否脫落、管路內是否有異物,檢查ACD-A、氯化鈉溶液是否有渾濁或異物及霉變現(xiàn)象;如發(fā)現(xiàn)異常按程序報廢,不能使用。
3.安裝管路
(1)工作人員必須根據(jù)儀器設備的操作手冊要求操作,正確安裝管路。
(2)管路安裝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單采成分血的過程能否順利進行,以及采集的血液成分質量。
(二)成分血采集基本程序
1.開啟血細胞分離機并進行初始化。
2.靜脈穿刺前按照血細胞分離機操作說明,選擇擬單采的血液成分的采集程序并設定相應的參數(shù);同時為了預防獻血者發(fā)生枸椽酸鹽中毒反應,采血前可選擇補充鈣劑。
3.機采醫(yī)務人員應嚴格執(zhí)行《靜脈穿刺和血液采集操作規(guī)程》和《血液標本采集(留取)、暫存、運送操作規(guī)程》進行靜脈穿刺和留取血液檢測標本,避免穿刺不順或血腫等。
4.靜脈穿刺成功后,按照血細胞分離機操作手冊操作,采集成分血。
5.采集過程中,醫(yī)師和機采工作人員應持續(xù)觀察機器的工作狀態(tài)、抗凝劑的滴速,并對獻血者進行監(jiān)護,以確保獻血者的獻血安全和產品的質量。
6.做好采集過程的各項關鍵指標的記錄,包括采集時間、品種、體外循環(huán)的血量、抗凝劑的使用量、交換溶液的量、血液成分的質量以及獻血者的狀態(tài)等。
7.機采工作人員認真正確做好各血液成分的標識和貼簽工作,同時,做好各血液成分的暫存和移交工作。
8.如果單采的是血小板,則按照不同的血細胞分離機的要求使血小板充分解聚并混勻,在(22±2)℃的環(huán)境下振蕩保存;其他成分血也應在采集后立即置入相應的貯存溫度中保存。
(三)成分血采集注意事項
1.由于單采成分血的過程是依靠血細胞分離機的管路和轉動泵將血液回輸入獻血者體內,因此理論上有發(fā)生空氣進入血管造成空氣栓塞的風險;為避免發(fā)生空氣栓塞,穿刺前必須清除進血管路和返血管路的氣體;目前使用的血液分離機都有預處理或初始化程序排除管路內氣體;常見有兩種形式,一種為使用液體預充管路排除氣體,如抗凝劑或鹽水;另一種形式為采取真空抽壓排氣的方式排除氣體。
2.運行過程中儀器設備報警應立即停止采血并查找原因;發(fā)現(xiàn)采血耗材有漏液現(xiàn)象,所采成分血報廢。
3.應按不同的全血流速調整抗凝劑滴速,抗凝劑過多會引起中毒造成低鈣血癥;而抗凝劑過少,又會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形成凝血塊。
4.機采工作全過程必須有經培訓合格的醫(yī)護工作人員負責全程的監(jiān)護。
二、紅細胞采集(機采年輕紅細胞)
年輕紅細胞是指網織紅細胞與成熟紅細胞之間的紅細胞,其存活期明顯長于成熟紅細胞,半存活期為44. 9天,而成熟紅細胞僅為29天。
(一)機采年輕紅細胞獻血者要求
機采年輕紅細胞時,除了符合獻血標準外,雙針采集要求獻血者雙臂肘窩靜脈暴露良好,血常規(guī)檢查需符合:HCT≥40%,Hb:男≥120g/L,女≥115g/L,WBC為(4~10)×10 9/L,PLT為(150~350)×10 9/L。
(二)血細胞分離機采集年輕紅細胞程序(以COBE 2991血細胞分離機為例)
1.選擇好獻血員,開啟血細胞分離機并進行初始化;按血細胞分離機操作手冊要求步驟安裝一次性管路耗材。
2.靜脈穿刺前按照血細胞分離機操作說明,選擇采集年輕紅細胞的程序并設定相應的參數(shù)和預沖管路。
3.機采護士進行靜脈穿刺和留取血液標本,避免穿刺不順或血腫等。
4.靜脈穿刺成功后,按照血細胞分離機操作顯示屏提示操作,采集成分血。
(1)如選擇全血流速50ml/min,血漿流速85%,離心速度為1000rpm,IDO~6等,一般每個獻血者需處理5000~7000ml全血。
運行程序中,根據(jù)屏幕提示調整參數(shù),例如血漿流速由85%調到97%,離心速度由1000rpm調至750rpm,當處理全血2800~3000ml后,離心速度降至600rpm。
(2)醫(yī)師和機采工作人員應持續(xù)觀察機器的工作狀態(tài)、抗凝劑的滴速,并對獻血者進行監(jiān)護。
(3)收集袋充滿后需騰空收集袋,繼續(xù)采集至設定的年輕紅細胞終點量,收集年輕紅細胞,回輸血漿給獻血者。
5.記錄 包括采集時間、品種、體外循環(huán)的血量、抗凝劑的使用量、交換溶液的量、血液成分的質量以及獻血者的狀態(tài)等。
6.采集結束,拆卸管路,關機。
7.產品及血液標本貼簽標識、核對、交接。
8.年輕紅細胞保存于(4±2)℃儲血冰箱中。
9.獻血者護理及健康指導。
10.發(fā)放獻血證及紀念品,告知下次可獻血時間。
11.血液檢驗結束后將檢驗結果告知獻血者。
三、白細胞(粒細胞)采集
白細胞采集是通過采用血細胞分離機在全封閉條件下自動將全血中的粒細胞分離出并懸浮在一定量血漿內,制成濃縮白細胞。
(一)獻血者要求
除符合捐獻全血要求外,尚需具備:
1.血常規(guī)檢查 WBC為(6~10)×10 9/L,HCT≥36%,Hb:男≥120g/L,女≥115g/L,PLT為(150~350)×10 9/L。
2.雙上肢肘窩靜脈暴露良好。
(二)以Spectra PMN血細胞分離機粒細胞采集操作為例
1.裝入一次性管路 開機,系統(tǒng)初始化;按提示安裝一次性耗材管路。
2.灌注一次性耗材管路
(1)在屏幕中選擇白細胞(WBC)設定程序。
(2)在白細胞程序中選擇粒細胞(PMN)采集。
(3)關閉輸入和回輸管線上luer接頭旁的開關,關閉生理鹽水輸入和回輸管線上的滾動夾。
(4)將抗凝劑管線(橘黃色針)連接到抗凝劑容器,將抗凝劑管線放在抗凝劑水平探測器中,將白細胞去除管路連接到液體容器。
(5)將生理鹽水輸入和回輸管線連接到0. 9%的氯化鈉容器上。取下帽蓋,將塑料長針放在長針端口里。在插入金屬長針前,用酒精消毒注射端口。
(6)將滴室注滿一半。
(7)打開生理鹽水輸入及回輸管線上的滾動夾,按下“CONTINUE”鍵進行灌注。
(8)確保在屏幕的右下角顯示“PMN”,灌注抗凝劑的管線,灌注PMN管路。
(9)打開輸入和回輸管線上的彈簧夾,使得生理鹽水在重力作用下充滿luer鎖接頭,關閉彈簧夾:灌注輸入、回輸接頭和Spectra THERM線。
(10)關閉生理鹽水輸入管線上的滾動夾,按下CONTINUE以檢測抗凝劑比率,當系統(tǒng)進行一系列的自檢時,抗凝劑和輸入泵啟動和停止。
(11)警告:在進行報警測試前,請不要連接獻血者/患者,進行報警測試。
3.輸入獻血者/患者資料
(1)輸入獻血者/患者性別、身高、體重,按“ENTER”。
(2)系統(tǒng)顯示估計的總血容量和供血者/患者資料:總血容量=(_)ml。(_cm,_ kg,男/女性)。OK(是/否)?
(3)以整數(shù)形式輸入供血者/患者操作當天測得的血細胞比容后,按“ENTER”。
(4)機器系統(tǒng)利用供者/患者資料來計算并在目標運行結果屏幕上顯示如下信息:輸入容量=__ml,輸入流速=_,時間=_分鐘,采集=_。OK(是/否)?
4.連接獻血者/患者
(1)輸入獻血者/患者和實驗室檢查值,根據(jù)標準操作程序驗證順序。
(2)當屏幕顯示如下,請進行步驟1)到步驟4)的操作:連接輸入和回輸管線。關閉生理鹽水輸入管線。按“CONTINUE”以運行。
1)在獻血者上肢部位進行輸入及回輸針頭靜脈穿刺,或者根據(jù)標準操作程序,將輸入及回輸管線連接到血管接入裝置,留取血液標本。
2)打開輸入及回輸管線上的彈簧夾。
3)調整生理鹽水回輸管線上的滾動夾,保證回輸管線內有生理鹽水滴注。這樣可以防止回輸管線發(fā)生血液凝集。
4)關閉生理鹽水輸入管線上的滾動夾。
5.開始運行
(1)按“CONTINUE”,檢查運行屏幕以確保泵流速適合于該操作程序。機器系統(tǒng)將灌注生理鹽水分流到廢物袋。
(2)關閉回輸生理鹽水線路上的滾動夾(界面顯示:關閉生理鹽水回輸管線)。
6.快速開始
(1)在快速開始過程中,機器系統(tǒng)自動調整血漿泵流速以建立界面,快速開始需要精確的獻血者/患者血細胞比容,以正確建立界面。
(2)快速開始完成后,采集閥會移動到采集位置(系統(tǒng)處理200ml紅細胞后快速開始完成)。
(3)快速開始完成后需要更改collect泵流速到3ml/min和處理血量到8000ml。
7.使用白細胞色標監(jiān)測界面,在色標上7. 5%的血細胞比容范圍內實施PMN采集操作程序
(1)將色標插在最細的透明采集管下,位于在其自離心艙引出處,正好在多腔管接頭的下面。
(2)將色標上的有色長方形與采集管上的顏色相比較
1)如果采集管的顏色對于所采集細胞類型來說太深,每隔3~5分鐘將血漿泵流速降低0. 3~1. 0ml/min。
2)如果采集管的顏色太淺,以同樣的方法增加血漿泵流速。
(3)一旦建立了最佳界面,繼續(xù)用色標監(jiān)測采集管里的產品及調整血漿泵流速。
8.結束采集 當PMN采集達到設定目標結果時,采集結束。
9.開始回洗
(1)按“回洗”鍵:關閉輸入管線上的彈簧夾。打開輸入生理鹽水管線上的滾動夾:按“CONTINUE”進行回洗。
(2)重要提示:密封采集管線,夾閉并斷開采集袋,取下采集袋和血漿袋。
(3)根據(jù)標準操作程序,從血管通路裝置上斷開輸入針頭或斷開輸入管線,拔出輸入針頭。
10.斷開獻血者/患者連接
(1)當回洗完成后,關閉回輸管線上的彈簧夾、斷開回輸管線。拔出回輸針頭。
(2)確保夾閉所有的液體管線,這樣當您卸下一次性管路的時候液體不會滲漏。
(3)按“CONTINUE”。
(4)系統(tǒng)暫停,記錄最終值。當泵卸載時,系統(tǒng)則刪除最終值。按“CONTINUE”進行卸載。
(5)記錄采集物中的抗凝劑量。
11.卸下一次性管路 夾閉并斷開采集袋,按“CLEAR”結束。
12.采集結束,粒細胞產品收集、獻血者處理與采集血小板相同。
13.粒細胞產品
(1)本制品平均含有中性粒細胞含量1. 0×10 10個,每單位(一個治療量)容量約150~200ml。
(2)血細胞分離機采集的粒細胞中會污染一些紅細胞,粒細胞制備后應盡快輸用,一般于(22±2)℃靜置保存,保存時間為8~24小時,因粒細胞離體后功能很快降低。
(3)濃縮白細胞制品內含有一定量的淋巴細胞,輸前必須經γ或X射線輻照殺滅淋巴細胞。
四、血小板采集
血小板采集是血站最主要的成分血采集工作。血小板捐獻者多為固定獻血者,機采血小板1個單位(1個治療量)含血小板2. 5×10 11個,保存期為5天。為保證臨床血小板使用需求和防止過期報廢,應按計劃采集,最好提前1~2天預約和確認參加機采的獻血者。
(一)設備、材料
1.血細胞分離機及配套專用血小板耗材。
2.ACD-A抗凝劑、生理鹽水,10%葡萄糖酸鈣等。
3.試管、口罩、帽子、無菌棉枝、無菌棉球、皮膚消毒劑、速干手消毒劑、醫(yī)用膠布、創(chuàng)可貼、直通針、插針套座、彈力繃帶、手墊、墊手紙等。
(二)獻血小板者要求
1.捐獻血小板的獻血者首先要符合采全血的全部體檢要求,包括血液化驗檢測指標;另外根據(jù)機采血小板的特點,獻血者還要符合以下要求:血常規(guī)檢查中血細胞比容≥36%;血紅蛋白:男≥120g/L,女≥115g/L;白細胞(4~10)×10 9/L;血小板計數(shù):采單份時為(150~450)×10 9/L,采雙份時為(250~450)×10 9/L,預測采后血小板計數(shù)應≥100× 10 9/L。
獻血者血小板計數(shù)是主要參數(shù),但不是唯一參數(shù)。因為獻血者捐獻1份血小板,將失去大約250×10 9個血小板,而獻血者血小板總數(shù)與身高體重(血容量)等因素有關。新型的血細胞分離機可自動測算出采集血小板后機體剩余血小板計數(shù)。
2.獻血者靜脈充盈良好 血小板采集過程大約需要40~90分鐘,在此期間不間斷采血,而且有一定的血液流速,所以要求獻血者靜脈充盈良好;依據(jù)血細胞分離機機型不同,對選擇獻血者靜脈要求也不同;單針采集要求選擇良好的單側上肢靜脈;而雙針采集一般要求雙側靜脈都良好。
3.獻血前飲食、休息 為防止機采期間乳糜血的發(fā)生,要求獻血者在獻血前不得進食高脂肪食物,如肉類、蛋類、牛奶、豆?jié){、花生和瓜子類食物。
獻血前一天最好多飲水,當日必須吃早餐,但不得食用上述高脂食品,也不要空腹獻血,以減少獻血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獻血前應保證充足的睡眠和穩(wěn)定的情緒,避免精神緊張,全身放松,以減少獻血不良反應。
4.獻血前不能服用的藥物 有一些抗血小板聚集或抑制血小板代謝的藥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布洛芬、維生素E、雙嘧達莫(潘生丁)、氨茶堿、青霉素及抗過敏類藥物等可影響血小板的功能,在獻血前一周不得服用此類藥物。
5.獻血間隔 單采血小板獻血間隔: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獻全血3個月后可獻血小板,獻血小板4周后可獻全血;因特殊配型需要,由醫(yī)師批準,最短間隔時間不少于1周,但血小板計數(shù)應>150×10 9/L。
(三)血小板采集程序
不同機器型號的血細胞分離機采集血小板的基本程序類似,但細節(jié)不同。機采操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所使用的機器型號的性能及操作,并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要求進行血液采集,嚴密監(jiān)護獻血者。
由經培訓合格的機采工作人員負責機器的具體操作,在經過健康征詢、體檢、血液初篩檢驗合格、獻血者身份核對、獻血者溝通與評估,確定捐獻血小板的數(shù)量等程序,準備就緒后進行血小板采集。
1.開機
選擇血小板采集程序,開機后機器完成自檢,屏幕顯示相應界面。
(1)觸摸“獻血者信息”界面,按要求輸入獻血者的性別、身高和體重后,系統(tǒng)會自動計算出該獻血者的總血量。
(2)進入要求輸入該獻血者的血型、血細胞比容以及血小板計數(shù)等數(shù)據(jù)的界面;正確輸入相關數(shù)據(jù)。
(3)選擇采集操作程序:進入“操作程序選擇”的界面,觸摸框中的箭頭選擇所需的血小板采集操作程序,觸摸“確認程序”。
2.安裝管路
觸摸“裝載系統(tǒng)”,參照“操作手冊”安裝管路。
(1)打開管路包裝并檢查:打開配套專用的一次性管路的包裝,檢查有無破損、霉變等;檢查血液保存液有無異物,沉淀等;拿出排氣袋及產品袋,將它們懸掛在掛液架上,同時將連接袋子的管路置于顯示器屏幕之后;將獻血者管路從其包裝取出后放在機器左上方的凹槽內。
(2)裝載管路:按正確步驟逐步安裝管路各部件。
(3)檢查安裝情況:確保管路及泵、閥門以及傳感器正確安裝到位;確保針頭管路及樣品袋管路上的夾子沒有夾閉。
(4)系統(tǒng)啟動回輸泵以排除袋中的空氣。
3.管路測試及抗凝劑連接、灌注
(1)按照提示,夾閉獻血者管路和樣品袋管路上的夾子,確定后系統(tǒng)進行配套管路測試;并測試抗凝劑、回輸以及采血泵;這時一定不要連接抗凝劑。
(2)抗凝劑連接:測試完成,系統(tǒng)提示連接抗凝劑;這時請把抗凝劑連接到抗凝劑管路上(有一個橙色的針頭的管路);通過用手指對滴液室進行擠壓及松開,將滴液室灌注到其刻度線位置;通過上下“拉線”動作,使抗凝劑管道置于抗凝劑傳感器中;請確保抗凝劑過濾器在抗凝劑傳感器的下方。
(3)抗凝劑灌注:觸按“繼續(xù)”按鈕,進行抗凝劑灌注;灌注結束后,顯示“開始獻血者準備”。
4.連接獻血者、抽取血樣及預沖系統(tǒng)
(1)確定獻血者及輸入的資料信息:
獻血者性別、身高、體重、血型、血細胞比容、血小板計數(shù)等,進入血小板采集量選擇界面。雙份單采血小板選擇5. 5×10 11,單份單采血小板選擇3. 0×10 11,血漿200ml;輸入無誤后,點擊“開始獻血者準備”。
(2)靜脈穿刺:
獻血者準備充分后在獻血椅上舒適躺(坐)好,護士選擇充盈有彈性的上肢肘部靜脈,按《靜脈穿刺和血液采集操作規(guī)程》進行穿刺部位皮膚消毒、靜脈穿刺,成功后固定好針頭。
(3)留取血液檢測樣本:
松開針頭管道夾子和留樣袋管道夾子,使約15~20ml的血液流入留樣袋,然后夾閉留樣袋夾子,將留樣袋的針頭(或另備的留樣針)刺入負壓標本試管留樣5ml并搖勻(若做核酸檢測多留1管,Rh陰性者另留1管);針頭管道夾子保持開著。
(4)開始采血、血液預沖灌注系統(tǒng):
再次確定信息輸入無誤后,再觸摸屏幕下方的“開始采血”,獻血者的血液灌注管路套件(抽取管路、離心機和回輸管路);此分離機自動采集血小板,在最初2~3個采血和回輸周期后開始采集血小板。
5.血小板采集、監(jiān)護獻血者
(1)血小板的采集需要經過多個采血和回輸?shù)闹芷诙瓿伞?
(2)監(jiān)護獻血者及操作過程
1)采集過程中密切、頻繁觀察獻血者情況,監(jiān)護獻血者的抗凝劑反應(如刺痛感或其他反應)并按需要調整抗凝劑進入體內的量,確保獻血者的舒適及安全,確保血小板產品的質量及產量。
2)監(jiān)視在操作過程中屏幕上的采集時間、采血壓力和回輸壓力、已采集到的血小板量和要采集的總量等數(shù)值,觀察管路和血小板袋子里的血小板凝聚情況以調整抗凝劑量。
3)當機器發(fā)出警鈴聲時必須查明原因并及時處理。
(3)操作程序參數(shù)及獻血者信息更改及調整:如果需要,可對操作程序參數(shù)及獻血者信息進行相應的改變及調整;一旦機器開始回輸血液,就不能夠再改變獻血者信息。
(4)預防并及時處理可能發(fā)生的獻血反應:血小板采集開始及采集中可口服10%葡萄糖酸鈣10ml,有口唇麻木時可重復服用,可進食飲料等。
6.采集結束,收取血小板、拆卸管路
(1)當血小板采集達到設定的數(shù)量后,采集結束,回輸其他血液成分給獻血者。
(2)斷開獻血者連接:回輸完畢后,用止血鉗夾緊產品管路及抗凝劑管路,夾閉采血針管夾子,從獻血者手臂上迅速拔下采血針,敷料覆蓋并按壓穿刺部位15分鐘;小心熱合并分離針頭,放入利器收集容器。
(3)收集(混勻)血小板
1)排盡產品袋中的氣體,用熱合(或止血鉗)分離產品收集袋。(有的機型采集濃縮血小板后需將血漿加入并混勻:雙手持血小板收集袋兩端上下?lián)u動,把貼壁的血小板與血漿充分混勻至無肉眼可見聚集血小板顆粒為止;如持續(xù)搖動5分鐘仍無法解聚,將產品放置于血小板振蕩箱中繼續(xù)解聚);嚴禁捏搓血小板。
2)在血小板袋采集管上熱合出一段20~30cm長的血漿標本(交檢驗科凍存)。
3)若采集的是2U血小板,則將血小板平分入2個血小板袋中(利用天平稱量),熱合離斷連接管,分為2袋1U的血小板。
4)正確粘貼好標簽,確保同一獻血者的血袋、標本管、獻血記錄一一對應。血小板及標本按規(guī)定移交相關部門。
(4)點擊確定脫離獻血者后,機器提示退出管路。按照裝管道時的相反順序拆卸管道。
(5)將廢血袋及管路等放入醫(yī)療廢物專用容器中,按規(guī)定移交。
7.關機
(1)將屏幕顯示的單采信息記錄到《單采獻血表》上,包括處理的血量、血液保存液的用量、血小板量、血漿量、抗凝劑量、生理鹽水量、采集時間、循環(huán)數(shù),血小板的外觀,獻血者有無獻血反應等,并簽名。
(2)觸摸屏幕下方的“重置機器”,機器自檢并重新啟動,進行下一例采集或關機斷開電源。
(四)獻血后護理和健康指導
因機采獻血時間較長,除參照獻全血者的獻血后護理和健康指導外,還要結合機采的特點給予護理和指導。
1.獻血者現(xiàn)場護理
(1)正確指導獻血者按壓針眼處15分鐘后松開,醫(yī)務人員除再次檢查靜脈穿刺孔部位有無滲血或出血等異常現(xiàn)象外,尚要檢查繃袖帶處有無異常情況。
(2)機采結束后應主動為獻血者提供點心、牛奶等食品;醫(yī)務人員監(jiān)護在休息區(qū)的獻血者,休息至少15分鐘后經醫(yī)務人員確認許可方可離開,以防止獻血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3)告訴獻血者捐獻機采血小板和捐獻全血的具體間隔時間,并詢問和記錄獻血者是否可參加應急獻血及下次可以參加捐獻的時間,同時告訴獻血者下次獻血前應注意的事項。
2.機采獻血后獻血者注意事項
將主要內容包括聯(lián)系電話印制成書面材料,當面告知并將其發(fā)給每位獻血者。
(1)保護好穿刺部位上的敷料至少4小時不脫落,但不要超過24小時,以防穿刺孔被擦傷或污染引起感染。
(2)獻血后24小時內不要做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以及高空作業(yè)和過度疲勞,以防發(fā)生意外,要有充足的睡眠。
(3)獻血后半小時內不要吸煙,多飲些水或其他飲料,在隨后的幾天內也應多攝入液體,有助于血容量恢復。
(4)獻血后當日正常飲食,避免飲酒,避免暴飲暴食,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
(5)部分獻血者獻血后有疲勞或困倦感,這屬正常的生理反應,或因情緒波動所致,不必擔心。調整情緒,注意休息。
(6)若發(fā)覺采血部位或全身異常、不適,應及時與采血機構取得聯(lián)系,必要時采血機構應派專業(yè)人員上門訪視,根據(jù)具體情況作適當處理。
3.獻血者休息,獻血證、紀念品發(fā)放和致謝
(1)發(fā)給獻血者無償獻血證和紀念品,并請其核對內容是否有誤;表示感謝,同時鼓勵其參加再次獻血。
(2)告知無償獻血后的優(yōu)惠政策、待遇及辦理程序。
(3)回訪,定期召開無償獻血者聯(lián)誼會,聽取意見及建議。
(五)機器的清潔消毒,維護和保養(yǎng)
1.每天工作完畢,用清水濕潤干凈的抹布清潔機器表面。
2.每周清潔機器前面板上的傳感器和閥門。
3.定期清潔泵罩和泵轉子,定期清潔填充器。如有滲漏,可用0. 25%次氯酸鈉漂白溶液消毒,然后用清水清潔干凈。
4.每年至少由廠家工程師對機器進行一次全面的維護服務。
五、血漿采集
用血細胞分離機采集血漿(機采血漿),在我國多局限于單采血漿站使用,主要用于血漿蛋白制品如白蛋白、免疫球蛋白、Ⅷ因子濃縮劑等的制備。國內每次采血漿量600ml,每次采血漿間隔為兩周,參考采漿量為每人每年不超過10L。血站單采血漿可用于采集特殊傳染病治愈后的抗體血漿用于特殊患者的免疫治療。
采集原理:機器將定量的抗凝血液用一定的速度離心后,根據(jù)血液中不同成分的比重,可以快速、高效地分離出血漿成分,而將紅細胞回輸給供血漿者。經過多次自動循環(huán),可以收集到規(guī)定量的血漿。
(一)單采血漿機采集血漿程序
1.開機 升高抗凝劑支桿→將秤臂轉向機器的前方→接通電源開機;進入準備工作菜單→校正電子秤、對時→按鍵進入采漿工作菜單。
2.設備自檢、設置參數(shù)。
3.安裝耗材→管路→安全項目自檢,連接抗凝劑、充液排氣。
4.采血準備
(1)在獻漿者手臂上纏上袖帶,袖帶下緣與針眼的距離要>9cm;(注:袖帶頭向下在獻漿員臂上纏繞,袖帶的管路向上從臂部過來,袖帶纏好后一直保留到操作結束);按袖帶鍵給袖帶加壓,燈亮時袖帶加壓,至達到預設袖帶壓力值。
(2)靜脈穿刺:嚴格執(zhí)行《靜脈穿刺和血液采集操作規(guī)程》和《血液標本采集(留取)、暫存、運送操作規(guī)程》進行單臂靜脈穿刺和留取血液標本。
5.采集血漿
(1)靜脈穿刺成功后,按“采血”鍵,這時血漿袋重量為零,自動采血漿機開始運行。“采集血漿”,開始對離心杯內進行充液(全血),同時將離心杯內消毒的空氣排放到血漿袋。在采全血模式中,注意觀察全血流量,有必要時調節(jié)全血泵轉速或者改變袖袋壓力值,使之與流量相匹配;當流量不暢時,操作人員應找原因解決,注意觀察獻血漿者反應。觀察血漿顏色,注意有無異色血漿、脂漿、溶血。
(2)細胞回輸:上一循環(huán)時自動設定的收集量已達到,或血漿管路探測到空氣,屏幕顯示“回輸準備”,離心機停止后將自動進入紅細胞回輸階段;回輸開始,顯示“回輸細胞”,將離心杯內液體排空,然后儀器到抽血狀態(tài)/模式,下一個采血程序將自動開始,直到血漿量達到設定值時全部程序結束(注意:若收集的血漿顏色偏紅,說明有紅細胞進入血漿,要隨時調整程序,降低采漿量,再觀察血漿顏色是否正常)。
(3)當血漿采集量達到預定量時,回輸終止后,自動采漿結束。
6.記錄 血漿采集量、鹽水補充量、抗凝劑使用量、全液量統(tǒng)計、循環(huán)次數(shù)及持續(xù)時間如實記錄于《采血漿記錄單》上。
7.移開獻漿員袖袋。
8.用夾片夾住采血管路,退出針頭。
9.在離心杯出口處10cm左右先用止血鉗夾住血漿管道,以免血漿受污染或倒流,然后與離心杯分離。
10.取下血漿袋,送熱合室。
11.拆下用過的一次性耗材置入醫(yī)療廢物桶,采漿程序結束。
12.關閉采漿機。
(二)全自動血細胞分離機單采血漿操作程序
1.開啟電源。
2.進入“配置”選擇“血漿”,設置要采集的目標血漿量(最多設置6種目標血漿量),然后選擇“程序優(yōu)先次序”設置所要采集的目標產品組合;如果只采集血漿產品,則只要設置目標血漿量,同時將血小板設為最小量(如0. 5U),紅細胞設置為0。
3.安裝管路 按說明安裝耗材管路并灌注。
4.輸入獻血員信息 包括性別、身高(cm)、體重(kg)、血型、血細胞比容(%)及血小板計數(shù)。
5.靜脈穿刺 觸按“開始獻血員準備”按鈕,根據(jù)屏幕出現(xiàn)的畫面進行靜脈穿刺。
6.采集血漿 穿刺完成處理好后,按“開始運行”進入采集過程;采集運行過程中,機器將所需采集血漿收集入血漿產品袋,其他血液成分同時回輸給獻血者。
7.血液成分回輸 設定采集目標血漿量達到后,機器自動提示進入最后回沖,將管路中剩余血液成分回輸給獻血者后運行結束。
8.卸載管路。
六、外周血造血干細胞采集
外周血造血干細胞捐獻也是利用血細胞分離機進行血液成分采集的一種。一般需要經過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的動員,才能進行采集。
(一)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的動員
正常人外周血中干細胞只有骨髓中造血干細胞量的1/10,為保證外周血造血干細胞(PBSC)移植的有效劑量,必須把造血干細胞從造血部位動員到循環(huán)池中。常用的動員劑主要有抗腫瘤藥物如環(huán)磷酰胺(CY)、柔紅霉素等,各種重組的人造血生長因子如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細胞介素-3、干細胞因子(SCF)等,其他類動員劑如硫酸葡聚糖、皮質激素等。衛(wèi)生部《非血緣造血干細胞采集技術規(guī)范》(衛(wèi)醫(yī)發(fā)〔2006〕253號)規(guī)定,外周血動員劑及用量是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d),4~6日。
(二)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的采集
用上述動員方法有效地誘導動員后進行干細胞采集。造血干細胞懸液50~200ml/(人?次),每次循環(huán)處理血量(150~200ml/kg)不多于15 000ml。5~7天內可重復采集單個核細胞2~4次。
根據(jù)不同型號血細胞分離機的要求,選擇外周血造血干細胞采集程序并設定相應的參數(shù),按照屏幕提示進行操作。
1.外周血干細胞采集(MNC)操作程序
(1)選擇程序:開機,選擇MNC(單個核細胞)采集程序。
(2)安裝消耗品管路:連接鹽水、抗凝劑,按繼續(xù)鍵;打開鹽水、抗凝劑夾子,造液面,按繼續(xù)鍵。
(3)消耗品管路檢測及初始化:檢測消耗品管路安裝、消耗品密閉性,用鹽水預充消耗品管路。
(4)輸入參數(shù):在選擇程序后、初始化過程中均可輸入參數(shù),按輸入參數(shù)鍵輸入參數(shù),按保存鍵傳輸數(shù)據(jù)。
(5)采集程序建立:初始化完成后進入程序建立屏;按開始針頭初始化鍵實施針頭排氣,待開始采集鍵變綠,準備雙臂靜脈穿刺建立進血管路、返血管路;穿刺完成后按開始采集鍵;(袖帶充氣功能:將袖帶綁在采血端上臂上,按袖帶壓鍵,充氣加壓)。按程序顯示鍵返回程序建立屏。
(6)干細胞采集:①注意觀察進血管路、返血管路壓力情況,調整血流速度;②采集過程中,可根據(jù)需要按下暫停/終止鍵,選擇滴注鹽水、執(zhí)行還輸或終止程序;按恢復程序鍵可恢復采集程序。用于出現(xiàn)采集反應、重新穿刺或提前終止程序。
(7)采集結束,執(zhí)行還輸:當處理血量達到終點量值時,提示執(zhí)行還輸,按接受鍵確認。
(8)采集過程完成,拔掉采血管路針頭。
(9)轉輸血漿:血漿轉輸完成,提示拔針,按接受鍵。拔除返血管路針頭。
(10)拆卸消耗品管路,關機,拆卸管路前關閉所有夾子。
(11)記錄程序報告:ACD用量、全血采出循環(huán)量、采集時間、鹽水用量等。
2.外周血干細胞采集注意事項
(1)由于干細胞采集需要處理大量的血液,因此抗凝劑用量較大,需要預防枸櫞酸鈉中毒;可在采集前、中預防性口服葡萄糖酸鈣。
(2)采集過程中密切觀察獻血者血壓、脈搏、神志,詢問有無頭暈、口唇和手足麻木等癥狀,有任何不良反應時應及時處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嘉县| 商丘市| 平阳县| 全州县| 芦溪县| 尉氏县| 阿图什市| 云阳县| 新河县| 临清市| 临夏市| 清徐县| 长岛县| 凌海市| 中西区| 浮梁县| 义马市| 封开县| 社旗县| 华蓥市| 土默特左旗| 成武县| 内黄县| 东阿县| 翁牛特旗| 外汇| 额敏县| 利川市| 集安市| 富锦市| 北海市| 彭水| 潮州市| 共和县| 宁河县| 清徐县| 彭州市| 万宁市| 呼和浩特市| 保亭| 同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