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臨床視野檢測(第2版)
- 袁援生 鐘華主編
- 1227字
- 2020-06-30 19:28:04
前 言
20世紀50年代末,眼科前輩勞遠琇編寫了國內第一本視野學專著《臨床視野學》,多年來在我國眼科臨床實踐和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20世紀70年代起,計算機自動視野計的問世與推廣應用,是現代視野學突破性的重大進展,臨床視野檢測的內容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自動視野檢測時代。1999年,我們在多年視野研究的實踐和經驗總結基礎上,編寫出版了《現代臨床視野檢測》一書,對現代視野檢測的基礎和視野計的臨床應用等進行了介紹,為眼科臨床實踐提供了新型視野計的使用參考,為自動視野計在國內的推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研究的深入,自動視野計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越來越復雜。在過去十幾年中,自動視野計檢測的精確性不斷改進、檢測時間不斷縮短,并有更多的輔助診斷和監測視野改變的新統計分析軟件不斷地研發出來用于臨床,讓視野計在青光眼及更多的眼病診斷和隨訪中的作用愈加可靠、愈加重要。但視野檢測發展越精細,大量的數據和軟件對于大多數臨床醫師來說可能閱讀和分析結果就越加困難,在第1版《現代臨床視野檢測》出版之后的數年中,我們又翻譯了出版國外Heijl教授等主編The Field Analyzer Primer第3版和第4版,將這兩本視野小手冊傳遞給國內的學者,同時在國內通過各種學術交流方式進行視野的應用經驗分享,增進大家對視野檢測閱讀、分析的理解。
在第1版書發行之后的十多年中,我們對視野的研究也不斷地在進行,對新軟件的使用、視野檢測的拓展應用以及對視野檢測的改進也積累了較多的經驗,對視野檢測結果的意義有了更好的理解。之前出版的第一個版本,更加注重視野檢測的基本原理和視野計的基本操作介紹,結合臨床實踐的指導內容較少。因此,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參考國內外有關的文獻和專著,我們匯集了視野檢測的基本原理、視野計的發展、改進和新軟硬件的設計以及視野在眼科常見疾病中的實際應用等內容,編寫了第2版《現代臨床視野檢測》,希望能夠順應廣大眼科醫師和相關專業人員的需求,在臨床“大數據”時代提供眼科視野學的數據分析參考,進一步地提高國內視野檢查的水平。
本書的編寫經歷了近5年的時間,從開始立題、編寫提綱、搜集整理資料、分章節撰寫,最后匯總、修改、定稿,一步步走來,無數的時間和精力凝聚其中,只希望能夠將自己對視野臨床實踐與研究的心得體會盡可能地奉獻,與大家分享、交流和探討。在寫作中,我們奉行的是“接地氣”的寫法,不走“高大上”的路線,寫一本讓大家都能真正讀懂領會的視野書,“不明覺厲”不是我們的追求,把視野學的基礎應用和最新進展讓更多的人學會、讓視野檢查得到準確而廣泛的應用、讓視野的數據能夠得到正確的分析解讀才是我們的目的。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人民衛生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感謝中南大學湘雅二院蔣幼芹教授的審閱指正,感謝在本書撰寫、出版過程中李俊、韓芳、李云琴、蔣官森、鐘云龍、吳婭莉、李靜皎等研究生在資料搜集、整理等方面的貢獻。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文中錯誤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袁援生 鐘華
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