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醉科醫師900問
- 王世泉 褚海辰
- 724字
- 2020-01-03 20:22:38
第四節 臨床麻醉醫師的心理壓力
從事臨床麻醉專業的醫師都很清楚:臨床麻醉主要包含麻醉用藥與麻醉操作兩大方面,前者只有選擇合理、應用正確,才能使患者意識可逆性喪失(全麻藥作用)或機體局部或軀體區域暫時性失去知覺(局麻藥作用) ;而后者只要熟悉解剖關系、掌握操作要領、提高操作技能,才能避免組織、器官的損傷。但兩者(麻醉用藥與麻醉操作)均做到完美無缺卻很難。所以,盡管麻醉方案周全,有時人為性失誤仍在所難免。再者,即使防范措施完善,但相關缺陷總會存在,尤其麻醉藥使用后存在著明顯個體差異或麻醉操作期間其解剖關系變異,以及原有的病情突然發展、演變,往往導致出現并發癥,甚至發生猝死。因此,長期的臨床麻醉實踐證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由于臨床麻醉的特點是微觀性實施(如全麻藥作用于中樞系統靶器官或局麻藥作用外周神經組織),盲探性與有創性操作(如椎管內穿刺本身具有創傷性損害),盡管在臨床實踐中完全按操作規范和醫療安全行事,但非直觀條件下很難做到麻醉用藥與麻醉操作個體化、理想化,還有可能出現難以預料的問題,從而易引起相關并發癥或導致突發性意外。由此可見麻醉本身就是一種風險,一旦發生,輕者延遲患者的康復或引起某種組織、某一器官的損傷及功能障礙,重者直接導致患者死亡。此外,近些年來醫患關系基本處于滑坡、緊張時期,惡性傷害醫護人員事件頻發,從而使得醫務工作者每天工作如履薄冰。鑒于臨床麻醉工作的特點,尤其麻醉術中還需隨時處理突發事件或搶救患者,使得麻醉醫師經常處于交感神經異常興奮與內分泌系統紊亂、失調。
正是上述問題,麻醉醫師較其他(她)臨床醫生心理壓力倍增,易出現情緒低落、工作苦惱、精神抑郁等心理不健康或亞健康狀態,從而易患工作倦怠綜合征。
(王世泉 王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