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衷中參西,創新中醫理論

在嶺南中醫婦科學術流派的形成、發展過程中,并非一帆風順,尤其是現代醫學進入中國后。從清朝末期,伴隨著西方列強對中國的入侵,現代醫學也隨之進入中國,對中醫的發展產生了極大沖擊。當時中國很多留學西方的人士主張學習西方的現代醫學,人們開始以科學的西方醫療體系來全面的審視中國傳統醫學,這時的中醫開始陷入存與廢的爭論。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期間,中國傳統醫學的發展整體是緩慢的。現代醫學是從自然科學逐漸發展而來,中醫學是在中國傳統哲學理論指導下,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擴充豐滿而來的,二者在理論基礎、診療理念和治療方法上均存在巨大不同。但兩者均是治療人體疾病,矯正人體病理狀態的學科,既然有相通處,必然有相同點。如何在現代醫學的沖擊下保持中醫藥特色不倒并繼續發展,成為近現代中醫家的難題。毛澤東曾指出“就醫學來說,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學來研究中國傳統醫學的規律,發展中國的新醫學”。或者我們可以換一種觀點,用中國的傳統醫學去詮釋現代醫學的疾病,也可能成為二者發展共通的方法。
地域醫學離不開地域的地理和文化特點。我們重新回顧一下,嶺南北靠五嶺,南臨南海,擁有較長的海岸線和較早開放的港口。海上對外貿易無時無刻不在刺激著商品經濟和商品意識,也刺激著人們活躍的思想。明代至清代中期是古代嶺南最繁榮的時期,廣州長時間成為唯一的對外貿易港口,也是當時最大的商業城市之一,清代時珠江商貿航運更加繁忙。嶺南在明清時期就已經開始廣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此后嶺南的園林、建筑、繪畫均受到了西方的影響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這體現了嶺南人思想更活躍開放,更善于接受改變,更善于融合中西方文化的事實。這一點在嶺南中醫學上也有所體現,學貫中西而繼承創新。嶺南醫家朱沛文也是我國近代醫學史上四位著名的中西匯通派醫家之一。由此可見,嶺南醫學流派對中原醫學和海外醫學的吸收甚多,這體現出嶺南醫學重視吸收新知、兼容開放的多元性。
廣東素來具有務實際、重實踐的傳統,但務實際難免輕理論,重實踐自然少著作,故既往嶺南醫學在理論研究上總體較薄弱。但從清代以來尤其到近現代醫家,這種情況得到很大突破。清代何夢瑤在醫學上既務實際、重實踐,又有豐富的著作,善于繼承,敢于疑古。對《黃帝內經》等經典醫籍中的一些理論提出自己的學術觀點;對當時濫用溫補之形予以抨擊;注重對中醫臟腑理論的闡發,不拘泥五行學說,其對三焦、心包、“腦腎相關”理論的闡發亦頗具創見,對嶺南醫學乃至整個中醫學術的傳承和發展都具有積極影響。
到了近現代,嶺南婦科醫家對于中醫婦科理論有了更大的突破。《內經》從生命起源、婦女的解剖、生理、病理、婦科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治則、方藥等方面進行歸納。如對女子從生、長、壯、老、已全過程的論述,對特有解剖器官胞宮、腎氣、天癸、沖任在發育、生殖機能作用的理論,一直視為婦科經典理論。羅元愷教授在深入研究,繼承經典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對于女性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性腺軸認識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女性“腎—天癸—沖任—胞宮軸”的概念,指出此軸是女性性周期調節的核心,其中腎氣是這條軸的核心,并提出“天癸應是與生殖有關的內分泌激素”。羅元愷教授還根據中西醫有關知識對天癸的本質作了精辟的論述。明·張景岳云:“元陰者,既無形之水,以長以立,天癸是也,強弱系之,故亦曰元精。”現代醫學認為下丘腦、垂體、卵巢釋放的激素調節著女性的性周期。因此,羅元愷教授指出:“天癸是男女到青春發育期所產生的與生殖有關的一種物質,可能相當于垂體、卵巢、睪丸等性腺的內分泌素”。由此可見,中西醫的理論,雖然名詞不同,也不宜簡單地劃等號,但可以互相滲透來理解。在該中醫軸理論中,起主導作用的臟腑是“腎”,起具體反應作用的是“胞宮”,起聯系及調節臟腑與胞宮的通道是經絡中的“沖、任”二脈;促使胞宮之所以能反應出有月經與孕育功能的主要物質是“天癸”。這些臟腑、經絡等相互構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系統的“女子生殖生理軸”,可以被認為是現代中醫婦科學的基礎理論。羅元愷教授關于腎—天癸—沖任—胞宮的理論提出也標志著嶺南醫家繼承經典,學貫中西,在婦科理論上達到較先進的水平。
名醫羅元愷的繼承人羅頌平教授根據女性周期性的生理變化過程,結合現代時間生物學的相關理論,研究月經周期的調節及其與月相的關系,提出月經周期與太陰月節律同步。月經的物質基礎為血和精,其周期的調控與血氣運行節律及腎臟、胞宮的藏瀉節律相關,而陰陽血氣的消長與日、月的變化周期相一致,體現了外環境的變化作用于人體,使氣血之運行與環境節律同步。松果體能接受外環境的剌激并調節其分泌功能,以抑制性效應影響性腺和其他內分泌,參與月經周期的調節。月經異常是腎—天癸—沖任—胞宮軸的功能不協調,穩態被破壞,治療上根據氣血運行的節律及腎臟胞宮的藏瀉規律,按月之盈虧采用因勢利導的調經方法,以促使月經周期恢復正常。月相理論又進一步將中醫的天人合一、月經理論和現代科學相結合,也是嶺南中醫婦科中西醫結合的一大進步。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疾病譜也在不斷變化,新一代的嶺南婦科醫家更主張衷中參西,將中醫的病因病機與西醫的病理變化相結合,辨證與辨病相結合,藥物傳統效用與現代實驗研究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繼承與發展,方能創造新的醫學理論體系。如有“送子觀音”之稱的李麗蕓教授,對于同是月經不調、不排卵引起的不孕,中醫雖然均以補腎調沖為主。但現代醫學有中樞性功能低下排卵障礙,有內分泌失調如多囊卵巢綜合征、高泌乳素血癥等排卵障礙,也有卵巢功能低下、衰竭引起的排卵障礙。若采用單一方法,不一定能取效,采用辨病和辨證結合才能提高臨床療效。如針對高泌乳素血癥患者,其證型主要表現為肝胃郁熱、沖脈氣機失調所致,采用養血瀉火疏肝,再酌以養肝腎之精血,臨床能獲得較滿意療效,但對于單純中藥效果不好的,也可以中西醫結合,結合溴隱亭往往效果更佳。如對于炎癥因素導致的不孕,臨床多表現為帶下異常,李麗教授認為濕邪阻滯是重要因素之一,治療上,助孕必治帶,根據濕邪轉化、寒熱虛實之不同,臨床應用化濕、燥濕、滲濕、利濕和升陽溫通或豁痰逐瘀等,調補臟腑、沖任,健固督帶,而達妊娠目的。
西醫辨病與中醫辨證論治結合的“病證結合”模式是現代中醫藥臨床診療實踐中應用最普遍的診療模式,其實質是以證為根本,以證為參考,以病為過程,三者互參,形成一種動態的、整體的、宏觀的診療體系,進行辨證,確定治法,組方遣藥,是中西醫兩種醫學在思維方法及理論知識層面上的結合。王小云教授對于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的研究采用中西醫病證結合的理念和思路。更年期綜合征具有病程長,臨床癥狀復雜,涉及多系統、多器官的特點,在不同的絕經時段突出表現的系統及臨床癥狀也不同。王小云教授在中醫“整體觀”理論指導下,形成的“病證結合”理念,針對更年期綜合征現代醫學常見的不同系統癥狀,如圍絕經期女性尋求醫療幫助的首要臨床癥狀血管舒縮癥狀、圍絕經期和絕經后常見的情緒障礙癥狀等采用不同的辨證治療。針對血管舒縮癥狀采用中藥辨證論治,針對情緒障礙癥狀采用中醫心身同治,針對絕經后外陰陰道萎縮癥狀采用局部補腎祛濕等外用藥物治療,都取得了明顯的臨床療效。其研究成果獲國家教育部、廣東省政府及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成果獎多項。
綜上,嶺南婦科在發展中,尤其是在近現代的發展中學貫中西,勇于繼承和創新,在中醫婦科理論方面也有較大的突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隅县| 宜兰县| 桐城市| 白银市| 新建县| 黑龙江省| 滨海县| 赫章县| 安溪县| 北川| 乐东| 兴化市| 永康市| 桦川县| 山东| 呼伦贝尔市| 泸定县| 大竹县| 体育| 墨竹工卡县| 格尔木市| 汨罗市| 巫溪县| 石嘴山市| 孙吴县| 左贡县| 班戈县| 三台县| 宾川县| 黔江区| 琼海市| 西乌珠穆沁旗| 邵阳市| 托克逊县| 奎屯市| 柳州市| 阿城市| 花垣县| 饶阳县| 盐源县| 岑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