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國在目前乃至今后較長的一個時期內都將是肝膽腫瘤的高發國家,在肝臟外科快速發展的今天,更需要病理學科為臨床診療水平的提高起到積極的支撐作用。 當前,我們在努力探索肝癌個體化和規范化診療模式以期大幅度提高肝癌遠期療效之時,必然會更加重視對肝癌病理生物學特性的認識與研究。 因為我們現在已經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如果不從肝癌的生物學特性角度探索臨床治療模式,就難以大幅度提高肝癌的早診早治療效,而肝癌的診療規范若不與肝癌的生物學特性相結合,則對個體化治療的指導作用有限。
由我院病理科主任叢文銘教授主編的《肝膽腫瘤外科病理學》,是在15 年前出版的《肝膽腫瘤外科病理學》一書的基礎上重新編寫而成,邀請了國內外18 位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參與編寫,總結了我院病理科30 余年對4 萬余例肝膽腫瘤的病理診斷經驗,提出了肝膽系統腫瘤“三大型、六亞型”組織學新分類,對100 余種肝臟和肝內膽管腫瘤逐一敘述,內容新穎、圖文并茂,力求從腫瘤病理生物學特性的角度反映肝膽腫瘤外科病理學研究的新成果,突出了臨床的實用性和指導性,可以說是目前最系統和最全面的肝膽系統腫瘤診斷外科病理學方面的工具書,對肝膽腫瘤的臨床、病理與基礎等相關學科都會有很大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我希望病理學科能與外科等臨床相關學科緊密結合,注重圍繞臨床的重要關切和重大需求開展創新性研究,積極探索病理診斷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建立起科學、客觀和規范的肝癌病理生物學診斷技術體系,為臨床提高肝癌遠期療效發揮更大的基礎性支撐作用。 《肝膽腫瘤外科病理學》一書對此做了有益的探索,對此,我衷心祝賀該書的出版,并很高興地向醫學界同道推薦。
吳孟超
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
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4 年11 月9 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