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現代著名老中醫名著重刊叢書第十一輯·董德懋內科經驗集作者名: 徐凌云 高榮林本章字數: 1427字更新時間: 2020-01-03 21:06:08
清解外邪學術思想
疾病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中醫對外感病的認識,肇端于《內經》,成熟于《傷寒論》,發展于溫病諸家。清解外邪的理論,是中醫對外感病認識的繼承和發揮,指導著我們認識外感病,治療外感病。
一、善治者治皮毛
天地之邪氣,感則害人致病。因邪從外來,故統稱為外感病。六淫四時常在,外感致病恒多。外感初起,病邪輕淺,至其傳變入里,則變化頗多,為害亦甚。正如《素問·繆刺論》所說:“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孫脈,留而不去,入舍于絡脈,留而不去,入舍于經脈,內連五臟,散于腸胃,陰陽俱感,五臟乃傷。此邪從皮毛而入,極于五臟之次也?!敝委熗飧胁?,貴在早期及時的治療,要注重宣肺解表,不使外邪入里變化為害,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謂“善治者治皮毛”。
二、六淫首先犯肺
春氣溫和,夏季炎熱,秋天干燥,冬寒凜冽,四時氣候的變化,有其規律可循。風寒暑濕燥火六氣是自然界正常氣候變化的表現,一般人體能夠適應,不致引起疾病。六氣太過而致病,則稱為六淫。六淫之邪常隨不同季節侵犯人體。六淫侵犯人體,一般有兩條途徑:一是皮膚毛竅,一為口鼻氣道。口鼻氣道,是為肺臟的門戶,皮膚毛竅也與肺臟密切相關。肺合皮毛,主一身之表,故外邪為病,首先犯肺。葉天士說:“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辈华殰責?,六淫都是如此。六淫為病初期表現為表證。在傷寒六經辨證中,以太陽為人體之藩籬,故表證屬于太陽經,衛氣營血辨證為衛分證,二者內涵相同。病在肺衛,是外感病的輕淺階段,這時如能及時解決表邪,從而控制疾病的傳變,則可達到早期治療的目的。
三、火熱致病的廣泛性
火熱致病,具有廣泛性。古人認為“六氣皆能化火”,風、寒、濕、燥,皆易化火化熱,而暑即是熱,五氣之外,還有一個“火”字?!端貑枴ぶ琳嬉笳摗贰安C十九條”,其屬火熱者多達九條。劉河間說:“五運六氣有所更,世態居民有所變,天以?;?,人以常動,動則屬陽,靜則屬陰,內外皆擾,故不可峻用辛溫大熱之劑?!惫P者認為自然環境的變遷、飲食結構和生活居處條件的變化等因素,導致火熱為病者越來越多。首先是自然環境的變化,使六淫多以火熱為患。由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對自然界的影響日深,地球植被的破壞,環境的污染,二氧化碳的堆積等,以及五運六氣的變化,使氣候的整體趨勢變暖,夏季炎熱,冬季不冷。因而六淫之中,火熱之邪為病的幾率大增。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居處條件的變化,如過食油膩煎炸之物,肥甘厚味,內熱中生,衣被過暖,居處溫熱,體質漸壯,也是產生內熱的原因。身有內熱之人,易致外感。即使是感受寒邪,也多呈外寒內熱,俗謂之“寒包火”,且風寒極易化熱入里。火熱致病的廣泛性,是清解外邪的依據。
四、清解為治療外感之大法
外感之病,有其傳變規律。初起在表,以發熱、惡寒或惡風、頭痛、脈浮為主證。如感冒初起,或熱性傳染病的前趨期,宜用解表法。多以辛散輕宣、具有發汗作用的藥物為主,用以驅除表邪?!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氛f:“因其輕而揚之”,“其在皮者,汗而發之”,以及《外感溫熱篇》中“在衛汗之可也”的論述,是為汗法的依據。目前表證屬風寒的日少,屬風熱者漸多,故除少數病人用辛溫之外,多數病人當主以辛涼解表之劑。熱邪入里,傳變最速,變證多端,因此在宣散風熱的同時,要注意清熱解毒,以截斷其病勢,驅除熱毒。筆者認為對熱性傳染病及以溫熱為主的外感病,清熱藥宜早期配用,不必拘泥“到氣才可清氣”成法;邪熱內陷,雖未見神昏譫語,清熱解毒、熄風開竅之劑亦應早用,冀以阻其傳變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