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寶義中醫兒科經驗輯要
- 胡思源
- 568字
- 2019-12-29 18:15:29
一、推崇“稚陽”,法于扶陽,善用“柔劑陽藥”
稚者,幼禾也。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一方面蘊含了陽氣的嬌嫩,仍有很大的發育空間,另一方面提示了培植陽氣的重要性。在陰陽的先后關系上,“陰以陽為主”,“萬病皆損于陽氣”。培育陽氣,發揮陽氣溫煦、推動、防御作用,未病防變;既病則以扶陽,促進機體早日康復。陳寶義教授于兒科外感及內傷,如感冒初期、哮喘、脾胃病、心肌炎、腎病、癲癇、結締組織病等疾病的治療中,尤其重視陽氣,顧護陽氣貫穿于治療始終,分期論治,以扶陽收功。臨床應用溫藥的最大特點是采用“柔劑陽藥”,即性溫而不燥熱、味辛而不剽悍、其氣偏向溫和的溫熱類藥物。通過溫潤平和、甘緩扶正的藥性特點,扶助機體陽氣,達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例如,在風寒感冒輕證治療中,輕易不用麻黃、桂枝、細辛等剽悍解表藥,而往往習慣選用荊芥、防風、紫蘇葉、蔥白等微辛、微溫解表藥以微微散之,達到發汗而不峻汗,溫散而不助熱的功用。在小兒脾胃疾病治療中,不妄用附子、干姜、肉桂等辛溫燥烈、走而不守的藥味,而選用烏藥、小茴香、丁香、厚樸、吳茱萸、炮姜等藥物以復脾胃運化,溫中散寒行氣,促進氣機升降。在小兒腦病或腎病治療中,重視溫腎陽,選用淫羊藿、補骨脂、鎖陽、益智仁、鹿茸等溫潤補腎藥,而非峻補或熱補,結合兒童稚陰特點,防止從陽化熱,助熱生火,取微微生火之義,少火生氣,以氣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