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疏肝利膽湯治療慢性膽囊炎

膽囊炎是臨床常見的疾病之一,有急性和慢性兩種,但往往因治療不徹底,易于反復發作,變成慢性。主要癥狀為右脅(膽囊區)疼痛,呈陣發性或持續性隱痛或絞痛,或放射至右肩背部疼痛。亦可有輕重不一的腹脹,右上腹不適,惡心、噯氣等消化不良癥狀。

本病屬于中醫的“脅痛”“膽脹”范圍,《靈樞·五邪》說:“邪在肝,則兩脅中痛。”《靈樞·脹論》說:“膽脹者,脅下脹痛,口中苦,善太息。”《景岳全書》指出:“脅痛之病,本屬肝膽兩經,以兩經皆循脅肋之故也。”中醫認為,膽附于肝,肝膽在生理和病理上往往互相影響,肝氣郁結則膽氣失于疏泄,膽汁分泌不暢,通降失利,不通則痛。

本病大多是由于飲食不節,嗜食肥膩煎炸炙煿之類的食物而致脾胃內蘊濕熱,氣機壅滯,膽氣失于疏泄;或由于精神抑郁,惱怒,過分勞累,失眠,肝膽氣機失于條達疏泄而致。其病機為肝膽兩經氣機郁結,氣滯作痛。常可熱化,稱為“肝郁化火”;亦可兼腑實,稱為“少陽陽明合病”。病久則虛,而向虛證、寒證轉化。因此,慢性膽囊炎一癥亦有寒、熱、虛、實的辨治。清代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一書指出:“脅痛一癥,多屬少陽、厥陰,傷寒脅痛皆在少陽膽經,以脅屬少陽之部。雜癥脅痛,皆屬厥陰肝經,以肝脈布于脅肋……然其癥有虛、有實、有寒、有熱,不可概論。”在臨床所見的慢性膽囊炎屬實熱者居多,屬虛寒者少見,然亦有寒熱夾雜者。

中醫治療本病,以疏肝利膽、行氣止痛的方法為主,針對其不同的兼癥分別佐以燥濕、養血、健脾、益氣、清熱,或佐以化瘀或通泄陽明等法。在臨床中運用自擬的疏肝利膽湯加減治療慢性膽囊炎82例,療效良好。

一、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共8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52例,年齡最大者50歲,年齡最小者為22歲。發病年齡大多在30~50歲,占總數的78%。病程最長達12年,最短為10天。病例均經超聲波探查膽囊,可見膽囊增大或膽壁增厚,膽波粗糙或見微小波,證實為慢性膽囊炎。

二、辨證

膽囊區疼痛并有壓痛,中醫認為屬肝郁氣滯,膽失疏泄。口干苦屬膽火上炎,內有郁熱。兼有嘔吐者,為胃氣上逆,胃失和降。兼有胃脘脹痛,噯氣者,屬肝氣犯胃,氣滯作痛。兼有頭暈,面色蒼白,脈細弱,婦女可見月經不調、經量少而色淡,屬肝血虛。兼有面赤,煩躁而怒,或心中煩熱,舌質紅,脈弦有力或弦數,屬肝膽郁熱化火。兼胸悶,苔厚膩,納差,疲乏,大便溏爛,腹脹,脈濡緩,屬脾胃困濕。兼面色蒼白,精神萎靡不振,口流清涎,泛泛欲嘔,胃納欠佳,舌質淡白,脈象沉細,屬脾胃虛寒。若舌質瘀暗或有瘀斑者,屬夾瘀。總之,形體瘦弱者多屬虛證,形體壯實者多屬實證。

三、治療方法

本組病例,治療以疏肝利膽湯為主方,按辨證加減,日服1劑,水煎服。

疏肝利膽湯組成:柴胡10g,白芍15g,郁金15g,綿茵陳30g,香附12g,青皮5g,延胡索10g,木香10g,甘草5g。

按辨證加減:夾熱者,加黃芩、黃連或黃柏。兼嘔吐者,加法半夏、川厚樸、竹茹。兼大便秘結者,加大黃。兼有蛔蟲者,加使君子、川楝子、檳榔。兼血虛者,加當歸。兼脾虛者,加茯苓、白術。兼氣虛者,加黨參。苔厚膩夾濕者,加蒼術、川厚樸、陳皮、茯苓。夾瘀者,加丹參、川芎。兼寒者,加干姜或桂枝。

四、治療效果

運用疏肝利膽湯為主方,治療慢性膽囊炎82例,除1例療效不佳,再經膽囊造影證實為膽囊粘連后轉手術切除外,其余81例均服用疏肝利膽湯治療后疼痛緩解,癥狀消失,臨床治愈,有效率達98.7%。最多者服藥30劑,最少者服藥5劑,以服15劑為多。

五、小結

慢性膽囊炎病在肝膽兩經,肝膽失于疏泄,不通則痛。故治療上以“疏通”為法,疏肝利膽為治其本。疏肝利膽湯中柴胡辛苦寒,具有疏肝解郁退熱之功,其有利膽和抗脂肪肝的藥理作用。白芍酸苦微寒,能斂陰柔肝止痛,其藥理作用為緩解平滑肌痙攣。郁金辛苦寒,能行氣解郁、祛瘀止痛、利膽退黃,所含姜黃素能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綿茵陳苦微寒,能清利濕熱退黃疸,其藥理作用為明顯的利膽作用,能增加膽汁分泌和增加膽汁、膽酸和膽紅素的排出量,并有解熱作用。香附辛微苦平,能疏肝理氣、止痛調經。青皮苦辛溫,能疏肝破氣。木香辛苦溫,能行氣止痛。延胡索辛苦溫,能活血利氣止痛,其藥理作用為顯著提高痛閾,從而達到鎮痛作用。甘草甘平,能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全方具有疏肝利膽,行氣止痛之功。在此基礎上辨證加減治療慢性膽囊炎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慢性膽囊炎的治療及預防復發必須注意飲食宜忌,飲食上必須戒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并戒油炸、肥膩的高脂肪食物,以及質硬難消化和生冷寒涼之品。宜吃質軟易消化的瘦肉、魚類及新鮮蔬菜等佐膳。宜吃植物油,戒動物油。總之,飲食以清淡為好。飲食對本病的治療和預防復發的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不可忽視。

病案舉例

病例1  歐某,女,24歲,已婚,韶關市蔬什公司職工。1979年5月6日初診。

患者右脅下(膽囊區)疼痛反復發作已有5月余,并自覺有低熱、口苦、頭痛、胃納不佳。舌質偏紅,苔微黃膩,脈弦細數。超聲波膽囊探查見膽囊增大,證實為慢性膽囊炎。

病屬肝膽氣滯兼有郁熱。這是由于肝膽氣機郁滯,郁久化熱,濕熱內蘊,土壅木郁。治以疏肝利膽,行氣止痛,佐以清熱利濕。

處方:柴胡10g,白芍15g,甘草5g,郁金10g,綿茵陳30g,香附10g,青皮5g,木香10g,延胡索10g,炒川楝子10g,茯苓15g,黃芩10g。

服上方5劑后疼痛明顯減輕,連續服12劑后痊愈。隨訪2年未見復發。

病例2  何某,女性,28歲,1979年9月8日初診。

患者產后3月余,右上腹連及胃脘疼痛已10天,初服止胃痛的藥物無效。經超聲波膽囊探查,為膽波毛糙,證實為慢性膽囊炎。診其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

按肝膽氣機郁滯論治,投以疏肝利膽湯治療。

處方:柴胡10g,白芍15g,郁金15g,綿茵陳30g,香附12g,青皮5g,延胡索12g,木香10g,甘草5g,炒川楝子10g。

服藥3劑痛止,再服2劑以鞏固療效,并囑戒油炸肥膩之食物。隨訪至今未見復發。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艺| 桓台县| 三门峡市| 沙坪坝区| 遂平县| 罗江县| 肥东县| 阿鲁科尔沁旗| 松溪县| 东海县| 施秉县| 潮安县| 苍梧县| 白玉县| 阳山县| 扶沟县| 甘洛县| 芦山县| 阳信县| 孟津县| 名山县| 垦利县| 长宁区| 龙胜| 西和县| 赤水市| 扎赉特旗| 静宁县| 广州市| 依安县| 江陵县| 常州市| 东辽县| 武鸣县| 贺州市| 隆回县| 广河县| 舞钢市| 呼伦贝尔市| 蕲春县|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