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白山通經調臟手法流派臨證經驗集
- 劉明軍 張欣 卓越
- 4506字
- 2019-12-27 17:36:11
二、長白山通經調臟手法流派傳承發展
1.劉冠軍教授 劉冠軍對《內經》《傷寒論》《難經》《針灸甲乙經》等經典頗有心得,先后主講《金匱要略》《溫病學》《中醫診斷學》《中醫各家學說》《針灸學》等課程,歷任溫病學、針灸學教研室主任職務,同時入選《中華名醫10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被授予終身教授名譽。劉冠軍教授不但在國內頗負盛名,也曾多次赴日本、歐美等地交流,弘揚岐黃之術,受到很多外國學者歡迎,曾被聘為大阪教育文化研究所顧問、阿根廷中華針灸學會顧問,極好地促進了國際交流,為振興中醫藥事業發展做了諸多工作。
劉冠軍教授所著專著包括《脈診》《子午流注易通》《子午流注與針灸推轉盤法》《中醫針灸集錦》《現代針灸醫案選》《經學命名匯解》《針挑療法》《針醫心悟》等在內40余部,發表論文百余篇。其中《脈診》影響廣泛而深遠,被譯成多種語言;《子午流注易通》為研究時間醫學提供了寶貴資料。
2.紀青山 男,1938年生,吉林省榆樹縣人,主任醫師,教授。1959年就讀長春中醫學院中醫專業,1965年畢業。同年9月于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進修1年。1966年10月進入長春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針灸科工作,師從劉冠軍。曾任中國針灸學會理事,吉林省針灸學會會長、東北經絡研究會副秘書長、長春市中醫學會副理事長、針灸專業委員會主任、針灸教研室主任、吉林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全國第二三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的指導老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紀青山
紀青山在治療中采用審察整體、辨證論治的方法,以分清緩急、治標顧本為原則,擅治內科、婦科疾病,并取得了顯著療效。曾參加編寫全國高等中醫院校函授教材《針灸學》,全國中等中醫院校教材《針法灸法學》,以及《中醫針法集錦》《急證針灸備要》《中醫學多選題題庫·針灸分冊》《中醫學問答題庫·針灸分冊》等20余部著作,發表論文60余篇。紀老桃李滿天下,弟子們大多已成長為全國眾多醫療機構和科研院所的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曾多次赴蘇聯、韓國、馬來西亞等國講學及診療,國內外慕名求教、求醫者絡繹不絕。先后參加了通經接髓法治療外傷性截癱研究,多道電針機研制,循經感傳和可見經絡現象研究,經絡腧穴智能模型研制等。經絡腧穴智能模型研制獲衛生部乙級成果和科技進步三等獎,人體經穴、頭穴、耳穴微機化模型研究,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為當代長白山通經調臟手法流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醫家。
3.李一清 男,1938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出生于中醫世家,自幼師從舅父張星元學醫,繼承家技。弱冠之年曾苦讀《本草備要》《傷寒雜病論》,1955年入吉林醫學院中醫班,受教于陳玉峰,1958年入吉林醫學院學習西醫,1960年畢業后分配到吉林省中醫研究所,1963年到長春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曾在白求恩醫科大學神經內科進修1年。曾任長春中醫學院針灸骨傷系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副教授,長春大學客座教授、中國針灸專家講師團成員等,是吉林省首批名中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李一清
李一清教授是吉林省高等院校優秀教師,從事醫療、教學、科研工作50余年,培養了大批針灸學人才。主編教材《針灸學》,參與編寫《實用外科》《實用婦科》《實用眼耳鼻咽喉口腔科》關于中醫、中藥、針灸等內容。參加編寫全國函授教材《針灸學》《針灸醫經選》《臨床醫療護理失誤分析·針灸》等9部針灸專著。發表論文“針灸學CAI課件設計的探索”等100余篇。與武漢紡織工學院、同濟醫科大學協作編制了電子軟件《針灸教學CAI系統》。與劉冠軍等編導的《針刺手法》電教教材,于1984年獲東北地區高校電化教材優秀獎,1985年獲衛生部電化教材優秀獎。編導制作的《中國針灸學圖解》幻燈片,獲優秀論著二等獎。1993年,赴臺參加“臺灣區八十四年度(針灸)理療按摩研習會”,作了《經穴與臟腑相關及臨床應用》的報告,反響巨大。是當代長白山通經調臟手法流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醫家。
4.王之虹 男,1954年生,漢族,中共黨員,吉林省吉林市人。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969年,下鄉到吉林省永吉縣。1972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應征入伍。1978年考入長春中醫學院。畢業后,曾任長春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醫教科干事、門診辦公室副主任、醫教科科長、醫院辦公室主任、長春中醫學院骨傷系辦公室主任、針灸骨傷系副主任、針灸骨傷系主任,長春中醫學院院長助理;1999年8月任長春中醫學院副院長;2002年1月任長春中醫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2004年1月任長春中醫學院院長;2006年2月至2015年7月,任長春中醫藥大學校長。兼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執行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手法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中國針灸學會針灸推拿結合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推拿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骨傷聯合會副主席、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副會長、教育部高等院校中醫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吉林省針灸學會名譽會長、吉林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科協第七次、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等社會職務。

王之虹
王之虹教授師從已歿國醫大師任繼學教授,學究內外,通貫古今,擅長運用中醫辨證論治的核心思想指導手法治療內外科疾病,對脊柱相關疾病,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風、偏癱、代謝類疾病、情志類疾病等疑難病的治療有獨到之處。從事醫、教、研工作40余載,主編《中國推拿》《腧穴特種療法大全》《中國當代名醫醫案醫話選》《中國推拿大成》《氣功推拿百病療法》《推拿手法學》《新編中國推拿》《整脊診療學》《推拿學》等30余部。主持承擔國家973計劃重大新藥創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吉林省科技廳等重大項目20余項。發表論文20余篇。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針灸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項;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省中醫藥科技成果三等獎1項。

王富春
5.王富春 男,1961年生。1980年考入遼寧中醫學院,1985年畢業到長春中醫學院工作。現任長春中醫藥大學學位管理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吉林省高級專家,吉林省名中醫。兼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手法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針灸學會針灸推拿結合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吉林省針灸學會會長,中國針灸學會理事。為吉林省針灸推拿重點學科帶頭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長春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擔任《針刺研究》《中華推拿療法雜志》《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等雜志編委。長期致力于特定穴理論與臨床研究,提出了“合募配穴治療六腑病”“郄會配穴治療急癥”“俞原配穴治療五臟病”等特定穴配合理論,相關技術廣泛應用于臨床。培養研究生150余名。主編出版學術著作8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120余篇,主編國家“十二五”行業規劃教材《刺法灸法學》等10部。主持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完成省部級科研成果10余項,獲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中國針灸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項,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吉林省中醫藥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
6.宋柏林 男,漢族,1962年2月出生,吉林省農安縣人。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78年考入長春中醫學院中醫學專業,1983年畢業留校工作,1991年獲醫學碩士學位,1996年赴日本研修。1999年任長春中醫學院外事處處長,2003年任中國駐日本國大使館一等秘書,2006年任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院長。2011年6月至2015年8月,任長春中醫藥大學副校長。2015年8月至今任長春中醫藥大學校長。兼任吉林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醫院管理分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民間傳統診療技術與驗方整理研究分會委員、吉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吉林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吉林省針灸學會副會長、吉林省中醫藥學會推拿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吉林省中醫藥學會中醫院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評審專家庫專家、李時珍醫藥創新獎評審專家庫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議專家、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專家庫專家、吉林省科技廳獎勵評審專家、國家獎勵評審專家、《中國現代醫生雜志》編委等。

宋柏林
宋柏林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逐步形成了自己穩定的臨床研究方向,自創了針灸結合自擬方治療偏癱、糖尿病、失眠等多套診療方案。編寫論著《推拿治療學》《糖尿病診療問答》等1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承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特色臨床診療技術規范研究課題10余項。已完成的“壯骨伸筋膠囊的研究”,獲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多次應邀出席日本健康醫學學術研討會,并達成數項合作協議。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中醫醫院優秀院長、吉林省中醫院管理先進個人、長春市“十佳歸國英才”、吉林省衛生楷模獎等多項榮譽。
7.劉明軍 男,1964年生,漢族,九三學社社員,吉林省長春市人。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1987年畢業于長春中醫學院。現任長春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院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理事、中國針灸學會理事、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手法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推拿分會副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整脊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針推結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推拿分會副會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后備帶頭人,吉林省衛生廳有突出貢獻專家,吉林省教學名師,國家執業醫師命審題專家,國家醫師職稱考核專家,香港整脊學會高級顧問。

劉明軍
劉明軍教授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主編出版學術著作62部,有《新編中國推拿》《推拿大成》《實用中醫推拿學》《針灸推拿學》《小兒推拿學》《現代中醫臨床必備叢書》《中醫特診特治叢書》等,完成省部級科研成果20余項,曾獲得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項,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吉林省自然科學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目前主持和參與國家973計劃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及省部科研項目2項。
劉明軍教授長期從事手法治療代謝性疾病、軟組織損傷、脊柱相關疾病臨床應用研究,在全國率先提出了“通經調臟治療代謝病”“理筋拔伸治療脊柱病”“循經彈撥治療軟組織損傷”等特色療法,并廣泛應用于臨床實踐。臨床擅長運用中藥結合手法治療中風、失眠、抑郁、面癱、風濕、糖尿病、肥胖癥、高血壓等;運用手法治療肩周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落枕、腰扭傷、膝骨性關節炎等,療效顯著。
8.叢德毓 男,1961年12月出生,吉林省長春市人。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長白山技能名師,現任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兼經開分院院長,兼任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推拿分會會長、吉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推拿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

叢德毓
叢德毓教授長期從事中醫推拿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形成了以 法疏通經絡、一指禪推法調和臟腑、按揉手法放松筋肉的治療特色,尤其擅長內科、婦科、骨傷科疑難疾病。
近年來,先后主持或參與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9項,其中國家973計劃課題1項,國家科技支撐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主編或參編教材、著作5部,發表論文20余篇。
9.其他傳承人 通經調臟手法流派主要傳承人梯隊見下圖。

長白山通經調臟手法流派主要傳承人脈絡圖